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英+張敏
【摘要】這幾年來,我國財務造假的事件司空見慣,現已成為全世界都普遍存在的難題,這嚴重損害了資本市場的正常秩序。本文以海南亞太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為案例,對其財務造假的惡劣手段進行了相應的處理分析,并對頻繁發生的財務造假案件提出了相關的防范治理措施。
【關鍵詞】財務造假 造假手段 防范對策
一、財務造假相關概述
財務造假是指造假行為人違反國家法律、法規以及相關制度的規定,有目的、有預謀的偽造和變造會計數據和事實,采用各種欺詐手段在會計賬務中進行作假,導致會計信息故意失真,進而為個人或企業謀取私利的違法行為。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財務造假事件不斷增加,其帶來的危害也不容小覷。財務造假行為的存在,不僅使國有資產大量流失,并且破壞了市場經濟的運行秩序。虛假的會計信息使投資者的信心受到極大的挫傷,損害了企業的利益,同時也使國家利益受到極大的損害,嚴重損害了資本市場的正常秩序。
二、亞太實業案例背景介紹
中國寰島(集團)公司、中國銀行海口信托咨詢公司和交通銀行海南分行等單位共同發起成立了海南寰島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房產開發與經營為主營業務的股份有限公司,后于2010年改名為海南亞太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海南亞太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于2月23日晚公告,證監會已下發《行政處罰決定書》。證監會在處罰書中指出,亞太實業在2010年到2014年的年度財務報告中均存在虛增、虛減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情形。故證監會決定對其給予警告處罰,并處以60萬元的頂格罰款,對亞太實業總經理龔成輝給予口頭警告,并處以30萬元的罰款,對其他涉事的人員分別處以3萬至30萬元不等的罰款。
三、亞太實業造假手段剖析
(一)虛構收入
蘭州同創嘉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系亞太實業的控股子公司。經證監會證實,同創嘉業未按公司披露的會計政策和準則的相關規定來確定永登玫瑰園房產的銷售收入,經過逐一核實發現215套住房和6間商鋪存在提前或延遲確認銷售收入的情況, 導致其2010年至2014年存在虛增或虛減銷售收入的情況。從2010年到2012年,亞太實業公司分別虛增營業收入約971萬元、4122萬元和1055萬元,2013年虛減營業收入約974萬元以及2014年虛增營業收入約2043萬元。
(二)虛構利潤
濟南固锝電子器件有限公司系亞太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資持股企業。2007年4月到2014年1月,亞太實業持有其48%的股權。2012年,濟南固锝根據其客戶臺灣敦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具的《扣款通知單》,將535.5萬元的質量索賠款確認為營業外支出。2013年10月,由于該質量索賠款尚未支付且不能合理地確定其賠償金額,濟南固锝認為在2012年確認營業外支出時的會計估計不準確,便沖減了2013年營業外支出535.5萬元。2013年末,濟南固锝將本年10月份所做的憑證進行了沖減,并在下一個憑證中將530萬元作為當期營業成本進行相應的沖減,同時對應調增產成品530萬元。同日,濟南固锝將剩余約5.5萬元質量索賠款通過借記“本年利潤(紅字)5.5萬元”,貸記“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紅字)5.5萬元”進行了相應的會計處理,致使濟南固锝在2012年虛減凈利潤535.5萬元,2013年虛增凈利潤535.5萬元。
(三)虛假計提資產減值
2013年底,亞太實業所持濟南固锝48%的股權,但并根據規定未對其計提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導致2013年虛增凈利潤237.8萬元。此外,2011年12月,亞太實業投資的北京藍景麗家明光家具建材有限公司已被吊銷了營業執照,但亞太實業卻繼續對該股權投資計提了2989萬元的減值準備。
四、防范財務造假問題的建議
在此案例中,通過這次處罰可以看出國家對證券市場監管的重視程度以及對維護證券市場正常運行秩序的決心。防范治理財務造假行為不僅可以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而且也能提升了廣大股民參與股市投資的信心,促進資本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一)加強公司內部控制環境
對于公司來說,要想做好內部控制,首先要提高公司各個階層對內部控制的認識,定期舉行有關內部控制的講座和培訓。其次,還要完善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優化股權結構,盡量減少股權的相對集中,加強權利的制衡,使工作效率與民主決策達到相對均衡的狀態。此外,企業應當設置內部審計機構。同時要及時發現企業存在的漏洞和隱患,并及時采取措施加以改進,做到有章可循,違章必究。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在當今的經濟環境中快速地發展。
(二)提高會計人員素質
會計人員素質高低的問題對一個公司的盈利情況起著重要的作用。高素質的會計人員不僅能為公司創造更大的利潤,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抑制財務造假事件數量的不斷上升。首先各部門人員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會計人員對自身素質的認識,增強會計人員的責任感并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完善會計人員職稱制度和任職資格考試制度。其次,上市公司應該充分發揮會計核算和監督這兩項基本職能,規范會計工作秩序,健全企業的會計內部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監督體制。此外,上市公司還需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和進一步培養其職業素養,嚴格遵守公司員工的錄用程序,切實注重職業后續教育的開展,健全繼續教育考試制度,以此來減少財務造假現象的發生。
(三)完善法律體系
我國要建立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政府及相關部門也應該將財務造假事件納入到法律體系之中,使相關機構能夠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通過法律手段來對財務造假的惡劣行為進行嚴懲,在一定程度上能減少財務造假現象的相繼發生。然而,目前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度建設還不完善,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今后要在實踐中繼續加大我國上市公司會計管理的法律法規建設,完善相關的法律體系。
(四)加大處罰力度
財務造假案件的頻頻發生,對當今社會造成的危害也絕不小覷。財務造假的本質實際上是一種違約行為,企業會先對違約成本的高低來進行評判,進而選擇是否會違約。在面對巨大利益的誘惑時,上市公司也會將財務造假帶來的利益與其應付出的代價進行比較。當創造的利益遠大于需要承擔的責任風險及成本,便會毫不顧忌的進行財務造假。因此,政府及相關部門應該通過法律手段來嚴懲一切財務造假行為,加大處罰力度,以此來減少財務造假事件的發生。
五、結束語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證券市場的不斷擴大,財務造假的惡劣行為也愈演愈烈。防范打擊財務造假行為,是一項復雜而長遠的系統工程,政府部門也需采取各種有效手段來維護納稅人的權益。只有各個方面都進行統一和協調,才能營造一個和諧的社會氛圍,進而推動我國資本市場向一個更加興旺而繁榮的時代前行。
參考文獻
[1]李克亮.金亞科技財務造假事件的反思[J].財會月刊,2016,(13):86-88.
[2]黃夢.亞太實業造假分析[J].時代金融,2017,(04) .
[3]莊新芝.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動因及防范措施分析[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6,(28):58.
[4]曾凡武.財務造假的動因分析及防范對策:基于萬福生科案例分析[J].會計師,2013,(9).
[5]孫美野.財務造假手段剖析及防范措施研究[J].商情,2013,(40):105-106.
作者簡介:馬春英(1966-),女,漢族,遼寧沈陽人,任職于沈陽大學,研究方向:會計理論與實務、審計理論與實務;張敏(1993-),女,漢族,山東淄博人,就讀于沈陽大學,研究方向:會計理論與實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