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嘉雯
【摘 要】文章通過對F市G區鄉村“姐妹聚會”現象的分析,嘗試挖掘出婦聯提升對婦女吸引力、凝聚力的策略,為新時代的鄉村婦聯工作開辟新思路,凝聚起新時代的巾幗力量。
【關鍵詞】姐妹聚會;巾幗力量;凝聚力
自2017年起,F市G區許多鄉村都在舉辦“姐妹聚會”,引發眾多媒體關注報道。令人欣喜的是,這樣的“姐妹聚會”不是一個個例,在F市G區已成燎原之勢,成為鄉村的新傳統,越來越多的外嫁女以這種方式聚會鄉間、重返鄉里、體恤鄉親。為了辦好這場聚會,姐妹們會自發的組建籌委會,籌委會主要負責組織聯絡、活動策劃、現場張羅等一系列事務。“姐妹聚會”成為近兩年來提升F市G區婦女凝聚力的新風尚,而這一切都是自發形成的。
為更好了解實際情況,筆者曾到一些鄉村考察“姐妹聚會”的情況,目睹村民積極參與這種新風尚活動的風采,聆聽婦女的心聲。那么,“姐妹聚會”可以為新時代的鄉村婦聯工作開辟怎樣的新思路呢?如何從“姐妹聚會”中發覺婦聯提升對婦女吸引力、凝聚力的策略呢?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同走進F市G區的“姐妹聚會”。
一、“姐妹聚會”成為鄉村新風尚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F市G區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不少農村已發展為新農村、美麗鄉村,過往男尊女卑、婦女恪守家庭的傳統觀念慢慢被淡化,男女平等的觀念日漸深入人心,女性的社會地位逐步提高。近兩年來,F市G區多個鄉村刮起一股濃濃的姐妹聚會風。所謂姐妹聚會,即村中外嫁女齊齊返回家鄉,聚首同樂,無論是白發老嫗,還是妙齡少婦,都樂在其中。F市G區下轄三鎮一街,多個鄉村已順利舉辦了姐妹聚會。鄉村姐妹聚會風悄然興起,正是農村新風氣帶來的現象。過去,外嫁女年初時回娘家拜年,如今同學聚會、親戚聚會等以宴聚情的做法又有了新內涵,以同村姐妹身份一同回鄉聚會,彰顯著不凡的巾幗力量。
二、自發組織,齊心協力
據了解,F市G區的鄉村姐妹聚會剛開始時一般由村中幾名熱心的姐妹發起,然后自發組成籌委會。隨后,籌委會成員積極動員村中外嫁女參與姐妹聚會,一呼百應,部分鄉村甚至有四百余名姐妹積極響應與支持。籌委會成員分工明確,撰寫活動方案、做好籌款工作、組織安排表演節目、購買物資、聯系餐飲企業等等。此外,籌委會發動部分姐妹成為志愿者,協助籌委會的工作,為姐妹聚會貢獻一份力量。除了外嫁女積極響應,村委會和村中兄弟也積極參與其中,用實際行動支持外嫁女齊回娘家,如捐款、聯絡部分外嫁親屬、發動村里的醒獅隊、搭建舞臺、維持秩序等等。活動從籌劃到聚會當天,一般歷時一至兩個月,期間全村兄弟姐妹都齊心協力籌備姐妹聚會。筆者認為,姐妹們行動起來后,帶動了男性的參與,最終將整個鄉村都徹底激活,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明,婦女在社會發展中的引領作用開始顯現。
三、家鄉情濃,姐妹情深
昔日姑娘出嫁他鄉難相聚,今朝姐妹回歸故里聚親情。聚會當天,村中幾百名外嫁女從四面八方回到娘家,重拾姐妹情懷,回憶昔日美好。這些姐妹年齡跨度大,有二十多歲的少婦,亦不乏八九十歲的外嫁女。甚至不少遠嫁他鄉的姐妹也在聚會當天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我25歲離開HJ村,現在57歲,有些姐妹都三十多年沒見過,今天的姐妹聚會,我們又見到了”,這是出生在F市G區HJ村、現定居澳門的陸大姐的心聲。T村嚴阿姨認為,“外嫁女在不同年代出嫁,出嫁之后大家都忙于家庭、工作等等,很難得見一面。大家在百忙之中能抽出時間回娘家相聚,實在難得,所以我認為姐妹聚會很有意義”。同村姐妹共聚,有著說不完的話,回憶年少時的美好,互相分享出嫁后的生活,共同祝愿家鄉繁榮昌盛。本是同根生,相聚情更濃,姐妹聚會也進一步增強外嫁女對家鄉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正如“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所言,近年來,在建設美麗鄉村背景下,F市G區的鄉村環境逐步改善,村民更愿意在家鄉的綠水青山中,聚首尋根,以姐妹聚會的形式尋回鄰里情懷。
四、凝聚團結,傳承文化
據了解,F市G區各村結合自身的特點,組織不同風格的姐妹聚會。其中絲巾作禮物、聚餐談當年、自發演節目、集體大合照等內容成為姐妹聚會的“標配”。此外,不少鄉村的外嫁女不忘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例如G區M鎮Y村的姐妹們回娘家不僅辦喜事還辦好事,探望父母、組織慰問村里的低保家庭和五保戶、給村里祠堂捐贈冷柜和不銹鋼茶水缸、聚會所剩款項捐贈給村里作公益活動費用……不少鄉村在重陽節舉辦重陽敬老暨姐妹聯歡活動,外嫁女共同返鄉聚會,并與村中老人共度重陽佳節。姐妹們凝聚團結的同時,不忘傳承孝德文化,為村中的晚輩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五、凝聚巾幗力量,朝新時代奮進
F市G區外嫁女共聚的流行,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促進鄉村村民的凝聚團結,齊心協力推動家鄉發展,逐步推進基層善治。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為新時代婦女發展和男女平等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姐妹聚會不僅體現了同村村民的團結,更是凝聚了巾幗力量,彰顯了巾幗風采。
那么婦聯組織作為廣大婦女群眾的“娘家”,又該如何最廣泛地把廣大婦女群眾吸引過來、凝聚起來,充分發揮“娘家人”的作用?全國婦聯黨組書記宋秀巖同志曾明確指出,“順應新時代,就要準確把握當代婦女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愿望更加迫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對平等和諧的社會環境更加期盼等新變化、新特點、新愿望、新期待,為婦女搭建更廣闊的舞臺、更豐富的平臺,讓婦女施展創造力和發展活力”。F市G區鄉村“姐妹聚會”恰恰就是廣大婦女在新時代里對美好生活的新愿望、新期待的集中展現,基層婦聯組織助力這個民間自發平臺的打造,就可以最廣泛地把廣大婦女群眾吸引過來、凝聚起來,增強婦女群眾對婦聯組織的信任感和歸屬感,成為婦女群眾貼心的“娘家人”。
在十九大報告的精神指引下,鄉村振興戰略既需要鄉村經濟的發展,也需要鄉村情感的升溫。就“姐妹聚會”而言,婦聯組織的介入,一方面可以為廣大婦女搭建回鄉聚會交流的平臺,營造婦女帶頭、群眾支持、共同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良好氛圍;另一方面,可以有序引導廣大婦女共享家鄉發展成果,有效參與鄉村治理,為鄉村振興增添新力量。筆者認為一個新民俗的涌現,需要正確引導,擬定充滿正能量的主題,融入新時代的元素,豐富“姐妹聚會”內涵,拓寬婦女工作的渠道,真真切切把工作做到婦女群眾的心坎里,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國夢的巾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