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自庚
創業圈總不說人話,我們試著翻譯了一下。本教程分為基礎紅寶書、高階 urban dictionary、閱讀理解三部分。
喬布斯在斯坦福畢業典禮上的演講,使得“Stay hungry,stay foolish”這句話廣為流傳。
近年來, 這種散發哲學氣質的企業核心價值泛濫成災,除此之外,諸如“新零售”、“下半場”這樣跟創業公司相關的一大堆似是而非、耳熟不能詳的名詞也很流行。它們常常顯得高級而唬人,對于沒有行業知識的普通人來說,這些“黑話”(jargon)有時顯得過于專業,當閱讀相關科技報道時,如果沒有相關上下文或者解釋,常常會出現難以理解的情況。
當然,對于許多創業公司來說,獲得資金支持不光靠產品,也得看路演時的講故事能力,面對投資人,聞所未聞的新概念可能跟完整的商業模式一樣重要,對創業者本人來說,使用這些行業黑話可能更容易產生有關“我在改變世界”身份認同。
但是,當創業圈對自己那套語言的過于依賴時,可能會讓他們失去在不使用術語的情況下向外人解釋清楚一個概念的能力。
在 Quartz 此前的一篇報道中提到,許多參加創業大會的創業者在解釋自己的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時候,只會堆疊一些詞匯,沒辦法用樸實的語言把話說清——比如一家做定制化表面的手表公司,就很擅長稱自己是一個“提供最先進的定制技術和原創內容平臺的,具有破壞性的消費品牌”。
除了這種高級版的語焉不詳,很多時候這些概念也并不那么真正富有創新色彩。
“這會兒大家都愛在宣傳的時候說自己的業務是跟‘云相關的,其實呢就是‘我們的業務都在互聯網上的意思。”一位名叫 Casey Lau 的創業大賽組織者說,“但是當創業者們扯上‘云這個字之后呢,就聽起來又專業、又恢弘、又昂貴,還前途無量。”
創業圈的黑話一方面咋呼而難懂,另一方面又帶著似是而非的時髦感,令人感到困惑。
所以,為了更好地理解創業圈都在說啥,我們本著好奇心和戳穿陳詞濫調的宗旨,嘗試著為你用樸實的語言翻譯了一些圈里人才懂的,創業圈常見的行業術語。它們大多源于硅谷文化,內容涉及了技術、金融、企業管理等多個領域。
創業圈那些常見黑話——圈內人的紅寶書
1. 企業文化
原意:企業價值觀、處事風格等文化現象。
其實它的意思更接近于:類似個性簽名、個人簡介的東西,每過幾年總要改改。
2. 顛覆性
原意:由克雷頓·克里斯汀生提出,多用來形容提供新功能的,擴大和開發新市場,或者對現有市場具有破壞性的技術。
其實它的意思更接近于:一種已經嚴重通貨膨脹化的創業圈主流價值觀,特點是以小見大,比如手機多出個顏色是改變整個行業審美的第一步,這種強大的見微知著能力,讓人對“顛覆性”有了顛覆性的理解。
3. “xxx is the new xxx”
原意:跳出原有思維模式去改進或創造新事物。
其實它的意思更接近于:比創造新事物更富有創新氣息的是靠給固定句式“xxx is the new xxx”填空來搞文字游戲,“small is the new big”、“pink is the new black”,一種點石成金咒語。
4. 風口
原意:由著名英語愛好者雷軍提出的,指創業者用來借勢的熱門話題/產業。
其實它的意思更接近于:基于對扶搖直上式成功的向往,人們給了機遇這個詞新的說法。不過,《等待風口》和《創風口》始終是這一話題的主要作品,同一領域的紀實性文學多是災難巨制:8 號風球過境全港停工放假,待在室外想要逆風飛翔的都被拍進了南海。
5. 孵化器
原意:為初創型小企業提供所需的基礎設施及服務,幫助企業成長的經濟組織。
其實它的意思更接近于:看上去是為初創公司提供技術、資金支持的伯樂,其實主營業務是辦公室群租,相當于 HR 和行政合體,解決了初創公司架構過于扁平的問題。但在創業成本一路降低的今天, 各大連鎖咖啡和精品咖啡館成了創業根據地,形成了新的孵化產業鏈。
6. 自給自足型創業(bootstrapping)
原意:把個人資產或者公司運營收入作為主要資金來源的,不依靠外部投資的一種創業類型。
其實它的意思更接近于:拿出自己積蓄不求人的清高型創業,通常是因為沒找到投資人。籌錢的渠道主要是個人積蓄,以及賣保險式地問候家人朋友。
7. 精益創業(lean startup)
原意: 由埃里克·萊斯提出的一種商業模式,主張以最簡單可行商品來進行商業實驗,降低風險和失敗成本。
其實它的意思更接近于:文案先出大綱,被斃掉的時候也沒那么心疼。
8. 內容創業
原意:互聯網時代的一個創業風口。
其實它的意思更接近于:應對中年危機的最低成本,大概就是開個公眾號。
9. 連續創業者
原意:多家創業公司創始人。
其實它的意思更接近于:連續創業(失敗)者,創立第二家公司的最快辦法是讓第一家倒掉。
10. 一塊錢富翁
原意:那些聲稱自己年薪只有一塊錢的公司高管。
其實它的意思更接近于:作為全公司身價最高,工資最低的人,義務勞動的真相是避稅,一種把錢用在刀刃上的不忘初心。
11. VP
原意:副總裁,職級位于部門主管之上、CEO 之下的資深團隊管理者。
其實它的意思更接近于:很多人的職業生涯天花板,也是受職級通脹影響最深的人群,陸家嘴地鐵站里大概有 1/3 都是 VP。endprint
12. 產品經理
原意:簡稱 PM,難以定義的一個角色,對整個產品生命周期負責的人。
其實它的意思更接近于:還記得上面那條嗎?地鐵里剩下的 2/3 全是產品經理。
13.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
原意:產品開發中,僅展現產品核心概念機能的早期 demo。
其實它的意思更接近于:最小化可行產品,“不行就改改”型產品經理的初始模版和主動學習對象。
14. Slack
原意:企業內部溝通協作平臺。
其實它的意思更接近于:硅谷的企業版微信,日常大型多場群聊使靜音和屏蔽成為用戶最熟悉的兩個功能。
15. 創業大會
原意:設有展覽、講座等供創業者和與會者交流的會展活動。
其實它的意思更接近于:創業界選秀,通常分為創意市集型海選和晉級后才藝展示兩個環節。
16. 轉型
原意:根據市場反饋,調整產品/公司的整體戰略。
其實它的意思更接近于:“山不轉水轉”的自我安慰,公司處在倒閉邊緣時的垂死掙扎,復盤回血的少,基本都是為宣布創業失敗在預熱。
17. 拉面收益(ramen profitable)
原意:指創業公司所得利潤剛好夠維持創始人基本生活花銷。
其實它的意思更接近于:掙的那點兒只夠吃拉面,辛拉面。
如今,創業者都卯足了勁的想跨界,他們這種用心在語言學上的體現是開發副業造詞,新的世界不好造,新詞還不是張口就來?英語國家的類似升級黑話比較常用替換字母/單詞,找雙關之類文字游戲,我國自創的那些黑話則更有想象力,動輒承載了一個完整的世界觀,比如頻繁出現的“生態”一詞,令人忍不住聯想到袁隆平上身。
創業圈升級版黑話——《牛津大辭典》詞條wanna-be
1. vest in peace
原意:等待期權變現的過程中,一種“我要創造剛好不被開除的價值”的工作態度,改編自“rest in peace”。
其實它的意思更接近于:混日子。
2. bhag
原意:big hairy audacious goal,一種強調策略和執行多過情懷的企業愿景。
其實它的意思更接近于:我們的目標是訂一個沒人聽得懂的目標。
3. brogrammer
原意:bro+programmer,健身咖,會社交的男性程序員。
其實它的意思更接近于:感覺自己鶴立雞群的不那么受歡迎的程序員。
4. 生態化反
原意:由賈躍亭提出,大概說的是“生態化學聚變反應”。
其實它的意思更接近于:谷歌生態靠軟件,蘋果生態靠硬件,樂視生態靠創作。
5. 蒙眼狂奔
原意:一種“即使萬劫不復也要義無反顧”的無畏精神。
其實它的意思更接近于:世界往東,我們往西,勇敢糟蹋投資人的錢。
6. 互聯網下半場
原意:指移動互聯網流量紅利消失,用戶增長和使用時長進入停滯的狀態。
其實它的意思更接近于:“可別老說我沒長進,現在整個經濟都不行”的另一種說法。
7. 互聯網下一幕
原意:互聯網沒有下半場,成為獨角獸公司的下個機會是人工智能。
其實它的意思更接近于:互聯網早該翻篇了,我們自己本身就在研究/投資了許多研究人工智能的公司,早點吆喝起來,給之后的發布會鋪梗。
8. 新零售
原意:依靠算法、人工智能、數據等技術,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泛零售形態。
其實它的意思更接近于:到哪都可以用手機買東西,為了賣東西給你,我們負責收集你的個人信息,但并不打算負責保護它們,謝謝。
9. 國民總時間
原意:由羅振宇提出,商業競爭從空間維度轉向時間維度,企業較勁的不是某個同類競品,而是用戶有限的時間。
其實它的意思更接近于: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的商業模式會越來越有利,這里是我們嚼過的書,請大家點擊鏈接訂閱羅輯思維讀書包,花錢買下你已經讀過本書的幻覺。
10. Techfin
原意:不同于 fintech,馬云強調一家 Techfin 公司的重點在于科技,利用科技去重塑金融。
其實它的意思更接近于: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差很多的,你們可別搞混了。
11. 心智占領
原意:消費升級的競爭中,讓用戶想到某一品項時,最先想到該品牌/產品。
其實它的意思更接近于:實在不行重新建個檔,通過開創一個新的“輕食”品類來達成。
互聯網黑話進階過程中,如果只背單詞不會用,你可能會經歷和學習其他語言一樣的小型困境:閱讀理解題里每個字都認識,卻不知道在講啥。為了活學活用,我們給一些黑話提供了特定語境,一起來感受下創業圈人的日常對話。
創業圈的日常對話——包含一些振奮人心的 slogan
1. 自主創業一年后,我覺得可以開始嘗試首輪親友融資了
原意:公司已經成立一周年了!可以琢磨琢磨融資的事了
其實它的意思更接近于:如果沒能管親戚朋友借到錢,公司最多撐到下周三。
2. 我們的目標是有天能加入“仨逗號俱樂部”!
原意:$1,000,000,000 由三個逗號隔開,三個逗號是億萬富翁俱樂部的隱晦說法。
其實它的意思更接近于:總有一天發財和改天一起吃飯幾率差不多。
3. 我們的展示日(demo day)就在下周,屆時會有兩位 xx 基金的董事前來參觀!endprint
原意:展示日通常是由孵化器為其孵化的初創企業舉行的類似成果展示性質的交流活動,對媒體、投資人及其他業內人士開放。
其實它的意思更接近于:公開課之前打預防針,提醒那些平時喪慣了的同事,請大家不要過于做自己。
4. 根據產品用戶反饋,我們決定轉型尋找其他市場
原意:我們是一個不斷實驗改進產品并注重用戶體驗的公司。
其實它的意思更接近于:完全沒啥用戶這件事讓我們認識到自己的產品不太行,倒閉之前強行搶救一下。
5. 我抽樣調查了用戶痛點,比起阿司匹林,我們的產品可能更像是維生素
原意:阿司匹林可以止痛救命,相比,維生素則缺少一些不可替代的特質。
其實它的意思更接近于:我們的產品可有可無。
6.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原意:讓生活變的更美好的一種美好愿景。
其實它的意思更接近于:有傳染性的,總想改變世界的科技界中二病晚期思想。
7. 我們的商業模式是精益創業,商業狀態是對增長十分饑渴
原意:我們是一個有勇有謀不瞎搞的企業。
其實它的意思更接近于:如果錢夠用,我們也想做完整的商品,吃得飽不饑渴。
8. 獨角獸有啥酷的?十角獸才叫真酷!
原意:如今越來越多創業公司估值超過 10 億美元,獨角獸一詞的分量不如從前了。
其實它的意思更接近于:一種酸葡萄心理,反正也當不成獨角獸,不如站在鄙視鏈頂端罵它。
9. 有位學妹對我司非常感興趣,此人背景優秀技術過硬非常值得內推,啥時候有空給面面唄?
原意:為了促進公司發展,提高招聘效率,我正在很好的推行公司的內推制度。
其實它的意思更接近于:其實我也沒見過這位讀了 5 年才畢業的學妹,她在 Linkedin 上自己找到我的,反正也是不同部門,給我添不了啥亂,推她純粹是想要拿獎勵。
以創業圈制造新物種的速度,我們無法僅憑以上翻譯作出“包教包會,不會退款”的承諾,如果你對這種難懂的語言產生了微妙的興趣,可以參考 SVD 這種正兒八經的硅谷行話在線辭典,教你速成圈內人,或是由前硅谷創業者編寫的名為 Valley Speaks 的書,看他們如何以過來人的身份對虛頭巴腦日常調侃。
不過如果圈內圈外都得手拿辭典對照翻譯才能看懂這些黑話,就給交流增加了很多成本,還會出現離了黑話就詞不達意的車禍現場。
比起很多通過生造詞來重新定義世界的創業公司,Uber 創始人在介紹自己公司時給出了一個感人的模版:“You do X and Y happens”,比如 Uber 早期的產品介紹是“按下按鈕,5 分鐘以后就有奔馳車來接你。”也許這種句式并不適合每家公司,但它樸素的表達值得借鑒。如果你剛好也在琢磨創業這檔子事,或許你可以考慮——多說人話,少整幺蛾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