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趙 欣
指導專家: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中藥師 馮時茵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治未病科主任醫師 陳瑞芳
每到夏季,有些人經常感覺食欲不振、神疲乏力,這是“濕”在作怪。
夏季,氣溫高,雨水多,濕熱交加,濕邪之氣最容易入侵體內,危害身體健康。并且,炎熱的天氣,很多人便開始喝冷飲、吃涼性瓜果蔬菜,而就是在短暫享受涼快的同時,也將濕邪埋在了體內,成為影響健康的一大隱患。
怎么辦呢?記者特別邀請廣州中醫藥大學兩位中醫專家為大家推薦兩款藥膳。
推薦專家: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中藥師 馮時茵
食材:火炭母(干品)50克,蜜棗3個,鯽魚1條,豬瘦肉50克,生姜4片。
做法:
1.火炭母洗凈浸泡20分鐘。
>>相關鏈接
火炭母
火炭母,別名火炭毛、烏炭子、烏白飯草、火炭星、烏飯藤,為蓼科植物火炭母的干燥全草。生于山谷、灌叢、水溝邊或濕地上,我國南方各省多有分布。
火炭母的選購以葉多、色綠者為佳。
性味與歸經:酸、甘、寒。歸肝、脾經。
功效與主治: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用于濕熱泄瀉、痢疾、黃疸、咽喉腫痛、濕熱瘡疹等。火炭母主要作用于人體的肝和脾,能夠清熱解毒,利濕消滯,涼血止癢,明止退翳。火炭母常與黃芩、粉葛等配合治療大腸濕熱等病癥。
2.瘦肉洗凈切片,蜜棗去核。
3.鯽魚宰殺洗凈,煎至微黃。
4.將全部食材下瓦煲,加適量清水,武火滾沸后改文火煲約1小時,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火炭母清熱利濕,蜜棗甘潤清甜,鯽魚補益利水,全膳甘潤可口,能清熱祛暑、利濕解毒,為盛夏時家庭清熱藥膳湯飲,男女老少皆宜。
宜忌:脾胃虛寒者慎用。
推薦專家: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治未病科主任醫師 陳瑞芳
食材:豬脊骨500克,扁豆、雞骨草各100克,蜜棗2枚,鹽適量。
做法:豬脊骨洗凈,放入滾水中稍煮,取出清水沖凈。雞骨草洗凈后,用煲湯布袋扎好。沙鍋內倒入清水,放入豬脊骨、扁豆、雞骨草、蜜棗,大火煮開后,小火煮1.5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對于肝經濕熱引起的口苦、腹脹、食欲差有作用。
>>相關鏈接
扁豆—— 健脾化濕和中
扁豆味甘,性微溫,是廣州人常用來煲湯的食品,也是一味健脾化濕和中、補脾而不膩、除濕而不燥的良藥,對癥脾虛濕困所致的疲倦、乏力、腹脹、惡心、大便溏爛等有一定療效。扁豆還可與葛花同煮,有解酒作用。扁豆花還有祛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