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 李增烈
前不久接待一位從縣里來的患者,他不但看起來十分疲憊,而且眼神迷茫,手里拿著一沓檢查、化驗、治療收費單。接待他坐下后,聽他慢慢說明病情和來意。
“我今年45歲了,因為兩年多來老胃痛,半個月前在縣醫院做了胃鏡檢查,雖然有些不舒服,我還是堅持下來了。”他把胃鏡報告單遞給我看,上面寫著:胃體部多發性潰瘍,幽門螺桿菌陰性。
“做得對,檢查也很細致。”我說。
“醫生告訴我病不輕,要打吊針消炎。我想這也有道理,按照醫生處方就接連打了7天,這是大夫規定的。”我翻看了門診病歷和注射單,上面記錄著:
頭孢曲松鈉3.0
生理鹽水250毫升 皮試陰性
S.靜脈點滴,每日1次,連續7日
替硝唑0.4
S.同上。
“好不容易7天把針打完,醫生說還要打7天,我一下頭都大了。”我正在考慮是怎么回事,他伸出腫得硬硬的雙手讓我看,接著苦澀地說,“胃痛沒好,反而添了個惡心、嘔吐,更不想吃飯了。”
安慰了他一番后,查了個血常規,結果正常。第二天肝功化驗顯示轉氨酶輕度升高,我告訴他不要緊,不打針了就會正常的,但還得進行潰瘍病的治療,吃藥就能治好。
這么一說,他輕松多了,卻盯著問:“李大夫,潰瘍病為什么不打針消炎?”
“潰瘍病不是我們平日所見到皮膚感染、燒傷后那種潰瘍,這類潰瘍大都是由細菌引起的,所以必須用消炎藥,也就是抗生素類藥,不殺滅細菌,潰瘍很難長好。而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是另外一回事,雖然目前發病原因還不完全清楚,但胃酸的侵蝕作用十分重要,服用降低酸度和修復胃腸黏膜的藥物,有很好的療效,除了下面要說的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陽性)外,抗生素起不了什么作用。”
這一番解釋似乎并沒有完全解決問題,他說:“醫生說我還有胃炎,發炎要消炎!”我趕緊接著說:“發炎有兩大類,一類是由致病細菌引起的,像肺炎、盆腔炎、腸炎……當然要用抗生素治療。另一類炎癥,如骨性關節炎、肌炎、軟組織外傷后的炎癥,禍根不是細菌,稱為無菌性炎癥,抗生素并無療效,除了幽門螺桿菌感染外,大多數胃炎屬于這一類,幽門螺桿菌檢測陰性,說明您的胃里沒有這種細菌,”我還沒說完,他點頭表示明白了。
“不需要用而用,就是濫用。大家都知道,是藥三分毒,您的手腫是藥物刺激血管和藥液外滲造成的,轉氨酶升高是肝臟受到了藥物損害的表現,抗生素對腎臟、神經、血液、胃腸道毒性反應并不少見,而二重感染更加危險,過敏反應、藥物熱(編者注:由用藥所致的發熱稱藥物熱)十分常見,您還算幸運沒吃大虧,長了回見識,當然主要責任不在您。”我說。
“在治療胃腸病時有兩個例外,那就是潰瘍病或活動性胃炎有幽門螺桿菌感染時,應該根治這種細菌,此時必須使用敏感的抗生素,而且要兩種或兩種以上并用,同時用強力抑酸劑來提高抗生素的有效濃度,才能殺菌成功,用藥的時間,同樣不能太長。第二個例外是,如果潰瘍病之外,同時還患有細菌性炎癥,當然還要用抗生素消炎。”我見他很注意聽,又做了這些補充。
會診結束,他很滿意地接受了我的處方,療程8周。
8周后他打來電話,說癥狀完全消失,感覺良好,我要他復查胃鏡,做到徹底治愈。
患者懂得這個道理后,希望掌握點主動權,保護自己并和醫生溝通,能否少受點冤枉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