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闡述了項目式教學法在數字界面設計課程中的具體的應用,數字界面設計課程是數字媒體專業的專業課,所以本課程在數字媒體專業范疇以內根據數字界面設計課程的特點和需求,結合在課程進行過程中的經驗和方法,很好地將項目教學法融到數字界面設計教學的課程中去,并通過課程的評價體系檢驗了項目教學法的最終應用效果。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數字界面設計課程;方法;應用
一、 概述
數字媒體專業是一門隨著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應運而生的新興學科,也稱之為當代的新媒體,它是跨學科的學術領域,是在各門相關學科中提取相關的內容要素而綜合起來的系統學科。數字界面設計作為數字媒體專業系統下的核心課程,該課程所涵蓋知識面很廣泛,其中包括包含數字界面設計、數字頁面制作、網頁動畫制作;且需要熟練操作Dreamweaver、Photoshop、Flash等各種軟件,是一門藝術與技術相融合的課程。設置該課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市面上對數字界面設計制作人才的需求,使學生基本掌握數字界面設計制作的技術,成為優秀的界面視覺設計人才。
項目教學法是通過對擬定的“項目”進行模擬操作的方式進行教學。在項目教學法中,教師制訂出相應的規范,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之下對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進行操作處理,從信息的收集到方案的設計、項目實施及最終評價都由學生自行獨立完成,通常要規定項目的進度和時間,并在項目結束時,需要呈現出實際產品或成果;學生可以通過對項目整個流程的模擬了解并掌握項目實施的整個過程以及每一個環節中的具體的規范和要求。
二、 項目式實驗教學模式在數字界面設計課程中的運用
筆者近年來經常從事數字界面設計課程的教學工作,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不斷的嘗試和摸索總結出了一套基于數字界面設計課程的項目教學方法,這一套教學方法在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有積極的作用,同時也能夠在項目模擬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以及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的能力,下面主要從三個方面闡述一下項目教學法在數字界面設計課程中的具體實施策略與方法。
1. 加強基礎技能訓練,打好實驗課程基礎
基礎訓練包括理論知識的鞏固和技術操作的實踐練習。本課程的教學是建立在前期專業理論以及技能實際操作的基礎之上的一門綜合性課程,在整個課程的初期階段加強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與理解以及加強軟件的操作練習是為了接下來要進行的分組的項目實訓做的熱身訓練。這部分主要是為了加強和鞏固學生的理論基礎知識,同時鍛煉學生腳踏實地的科研鉆研精神。數字界面設計課程是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專業課程,涉及的基礎知識較多,范圍也比較廣泛,所有在課程前期會設置12~16個課時,講解理論知識以及進行軟件的鞏固訓練
2. 教師設置項目,學生組隊進行項目實踐
(1)教師設置項目。一般在數字界面課程開設初期,教師會對基礎以及課程的推動進行一定的引導,在基礎課程完成以后,教師根據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現狀、學生的技能水平、本課程所涉及的項目在目前社會中的一個發展現狀以及企業主和受眾的需求等各個方面進行一定的評價和考量,進而根據評價和考量的結果設置一個到多個不等的項目內容,這樣的好處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學生向主流的數字界面設計方向進行靠攏,在此基礎上也給了學生足夠的自由發揮的空間進行創意的設計。
(2)限定人數,學生自由組定進行項目模擬。在老師擬出對應課程的項目以后,學生可根據興趣愛好、能力匹配度這些因素自由組隊,有利于團隊的合作與分工。在《數字界面設計》實驗課程中,按照每2~4人組成一個項目團隊,課程實驗結果按每組的規模大小相應的遞增或者遞減項目成果難度和數量。
(3)完成項目任務書,最終以網頁界面的形式呈現最終成果。項目任務書由背景研究、競品分析、功能點確認、繪制思維導圖、繪制交互圖這些內容構成,在完成項目任務書后最終完成網頁設計界面。其中功能點確認和繪制思維導圖是項目任務書中最重要的兩個內容,直接關系到最終的成果是否能夠清晰完整且快速地傳達客戶的意圖。各個團隊在合作的過程中,要進行因人而異的分工合作。整個過程,教師全程參與指導,對各個組的任務書進行分析和指正,并且對項目的進度、成果形式、完成內容等要制訂出相對應的清晰明確的規定。教師在指導過程中要提出有針對性的修改意見,并要求在課程理論的基礎之上進行項目模擬。
3. 完善評價機制,以評價促進相互學習
實驗課程的最后一個內容,就是要建立完整的交流和評分制度。在課程過程中,要求各個組的項目任務書進行比較分析,定期將項目的階段成果進行展示和評價,促進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在學生完成最終成果以后,要求每個團隊推薦一名團長對各自的項目進行闡述,教師再根據各組的成果以及團長的講解進行評分。這樣讓學生明白,成果只是整個課程的一個部分,是項目教學法培養能力的手段。教師在設定項目的時候,要注意最好是相同或者相近的項目內,這樣一是能夠得到相對公平的評價結果;二是這樣的評價機制能夠敦促學生不斷地完善團隊成果,不斷地進行探索比較與分析,開拓了學生的創作思維和方法。通過這樣的交流和互動,各個團隊最終的成果都是在綜合了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之上完成的,最終的成果都是較全面、更優化、兼具科學性與藝術性的優秀成果。
作者簡介:
劉思琴,湖南省張家界市,吉首大學美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