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殿利
(長春科技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1)符合實際、提高學生學習的實效性。打破傳統重視理論知識學習的教育觀念,信息技術在應用型本科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更符合實際,這個實際著重強調的就是社會市場競爭力,讓學生們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能夠滿足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同時多一個技能也能夠提升學生的競爭力,能夠在眾多的競聘者中脫穎而出,教給學生有實際效用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就業的幾率,這就是提高學生學習的實效性,讓學生的學習成果能夠看見。
(2)跟上時代、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在中國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很多學生抱怨自己在學校學習的內容到社會上并無用處,再加上AI智能時代的到來,傳統的理論型人才培育方式早已過時,需要培養的是創新型人才,創新型人才有想法的同時更需要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所以說信息技術在應用型本科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就是跟上時代的腳步,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能夠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宛如玩游戲一般順暢,培養他們最基礎的動手實踐能力,在有機會的情況下,提高對他們的要求,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最重要。
信息技術在應用型本科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建議為以下四個環節,這四個環節環環相扣,對于學生的學習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也在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
(1)根據培養目標、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既然是信息技術在應用型本科教學過程中的應用,那么需要進行的第一步就是要根據學生的培養目標,對他們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在這里就涉及到一個教學內容的安排,除了按照學生的專業進行安排之外,就是按照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掌握程度進行安排,可以對學生們進行一個分級考試,對他們掌握的信息技術內容進行考察,然后進行分班,再合理安排他們的教學內容,這樣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學習的實效性,不然教學無法正常進行。如果不能掌握大家對于信息技術知識的應用情況,那么教學工作就無從下手。
(2)弱化理論推導、強調學生動手實踐。打破傳統的應試教育局面,那么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理論知識所占用的教學時間,增加學生的動手實操環節,所以就采取課后微課預習,課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堂模式,教師在課堂上會弱化理論知識的推動,更注重于對學生的實踐過程指導。學生有問題可以向老師提問,也可以采取一種小組學習的模式,這樣既加強學生的合作學習,又避免教師進行單獨指導時多人有問題,也可以讓自己的小組成員幫助自己解決問題,這樣就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實效性。
(3)打造實驗平臺、完善課程設計指導。信息技術包括的內容有很多方面,所以為了讓信息技術在應用型本科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效果更明顯,相關的教學部門還打造了實驗平臺,幫助更多的學生能夠在自己的電腦上登錄實驗平臺進行相關的練習與操作,加強自己對于信息技術能力的掌握,提高自己的熟練度,讓學生能夠更熟練地應用信息技術;同時相關的教學部門一直在不斷完善關于信息技術課程方面的設計,讓學生不斷探索信息技術的世界,讓學生一點一滴進步,同時在對信息技術指導書上,教師設計更生動形象的畫面對學生進行指導,細致到每一個細節,這樣才能夠真正幫助到學生,同時也不會讓學生感到無聊,最后讓學生能夠更直觀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相關知識。
(4)及時補充內容、鼓勵學生多學多做。在這個信息更新換代巨快的年代,信息技術在應用型本科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最后一個步驟就是相關教學部門會及時補充內容,也就是說跟上時代的腳步,不斷更新知識系統,不斷增添新出的內容,能夠讓學生們了解到最新的信息技術資訊,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鼓勵學生自學、多學、多做,提高自己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幫助學生不斷開拓眼界,會熟練使用各種信息技術軟件,讓學生學習到真正的知識,讓學生們能夠學以致用,讓學生們學到的知識能夠在今后的工作中應用。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在應用型本科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對大學生們是非常有用的,因為既能夠滿足市場人才的需求,提高學生的實效性,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而言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在應用型本科教學過程中對大學生進行信息技術方面的培訓,能夠讓大學給社會、市場輸送更多的應用型人才,然后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1]安慧姝,安慧心.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學質量評價方法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7,14(15):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