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容
(廣東省廉江市氣象局,廣東 廉江 524440)
廉江市地處廣東省西南部,雷州半島北部,屬南亞熱帶、北熱帶氣候,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雨熱同季,年平均溫度22.3~23.9℃,年降水量1500~1700mm,年平均日照時數1714h。廉江是傳統農業大縣,盛產水果,享有“百果之鄉”的稱號。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再加上廉江市自身地理區域環境影響,廉江市臺風、洪澇、寒潮、高溫、熱害、雷暴、低溫陰雨等氣象災害頻發,嚴重阻礙當地特色農業種植健康發展。因此,積極開展氣象為特色農業種植服務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
近年來,廉江市致力于建設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堅持“種業帶農、產業興農、科技強農、流通旺農和生態健農”定位,重點發展優質糧油糖、優質特色水果、優質蔬菜、生態畜牧養殖等四大主導產業,61個發展項目遍布廉江市,已基本建成并發揮示范效應,形成“一個核心區、兩條產業帶、三個板塊、多個示范園”總體布局,打造南亞熱帶特色農業基地,拓展并引領粵西乃至北部灣地區現代農業發展,帶動廉江農業率先走向現代化。全市圍繞嶺南水果、茶葉、金花茶、中藥材特色產業,大力開展紅橙、荔枝、蕃石榴、茶葉、金花茶特色農業種植基地建設,廉江市特色農業種植在供給側改革中不斷發展壯大。而特色種植業受氣候因素影響極大,這就要求氣象部門需要及時開展農情氣象服務。
(1)復雜農業氣象災害防御的氣象需求。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現象逐漸加劇,各類極端氣象災害加劇,廉江市境內大范圍頻發臺風、洪澇、寒潮、高溫、熱害、雷暴、低溫陰雨等氣象災害,如2016年1月寒潮天氣與3月倒春寒天氣對荔枝生產發育造成極大影響,導致廉江市荔枝產量大幅下降,給當地農戶帶來不同程度損失。要做好廉江市特色農業布局氣候及風險區劃,合理開發利用氣候資源,依據種植業中各農業品種生長發育指標,在考慮災害風險情況下,找出適宜特色種植業發展的主要區域,提供精細化災害性天氣防御服務支撐。
(2)特色農業種植增產增效的氣象需求。隨著廉江市農業結構逐步調整及特色農業生產中對新品種、新技術及耕作方式廣泛應用,特色農業種植對氣象服務需求也愈來愈高。特色水果、設施蔬菜、中藥材、茶葉等特色農產品在種植過程中,要確保這些農作物各生長時期的溫度、降水量及日照時數等氣候條件均符合作物生長適宜氣象指標,得出特色農業種植中各種致災氣象因子,為特色農業種植提供精細化氣象服務信息。
當前,在廉江市氣象為特色農業種植服務工作中還面臨諸多不足之處:①氣象服務產品針對性不足,現階段農業氣象服務產品均特別籠統,不夠精細化,直接導致農業氣象服務產品對特色農業指導性不強;②農業氣象預報預測準確性不夠,難以滿足當前特色農業種植需求;③特色農業氣象服務人才較少,現有工作人員專業技能、綜合素質、知識結構等都很難適應特色農業氣象服務工作發展需要。
(1)提升特色農業生產服務精細化水平。廉江市氣象部門可以依據當地特色農業種植實際,在當前氣象服務的基礎上逐步優化氣象服務方式,利用田間實地走訪、獲取第一手特色農業資料,明確特色農業種植服務方向,把握為農服務側重點,增強氣象服務針對性,強化精細化氣象服務的開展。增加林果業、茶葉、設施蔬菜、中藥材等觀測項目,加大氣候條件對農產品生產、收獲、貯藏、保鮮及上市等環節影響研究,結合農業氣象災情預報及特色農業種植情況,致力開發更具有針對性精細化農業氣象服務產品,更有效滿足特色農業種植多元化需求。
(2)拓寬特色農業種植服務的覆蓋面。結合廉江市當前農業氣象服務及農業生產結構布局,拓寬特色農業種植專業氣象服務覆蓋面,緊密圍繞特色農作物各生長期實際要求,積極做好種植前、生產期間及生產后等專題氣象服務,提升精細預報技術、災害天氣系統模式研究、預警信息發布、氣候資源開發應用等氣象科技水平,強化和農業種植大戶、農業專業合作社、涉農企業等溝通交流,充分利用自動氣象站、氣象衛星遙感技術、天氣雷達、先進田間智能氣象監測儀器獲取更為精準的農業氣象信息,在關鍵農事季節及氣象災害到來前,通過氣象短信平臺、廣播、氣象信息服務站、鄉村預警大喇叭、LED顯示屏等途徑及時將預警信息及指導建議傳遞給廣大種植戶,第一時間有效應對,降低災害性天氣給農業生產損失。
(3)加強特色農業氣象服務人才的培養。廉江市氣象部門應加大農業氣象服務人才培養力度,建設一支適應特色農業種植需求的素質優良的氣象人才隊伍。完善基層人才編制結構及基層待遇,引進農業氣象服務技術人才,補充到基層氣象為農服務人才隊伍中。同時,應加強氣象為農服務人員培訓力度,尤其是要加強對氣象自動化技術、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農業科技學習,提升自身業務水平,為開展智慧氣象為農服務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