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遠莉
【摘 要】對國有企業來說,采購工作的金額大、數量多,因而在合同風險防控方面,一旦因為合同風險把控不嚴,合同出現問題,將會給國家的經濟帶來巨額的損失。因而筆者對國有企業在采購管理過程中的合同風險防控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優化的建議。
【關鍵詞】國有企業;物資采購;合同風險
一、引言
國有企業的物資采購管理水平,對企業的健康運行至關重要。如果物資采購工作做得不好,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就難以得到保障。國有企業的采購工作在前期投入的精力較多,為了保證公平公正,通常采用招投標等方式確定最佳供應商。然而到了合同簽訂時,國有企業投入的精力較少,對合同風險應給予更高的關注。合同是保證一筆交易合法性的重要媒介,合同風險也是國有企業在物資采購中需要重點關注的環節之一。
二、國有企業物資采購管理中的合同風險管理現狀
(一)缺乏專門的物資采購管理合同風險控制機構
國有企業的生產經營與國家的經濟命脈密切相關,國有企業的承接的各項業務關乎國計民生。物資采購工作涉及的產品種類日益增多,采購工作日趨復雜化專業化。例如地鐵公司,物資采購需要包括地鐵列車及其相關的零配件,在進行采購合同文本的法律風險審核過程中,法審人員往往只能審查相關的合同文本是否存在法律風險,對合同涉及的業務內容,因為專業受限,難以進行審核。實際操作中,聯系物資采購管理部門或相關業務部門對合同內容涉及的專業性內容進行審核,相關部門的配合程度較低,最終導致采購合同與專業相關的合同條款無人審核,提高了發生合同糾紛的概率。
(二)合同簽訂過程規范程度不高
合同簽訂過程是目前大多數國有企業物資采購管理中容易忽視的部分,該部分目前的規范性程度較低,往往很容易被忽略。國有企業在確定了采購供應商之后,在合同簽訂環節沒有考慮到可能導致合同失效的一些情況,這也造成了很大的經濟隱患。例如在合同簽訂時,如果發生了違反法律規定的程序或隱瞞事項,合同就會失去應有的法律效力,給國有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三)合同條款界定不夠明確
國有企業進行物資采購所簽訂的合同屬于買賣合同,合同的起草和界定需要結合企業及項目的相關要求,這一過程需要雙方共同協商確定,并不斷進行補充完善。在物資采購的各個環節中,合同條款的起草是合同風險管控工作中最為重要的一環。目前國有企業在合同相關條款的界定方面仍然存在不夠明確的問題,提高了合同風險管控工作的難度。
(四)廉政風險較大
廉政建設中的風險因素,即權力運行過程中容易發生問題的薄弱部位和環節。抓住了風險因素,就抓住了廉政建設的主要矛盾,抓住了工作重點。在物資采購行業,要緊緊圍繞采購鏈上的關鍵點,著重抓好供應商準入及考核、供應商推薦、招標及綜合評議采購、采購價格、合同管理、質量檢驗、廢舊物資處置等權力運行這個核心。查找過程中,要梳理工作流程,明確部門和崗位職責,采取自己找、群眾幫、領導提、組織審的方式,找出凸顯和潛在的廉潔風險點,力求做到準確、全面、深入,防止以偏概全。對查找的風險因素要征求供應商層面和用戶的意見。同時,要根據各崗位自由裁量權大小、權力公開透明程度、監控難易程度、信訪發案情況等風險發生幾率和危害程度確定風險等級,并經組織嚴格審核把關后,將風險點登記匯總,在一定范圍內公示,接受各方監督。
三、提高國有企業物資采購管理中的合同風險防控水平的建議
(一)成立合同風險管控小組,配備專業人員
因為國有企業物資采購所需簽訂的合同涉及具體采購的物資情況,需要在合同審查部門至少配備一名業務人員,對合同中涉及的相關條款進行起草或審核界定。專業人員主要審查采購合同中涉及的相關專業器材的規格尺寸情況、以及物資的驗收合格標準、售后服務等專業性較強的內容。法律審查人員則對合同的相關法律條款進行審核,確保各項法律條文的標準,精準無歧義。通過增加專業人員,可以解決法律審查人員對具體業務相關的合同條款無法審核的困境。也可以極大的降低因業務條款審核不清而帶來的業務糾紛。同時,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對照業務流程和工作環節對現有制度進行梳理,查找與之對應的制度規定要求和機制約束情況,明確存在缺陷的具體環節和位置。加強考核工作領導,制定詳細的考核、評估方案。堅持定期與不定期考核相結合。對廉政等級較高的風險點,每半年考核評估一次。
(二)規范合同簽訂流程
合同簽訂時國有企業完成物資采購的一個重要節點,簽訂合同之后,買賣關系才會正式生效。合同簽訂流程也是國有企業進行物資采購管理合同風險防控工作需要重視的一環。國有企業應該規范合同簽訂流程,制定相應的合同簽訂制度,并對相關人員進行宣導培訓。合同培訓需要對合同簽訂的相關法律要求進行宣導。在合同簽訂環節,建議進行實時錄像拍照,保留雙方的合同簽訂影像,同時在簽訂時,要求業務人員對相關重要條款再次予以告知明確,保證雙方是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簽訂合同,是雙方真實的意見表示,保證合同的簽訂真實有效。建議國有企業配備專業的攝像器材,對合同簽訂的全流程進行錄音錄像,真實完整的記錄下來合同簽訂的全過程。同時,要加強對采購各環節權力行使情況的監督,防止權力失控、決策失誤、行為失范。根據權力運行的風險內容和不同等級,實行分級管理、分級負責。對物資采購鏈上的供應商選擇權、定價權、貨款支付權等廉政風險等級較高的權力,要在分管領導直接管理的基礎上,由單位主要領導負責。
(三)明確界定合同條款
合同條款是一本合同的靈魂,也是最容易引發合同糾紛的地方。在合同制定起草的過程中,建議雙方對合同文本進行充分的溝通協商之后,對相關各方的權利義務都要進行明確,并用精準的語言落實到合同條款之中,盡最大的可能讓雙方對合同條款的內容均能達成一致。合同條款明確的過程建議進行痕跡化保留,一旦發生因為合同條款不夠明確而導致的合同糾紛,這種痕跡化記錄可以作為有利的證據。在合同條款界定方面,尤其要注意一些免責條款的表述,因為合同的其中一方很有可能利用相關表述,制造文字陷阱,對相關責任在免責事項中進行闡述。合同制定者要對這些條款給予足夠的重視,保持高度的敏感。
(四)強化黨風廉政建設
物資采購行業推行廉潔風險防范管理工作,既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又要多措并舉、綜合治理,使改革的推動力、教育的說服力、制度的約束力、監督的制衡力、懲治的威懾力有機結合,切實增強工作的系統性和實效性。通過大力推行廉潔風險防范管理工作,營造廉潔從業環境,形成“不想腐敗、不能腐敗、不敢腐敗”的格局。
四、結語
國有企業物資采購管理中的合同風險雖然表現形式十分細微,可是一旦發生合同糾紛,將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而國有企業應給予合同風險控制工作足夠的重視,成立專門的合同風險審核小組,配備專業業務人員;應積極修訂合同簽訂過程的相關規范并及時宣導培訓;應在合同起草時很計劃處理修改記錄,明確合同條款。合同風險就存在合同的起草、簽訂的過程中,只有從過程中做好細節管理,才能真正做好合同風險防控工作。
【參考文獻】
[1] 黃曉粵.試論國有企業物資合同管理[J].知識經濟,2016(12).
[2] 柏林.淺談國有企業物資采購管理中的合同風險防控[J].法制博覽.2016(21).
[3] 趙曉慧.國有企業物資采購合同中法律風險的防控[J].石油庫與加油站,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