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當代社會對中小學生文言文閱讀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培養新一代能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繼承中華優秀精神的學生已是大勢所趨。通過引導學生們閱讀并學習文言文,可以讓他們領略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對學生文化素養與精神境界的提升起到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文言文閱讀;教學指導;初中語文
一、 多角度拓寬思維模式
教師不應將固有的思維模式強加給學生,而應鼓勵學生們積極思考、勤于思考,將學習與生活、知識與實踐聯系在一起,多方式、多角度地探求一件事的原理,從而成為一個擅長獨立思考且具備發散性思維的人。
在一次課堂教學中,在帶領大家學習《桃花源記》后,針對這篇文言文,我向同學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桃花源是一個與現實社會隔絕,環境優美,遠離政治斗爭的所在。你們覺得作者為什么要描寫這樣一個世外桃源?”不出我所料,同學們爭論的焦點集中在“因為作者認為當時社會很黑暗”、“陶淵明是山水詩人,他喜歡沒有權力斗爭的桃源”,以及“他是在逃避現實的壓迫,將希望寄托在世外桃源中”等答案上。在學生們的爭論趨近結束時,我站在他們沒考慮過的角度,給出了一個讓孩子們意料未及的見解:“陶淵明即便身處鄉間也仍不忘創作出這樣一個世外桃源。你們難道不覺得他是一個很有家國情懷,且愿意以自己的方式暢想出一個美好未來的社會改革家嗎?”
學生們都感到不知所措,我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作為引申,我告訴他們,世外桃源始自這個故事。在世界近代史上,有許多同樣對社會現實感到不滿的人不僅設想、甚至還親身實踐了他們對世外桃源的思考。盡管這些人最后都失敗了,但他們的理想主義情懷與身在民間卻仍希望努力為人們做貢獻的行為,卻值得我們學習。這回,學生們的積極性被激發了出來。他們紛紛給出了諸如“陶淵明是空想社會主義家”“陶淵明不僅憂國,更希望通過實際行動改變國家”等思考。
其實,大家都知道陶淵明是一位寄情山水的田園詩人。但在文言文閱讀中,教師卻不該只是單純地將自己與社會大眾的想法強行灌輸給學生。相比起讓學生過早認識到什么是“正確”,誘導他們保持本該存在于孩子腦海中的“錯誤”,才是教師更應注重的問題。
二、 養成閱讀習慣
誘導學生拓寬思維模式后,教師接下來要做的是培養學生的課外文言文閱讀習慣。在當今社會條件下,學生學習壓力普遍較重,培養他們的課后閱讀習慣,不僅可以將他們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同時也有益于他們的身心發展,可以起到給大腦減負的作用。
想培養文言文閱讀習慣,教師應注意將學生的課后作業與閱讀聯系起來。在留作業時,我經常會考慮到這種情況,在給學生布置“回家后根據今天所學的內容,擴展閱讀《守株待兔》《魯人徙越》等文章”的作業后,次日我會按時提問以考查學生是否有好好完成。適當的閱讀行為,可以將孩子的雙手從繁重的課后書寫作業中解放出來,這無疑是非常有益的。
除此之外,我還會在學生逐漸養成課后閱讀文言文的習慣后,繼續給他們推薦一些并不深奧的半文半白書籍,例如《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這類家喻戶曉的書籍能確保孩子們在閱讀前便已對其中的故事有所興趣。通過閱讀長篇,可以提高他們淺顯文言文的通讀能力。我曾帶過的一個學生就在我的推薦下讀了《三國演義》,自從讀了三國,他人變得自信了許多,對文言文與中國古代典籍的興趣更是較從前濃厚了數倍。直到現在,他也還是很感激我當初將他引上閱讀文言文這條道路。我也認為文言文不僅改變了他的精神風貌,更樹立了他的審美觀,令他能夠有足夠的精力去面對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這也說明只要教師能保持教學熱情,能夠將學生引上閱讀文言文的正軌,那么學生就會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所學內容,擴寬課外視角,從而成為一個閱讀量大、知識面廣泛的善學之人。
三、 培養學生搭伴閱讀能力
對犯了錯的學生,教師不應一味責罵,而應找到他為什么犯錯以及究竟為何會犯錯的原因。很多時候,學生之所以無法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只是因為缺乏與其共同努力的伙伴。在遇到這種情況時,教師應謹記自己教書育人的職責,不止做到“教學”,更應做到“培育”。教師應將那些有良好習慣的學生介紹給學習習慣尚未養成的學生,再通過鼓勵與督促等方式,促使后進生盡快改正不良習慣,培養良好興趣,為他們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平時就非常注重對學生搭伴閱讀能力的培養。某次我注意到某同學經常遲到,每逢放學時,他總是第一個沖出教室。為此,我專門找他談了心,他給出的理由是自己喜歡看網上某部電視劇,想盡可能地多看幾集,因此夜里休息不好,早上也不起來,這才導致他經常遲到和早退。通過進一步的詢問,我得知這位同學喜歡的是一部專門講述古代文化的電視劇。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看電視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但相比起看電視,我更希望他們能將寶貴的時間投入到閱讀中去,于是我就向他介紹了班上兩個從前同樣喜歡這類電視劇,現在則熱愛閱讀文言書籍的學生。在另外兩人的幫助下,這個學生最終摒棄惡習,成為了一名熱愛并積極閱讀文言書籍的好學生。
讓學生養成搭伴閱讀的習慣,這在我看來是很有必要的事。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不同于課內文言文閱讀,它要求的是興趣、習慣,以及或多或少的他人督促。倘若沒有一個或幾個同伴一起,學生將很快失去閱讀文言文的興趣,進而感覺到厭煩。所以,教師應為他們(學生)明確目標,再結合實際,令他們不僅是按老師要求的做,更能在老師的幫助下積極讀、主動學。只有讓學生養成共同閱讀的習慣,才能真正讓原本不愛閱讀的學生愛上閱讀,進而提升其文言文閱讀水平。
培養學生課外文言文閱讀興趣這條路任重而道遠,且尚需廣大師生的共同思考及努力。樹立切合實際的文言文閱讀標準,鼓勵更多學生踏上課外文言文閱讀的路,不斷從多個方面提高他們的合作精神,這正是培養學生課外文言文閱讀習慣時應選擇的方向。
參考文獻:
[1]黃敖興.文言文誦讀:課外資源的利用[J].語文建設,2002,(6).
[2]盧益平.課外閱讀的五種方式[J].教學與管理,2002,(35).
作者簡介:
褚芳芳,江蘇省昆山市周市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