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守水
【摘 要】電流資料是抽油機井日常生產數據的組成部分之一,與產液量、含水率、示功圖等共同組成了用以鑒別抽油井生產運行狀況的動態資料。本文結合現場抽油機電流與示功圖測試實例,分析了抽油桿漏失、斷脫、皮帶斷、井卡等情況下上、下行電流與示功圖的具體變化,指出實際操作中應兩者結合判斷,綜合考慮,才能準確診斷油井工況。
【關鍵詞】抽油機;電流;示功圖;故障診斷
抽油機生產過程中,上、下行電流及示功圖測試中發現抽油井工況變化較大,因此是最明顯、最快捷的動態參數。通過分析電流和示功圖,可了解抽油機負荷的變化、泵的工作狀況,各項參數配合是否合理,是否受到砂、蠟、氣、水的影響,油層供液能力是否充足,抽油桿工作是否正常等。由電流和示功圖及時診斷分析抽油井工作狀況,從而及時調整油井工作制度。
一、抽油機電流與示功圖變化特點
在生產過程中,通過所轄區塊油井動態參數的實時監測,總結、歸納出抽油機上、下行電流、示功圖的變化規律,經驗證,利用這些動態參數判斷油井工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示功圖是由載荷隨位移的變化關系曲線所構成的封閉曲線圖。表示懸點載荷與位移關系的示功圖稱為地面示功圖或光桿示功圖。目前功圖求產方法主要有求取泵有效沖程法、理論排量迭代法、作功法等三種。理論上比較成熟,可是每種單一方法在對推導泵功圖的方程求解過程中,經過簡化處理,計算過程中的摩擦阻力系數等的計算,相關參數如:原油密度,粘度,溫度,各級桿徑,流速等比較多,要求資料準確性較高。
圖中a點表示上沖程的起始點。由于油管未錨定,因此在液柱重量由油管轉移到抽油泵柱塞的過程中,油管會恢復其彈性變形,隨著載荷的轉移而逐漸縮短。該過程表現在泵功圖上為斜的線段ab。當液柱載荷完全轉移到桿柱上時,游動閥完全關閉,固定閥開啟。對應于泵功圖上的b點。另一方面,在液柱載荷轉移的同時,桿柱由于受載要產生靜變形。當液柱完全轉移到抽油桿柱上時,靜變形達到最大值。此時,懸點所受的載荷為靜液柱重WO加上桿柱載油液中的浮重,對應于地面功圖上的B點。
二、應用電流測試數據與示功圖診斷實例
1.抽油機泵漏失判斷
(1)泵漏原因分析:
抽油泵正常生產時,上沖程,抽油桿帶動活塞向上運動,活塞上游動凡爾在油管內液柱作用下而關閉,并排出活塞沖程一段液體。與此同時,泵筒內壓力下降,在環形空間的液柱壓力作用下,固定凡爾打開,井內液體進入泵內,占據活塞所讓出的空間;下沖程,抽油桿帶動活塞向下運動.泵筒液柱受壓縮,壓力增加,當此壓力等于環空液柱壓力時,固定凡爾靠自重而關閉。活塞繼續下行,泵內壓力升高,當泵內壓力超過油管內液柱壓力時,泵內液柱即頂開游動凡爾,并將載荷轉移到油管內。
泵漏失有三種情況:
1)球座是否刺損或球磨損。
2)凡爾球有雜物或其它硬物墊住,使球與球座密封不嚴.
3)由于結蠟影響,使凡爾不工作。
第一種情況只能通過作業處理,第二、三種情況可以通過熱洗處理.處理不好只能作業處理。處理和預防泵漏失對兩率的貢獻極大,在每年的檢泵作業井,也都存在著起出桿管泵無異常,說明在異常井診斷上有失誤,存在處理方法不到位情況。只有診斷準確,才能為下步處理提供指導方法,因此提高異常井診斷的準確率,對降低兩率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泵漏失井的處理。
(2)利用功圖判斷漏失類型
由于抽油泵工作環境十分惡劣,機械磨損或井下液體的腐蝕都會導致抽油泵漏失、失靈等故障,泵漏失可分為游動凡爾漏失、固定凡爾漏失、雙凡爾漏失。
(1)游動凡爾漏。現象:量油產量下降、示功圖增載緩慢、液面上升、上電流比正常時小,下電流正常,憋壓時上沖程壓力上升緩慢。將驢頭停在上死點穩壓,游動凡爾漏失穩不住。
(2)固定凡爾漏。現象:量油產量下降、示功圖卸載緩慢、液面上升、上電流正常,下電流正常,憋壓時上沖程壓力上升,下沖程壓力下降,壓力憋得越高,上下沖程壓力變化越大,將驢頭停在下死點穩壓,固定凡爾漏失穩不住。
(3)雙凡爾漏。現象:量油產量下降,液面上升,增載卸載都很緩慢,圖形圓滑,漏失嚴重時的功圖與斷脫功圖相似,憋泵壓力上升,穩壓穩不住。
2.抽油桿斷脫
2017年9月發現某井上、下行電流、示功圖有明顯改變,從曲線看上行電流突然下降,行電流突然上升,又查看示功圖,發現示功圖載荷明顯減小,圖形變窄,說明抽油井的井下負荷突然減小,從參數和圖形分析該異常為斷脫,經過與巡井工人聯系現場查看證實為抽油桿斷脫。原因分析采油井正常生產時懸點的最大載荷主要由兩個方面構成。一個是抽油桿自身重量,另一個是液體重量,當抽油桿斷脫后,懸點的載荷只有斷點以上剩余桿的自重,當然要比原來小,只是由于抽油桿與井筒中液體摩擦力的作用,才使上下載荷線不重合,摩擦力大上下載荷線之問的差就相對大一些,反之就小一些。當抽油桿上行程時,由于井下一端負荷小,靠平衡塊就能將驢頭拉起,電機做功小,因此電流下降,下行時,由于井下負荷小,平衡塊要靠電機做功才能將它舉升上去,電機做功大,所以電流上升。斷脫的部位越靠上,抽抽桿上部越輕,上行電流下降越多。
3.井卡
2012年4月發現某井上、下行電流突然升高,又查看示功圖,發現功圖明顯改變,從參數和圖形分析該異常為井卡,經與巡井人員取得聯系現場查看核實為井卡。分析井卡后柱塞在泵筒無法移動只有抽油桿的伸縮變形,上沖程中懸點載荷先是緩慢增加,將被壓縮而彎曲的抽油桿柱拉直,到達卡死點位置后,抽油桿柱因受拉而仲長,懸點載荷大幅度增加,下沖程中先是恢復彈性變形,到卡死點后抽油桿柱被壓縮而發生彎曲,所以在卡死點的前后段示功圖會有兩個斜率段,由于柱塞被卡,導致抽油泵不能抽出液體。
4.皮帶斷
2018年1月發現某井上、下行電流明顯下降,從曲線上看,該井電流突然下降,與此同時溫度也隨之下降,分析認為該異常為皮帶斷或油井偷停,經計量站巡井人員現場驗證異常為皮帶斷。
原因分析:當抽油機皮帶斷后,電機處于空轉狀態,抽油泵停止工作,做功減少,因此電流下降,由于沒有液體采出,溫度也隨之下降,抽油井停井與皮帶斷特征相近,這些只是地面故障,不會影響示功圖的變化。
三、幾點結論
(1)通過遠程監測技術實時監測油井電流、載荷、示功圖等參數變化,可及時判斷油井生產情況,排除故障,實現節能降耗。
(2)在電流互感器發生損壞時,電機電流變化可造成假異常現象,因此,要及時排除類似故障。
(3)當抽油井的電流、示功圖發生改變時,井下工況很可能發生了異常,單獨應用上、下行電流或示功圖判斷抽油井工況還具有局限性,應綜合其它參數變化進行綜合判斷,才能使故障診斷更準確。
【參考文獻】
[1]王鴻勛,張琪.采油工藝原理.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