張少勇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把立德樹人融入到教育各領域。本文基于系統論和互聯網思維,探討了立德樹人教育管理方法。
【關鍵詞】立德樹人;互聯網思維;教育管理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習近平同志強調,綜合國力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競爭,中國這么多人,教育上去了,將來人才就會像井噴一樣涌現出來。李克強同志強調,要提高教育質量,讓群眾享受更好的教育。立德樹人正成為教育工作的目標。
一、當前立德樹人教育的不足與原因分析
(一)追逐短期利益,迷失了立德樹人的教育本質
改革開放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發展帶來社會高速發展,很多人都在尋找快速達到目標、快速出現結果的機會,舍棄了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做事、通過長期積累來增加自己財富和地位的生活方式,普遍存在著一種浮躁的情緒,也沖擊著“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傳統觀念,在短期利益的誘惑下,社會對立德樹人的教育本質有所迷失。
(二)“立什么德、樹什么人”的標準不清晰
社會高速發展,教育要與時俱進。不同階段,立什么德、樹什么人的內涵不斷豐富,人們對德業和人才的認識也不盡相同,在實際教育中,要正確的把握立德樹人的標準有些困難,需要對立德樹人更新認識。
(三)立德樹人教育缺少互聯網思維與應用
當前,科學技術快速發展,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普及,社會進入了知識經濟的時代(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應用正在深入影響著人們生活、工作、學習各個方面。但立德樹人教育方面對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比較少,沒有跟上人們對新的教育方式的需要。
二、立德樹人教育目標與實現途徑
(一)立德樹人教育的目標
立德樹人,是樹立德業、給后代做榜樣、培養人才的意思。一方面,立德是培養人才的方法和途徑,教育工作者通過樹立德業、給后代做榜樣來培養人才,另一方面,立德也是培育人才的標準,使所培養的人才樹立德業。培育人才是立德樹人的出發點和歸宿。習近平指出,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方向目標。
(二)立德樹人的教育管理途徑
1、必須要求教育工作者樹立德業,這是先決條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要讓被培養者立德,首先必須要求教育工作者樹立德業。立德的內涵很豐富,可以概括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1)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
(2)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心中牢牢扎根,熱愛和擁護中國共產黨,立志聽黨話、跟黨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獻國家。
(3)要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踏踏實實修好品德,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
(4)要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珍惜教師榮譽,持續學習,心無旁騖求知問學,增長見識,豐富學識,沿著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進。
(5)要在培養奮斗精神上下功夫,樹立高遠志向,歷練敢于擔當、不懈奮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奮斗的精神狀態、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做到剛健有為、自強不息。
(6)要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培養綜合能力,培養創新思維。
(7)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
(8)要全面加強美育修養,提高審美和人文素養。
(9)要弘揚勞動精神,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
2、需要多個主體共同參與、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
(1)包括以老師為代表的專業教育工作者在內,習近平指出,辦好教育事業,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婦聯等部門要統籌協調社會資源支持服務家庭教育。全社會要擔負起青少年成長成才的責任。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為學校辦學安全托底,解決學校后顧之憂,維護老師和學校應有的尊嚴,保護學生生命安全。
(2)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凡是不利于實現這個目標的做法都要堅決改過來。
3、將互聯網思維應用于立德樹人教育管理中
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背后是人的觀念、心態以及社會形態等方面的深刻變化。互聯網技術內在的精神是去中心化。互聯網思維體現著平等、開放的特征,意味著人性化。隨著網絡信息的透明化、互動化、即時化,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在靜態、簡單、封閉的環境下開展立德樹人教育,而要積極應用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技術、隨時進行立德樹人教育管理。
三、基于互聯網思維的立德樹人教育管理
1、立德樹人教育管理需要全社會參與,參與主體包括:各級黨委、教育管理部門、學校、教師、家庭、企業、社團及受教育者個人等。
2、在各級黨委的領導下,對立德樹人教育進行統一領導,依托互聯網、移動通訊與數據集成與分析技術,建立立德樹人大數據檢測系統(如圖1),對立德樹人教育進行系統性的管理。
3、各個主體受本級黨委的領導,指定立德樹人負責人,制定各自的關鍵檢測指標,采集指標結果,即時或定期生成各自的生成數據庫。
4、立德樹人大數據檢測系統自動抓取各個主體的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自動發布檢測結果。
5、各個主體針對檢測結果,有針對性地、有計劃地進行立德樹人水平提升輔導,持續跟進。各級黨委進行監督,促進大數據檢查系統發揮應有的作用。
四、結論
我國教育現代化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這也是立德樹人教育的方向目標,要積極應用互聯網思維和智能數據分析技術,對立德樹人教育進行平等、開放、人性化、透明化、互動化、即時化管理。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R].2018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