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智鳳
【摘要】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要求大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職業教育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成為企業和社會適用的人才。學生的職業能力是學生未來勝任工作所需具備的綜合能力,包括專業知識、技能、職業態度、價值觀等。VBSE財務綜合實訓以用友新道有限公司開發的VBSE實訓軟件為平臺,通過在校園內搭建虛擬商業環境,模擬制造企業為期一個月的賬務處理,全面提升財經類專業學生綜合職業素養。本文擬從會計專業的 VBSE財務綜合實訓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施、考核等方面進行改革,從而實現有利于會計專業學生在職場生涯中實現可持續的職業成長。
【關鍵詞】高職院校 會計專業 職業能力 培養研究
一、引言
飛速發展的經濟社會對人才的培養要求越來越高,企業希望招聘具有知識+技術+綜合素質+創新精神的“寬專多能”式人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應凸顯時代發展的需要,更加注重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每個人都是在社會環境中與他人協同工作,因此,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不僅要體現專業技能的培養,還要讓學生理解和社會供應鏈中其他組織、個人的協同關系,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凸顯個人價值。
近年來,隨著實踐教學改革和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各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也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相繼建立了一系列的實訓室,實踐教學的質量在不斷提高。但由于開設的實驗及實訓教學主要是單向實驗或者進行相應手工實訓,結果確定,存在實訓形式單一,內容與崗位缺乏緊密結合,缺乏應變能力、職業道德等方面的訓練,不能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性,不能有效解決會計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導致學生畢業面臨實踐和經驗不足的窘境。讓學生在實訓過程中既能體驗工作環境,又能根據要求的實際環境完成相關決策,同時還要求執行各種經驗管理崗位的具體任務,成為VBSE財務綜合實訓平臺設計的初衷。因此,基于《VBSE財務綜合實訓》課程下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職業能力培養研究具有重要現實作用和理論指導意義。
二、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構成
(一)市場轉型發展對高職學生的職業能力要求
按照知識經濟時代對管理人才的全新定義,學生不但需要具備與其所學專業對應工作崗位的能力,還需要具備與其所學專業相近相關專業對應工作崗位的能力。市場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趨于多樣性和復雜性,企業也從單純的重視崗位技能轉向了從業者的綜合職業能力,這對傳統的以專業知識講授為主的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改革、實踐創新教育等日益被重視。職業教育越來越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課堂改革和創新,加大實訓基地建設投入,加強校企合作,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二)職業能力構成
職業能力是人們從事某種職業的多種能力的綜合,可以分為一般職業能力、專業能力和綜合能力。職業教育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一般職業能力和專業能力,即勝任工作任務所需要的所有要素的綜合,包括知識、技能、態度、價值觀等。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職業道德,具體地說是敬業樂業、刻苦耐勞、誠實守信等品德;第二層次的通用的職業能力,具體是人際交往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及遇到挫折時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等;第三層次的是專門的職業能力,是各自的職業或崗位特殊要求所決定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
(三)高職會計專業職業能力培養現狀
隨著我國高職院校重視實踐教學的改變,高職院校的會計類專業在教育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理念指引下,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服務為宗旨、能力為本位的辦學思想,培養能夠從事出納、成本核算、往來核算、納稅申報、資金管理、稽核等各類會計崗位及其他相關崗位的高等技能應用型專門人才。職業能力培養成為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設計的關鍵,為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各高職院校大力引進各類實訓設備、軟件如“適用中型企業的用友U8”、“適用小型企業的金蝶KIS”、“稅務實訓平臺”、“會計綜合實訓室”等,但是由于各實訓室的模塊化操作,會計實訓主要以某一個或幾個單項的模塊展開教學,沒有業務的全部操作內容,無法體現知識和工作的連續、系統性,以及我國高職會計類教師缺乏社會工作經驗,同時又缺少有效的培訓,導致在實訓過程中,教師側重于指導考核會計核算結果,對于企業各會計崗位的職責、規范及原理、會計憑證的傳遞流程、實際的繳納稅款流程等內容卻很少提及,而這些內容對于開展會計工作又是非常必要的。模塊化的教學內容與實際繁瑣的財務工作有較大的出入,導致學生對會計崗位的工作內容、經濟業務的來龍去脈缺乏全面的了解,其專業技能沒有一個質的提高,所以很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
三、基于《VBSE財務綜合實訓》課程下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教學體系構建
(一)主要實訓內容
VBSE財務綜合實訓平臺,以水壺生產企業一個月的采購、生產、銷售業務為主線,以財務部各崗位負責成本會計核算、出納核算、納稅申報、財務會計核算、財務部經理審核和出具財報,行政主管負責銷售、行政事務以及生產主管負責倉儲和采購的實訓平臺。課程的教學主要分為實訓動員、團隊組建、期初建賬、月初業務處理、月中業務處理、月末業務處理、實訓總結幾個階段,學生在實訓動員開始之后自主選擇工作崗位,同時配備大量高仿真實訓材料,如企業印章、工商執照、業務單據、賬簿憑證等,每個業務流程同時涉及幾個崗位,且存在先后關系,環環相扣,由于崗位和職責明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顯著提高。通過線上任務的傳遞、讓學生按崗位的工作要求完成線下的任務,掌握和熟悉企業實際運營過程中的財務數據處理和各崗位信息傳遞的關系,掌握分崗位的財務核算技能,熟知各個財務崗位間的關聯,以及企業財務部門與社會環境中的人際關系,理解和掌握期末財務報表的編制和結賬處理,整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拓展并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縮短職業院校與社會需求的差距,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endprint
(二)教學系統的構建
1.前期專業課程準備。高職類會計專業的VBSE財務綜合實訓課程一般安排在大學三年級第一學期,學生已完成公共平臺共享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即將走出校門,參與社會實習。在VBSE財務綜合實訓教學中,學生應具備成本核算、編制財務報表、利用excel處理數據、納稅申報等財務崗位相關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因此在前期必須設置與各崗位群對接的相應專業課程作為支撐。為配合VBSE財務綜合實訓的教學,財務會計專業需要開設《財務會計》、《納稅申報》、《成本管理》、《excel 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等課程,通過專業核心課程的開設,培養財經類學生不同專業的理論及核心職業技能,提升其專業核心素養,有利于學生在職場生涯中實現職業成長。由于實訓教學的賬務處理采用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處理存貨的核算,需要在月末先計算出原材料的單價,然后根據原材料的單價、按工時分配的制造費用、直接人工計算出當月生產的半成品的單價,根據期初庫存算出半成品的單價,以此類推,算出產成品的成本價。有條件的院校可以根據VBSE財務綜合實訓平臺的財務數據,自行開發《成本會計》、《excel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等課程,讓會計專業的學生更深入的感受到實際工作中財務的復雜和專業。同時應有計劃地設置《管理學》、《市場調查與與預測》等財經類專業公共平臺共享課程,打造基礎共享平臺,使學生在VBSE虛擬商業社會環境實訓時能勝任各行業工作崗位,實現財經專業群“寬口徑、厚基礎”的人才培養目標。
2.教師實踐平臺。教師實踐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專業知識的掌握以及職業能力的提高。由于財務專業的市場需求較大,特別是針對有工作經驗的在職人員,所以職業院校的會計專業的師資隊伍中,多數教師屬于剛畢業就任教,學歷雖然相對較高,有些也具有“會計師”職稱資格,但大多缺乏相應的實踐經歷,加上由于會計準則的變動以及企業做賬的一些約定俗成的做法并不會體現在會計理論教學中,所以很多教師在教學上大多難以將會計核算流程、會計處理方法等內容系統生動和切合實際地傳授給學生。雖然學校每年都會安排專業教師參加各類相關專業培訓,豐富了教師的教學理念,然而卻沒有真正地結合實際操作,仍是紙上談兵。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
“會計專業工學結合首先要讓教師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其次才能談學生的工學結合。”VBSE財務綜合實訓平臺以真實企業一個月的賬務處理為模型,最大程度地體現了實際工作中手工賬和財務信息化處理過程,會計專業教師可以利用平臺進行練習,加強業務實踐,提高自身業務操作能力及實踐教學水平。
3.實踐教學設計。第一,教學安排。VBSE財務綜合實訓屬于會計綜合性實訓,根據教學班的學情,安排幾組團隊,以及哪些崗位可以不開,哪些必須要開,哪些需要多配人手等。教學安排上建議10天,每天8學時,計80學時,其中54個學時用于手工賬處理,26個學時用于信息化處理。
第二,教學內容。VBSE實訓平臺涉及的實訓內容主要包括:實習動員(包括團隊組建、企業文化建設)、系統操作培訓、實訓材料發放、崗前培訓、期初建賬、企業工作任務體驗(手工環境)、手工期末處理、編制財務報表等。
第三,教學控制。課程開設需2名教師,一主一副協同教學。通過平臺的教師端,任課老師能實時發布信息、公告或任務,并進行不同組別的對話,且能實時查看實訓學生的狀態、目前所處的業務點以及業務完成進度。在實踐過程中,平臺的學生端只能簡單的記錄學生完成任務與否,不能分辨學生實際完成情況是否良好。所以,我們在月初任務、月中任務、月末任務的完成階段都有設置按崗位查賬的環節,通過查賬,檢查學生的工作成果,以此激勵學生和及時糾正錯誤,從而調動學生實訓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深刻理解財務的嚴謹性和規范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還需要根據實際課程進度做出相應調整,例如增加模擬招聘、流程演繹等環節。
第四,教學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是指導者,學生自主學習。實施以“教、學、做一體化”、“理實一體化”“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為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能動性,允許學生犯錯,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工作,利用賬務處理中的成功和失誤能更好地讓學生掌握技能。同時,引導學生自行利用excel處理財務數據,例如成本會計崗位可以利用excel在平時就進行存貨收發數據的保存,這樣等月末計算存貨的單價時就一目了然,財務部經理平時工作輕松,可以在平時利用excel設置各總賬的T形賬,等到月末時,就可以輕松得到總賬的發生額和余額,方便編制科目匯總表和后續的財務報表。
4.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為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在過程考核中,我們采用多種考核方式并存的形式。我們注重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改變只關注對實踐結果進行評價的簡單模式,關注評價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通過實踐過程中學生所表現出來的職業能力來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綜合判斷。例如在教學考核中,通過企業文化建設來加強團隊各成員的了解和認識,根據考核過程隊員的合作程度、凝聚力、合作成果(海報)來進行打分;通過平臺的教師端和行政主管的端口查看實訓的狀態、目前所處的業務點以及業務完成進度,并以此給予每個團隊打分,形成以CEO監督為主,老師監督為輔的良好格局;教師通過按崗位進行月初、月中、月末查賬,并以此作為個人得分依據,形成學生自律、自查的良好工作習慣;通過學生的總結,PPT制作等,讓學生反思自己在實訓中的得與失,體會學生的用心程度給予打分。紙質考核中,我們主要通過提交團隊的實訓報告作為打分依據,也是考核存檔的需要。
基金項目:嘉興南洋職業技術學院“三個一百”工程教改課改課題:基于《VBSE財務綜合實訓》課程下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研究,課題立項號:p30017jg0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