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教學實例來探究體驗式教學模式在中職德育教學中是如何應用的。從創設情境、體驗活動、感悟分享、總結提升這四個環節,讓學生在德育課堂中“動”起來,“笑”起來,“活”起來,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德育實效性真正體現出來。
關鍵詞:中職德育;體驗式教學模式;實踐研究
一、 背景及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越來越需要一批德才兼備的優秀技術人員。作為中職生正是國家未來經濟建設的主力軍。那么如何打造中職生群體的健全人格和良好品德,為社會輸送德才兼備,具有較高人文素養、職業素質、勇于開拓、創新進取的人才隊伍?是每個學校德育教育的核心任務和重要工作。
但是當前中職學校的德育教學還存在諸多問題:教學課程結構設置不合理、教學手段落后、許多德育課教學仍然停留在滿堂灌階段,過多的知識灌輸與道理說教不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德育課教學還存在理論和實踐嚴重脫節現象。種種不足致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指出,“德育課教學應貼近學生、貼近職業、貼近社會,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成教育,做到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和行為養成相統一。”這份中職德育最高綱領性文件給我們的啟示就是,“中職德育教育必須知行結合,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結合起來,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痹谶@個過程中,教學必須創新教學手段,找到一種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強調學生參與的教學方法,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實現德育教學的目標。結合多年的實踐體會,筆者認為,當前中職德育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而體驗式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提倡創設情景、提倡學生參與,與當前中職教育教學文件對德育教學的要求相契合,應該是改變這種狀況的有效手段之一。
體驗式教學方式的研究滿足了中職德育課教學的基本要求和發展方向,有助于中職德育課研究拓展的廣度和深度。傳統的德育課重知識講授、輕學生主動參與;重課本知識、輕實踐知識,這樣的德育教學不利于學生知行的轉變。而體驗式的教學突出個人的培養和體驗,將體驗貫穿人的生命中,所以其具有較強的主體性和情感性因素,將是德育課教學發展的一個方向。體驗式教學的研究順應了時代的潮流,極大地提高了中職德育課程教學的實效性。
二、 體驗式教學模式內涵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他認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以求知,知更行?!彼暮诵乃枷刖褪菑娬{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感悟,這就是體驗教學。
本文中的體驗式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一定的教育理論為指導,依據教材學習的需要,通過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呈現或再現教學內容,使學生在體驗和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加深對理性知識理解的一種教學方式。它強調“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要求教師給學生設置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用自己的感官去直接感知,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體驗感悟,從而獲得知識,發展能力,健全人格。
三、 體驗式教學設計的原則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程的目標包括,認知目標,情感、態度觀念目標及運用目標。其中情感、態度觀念目標以及運用目標對于學生而言尤為重要。所以在課程設計的原則上要體現學生的情感的體驗、觀念的轉變以及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一) 選取與學生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話題。在問題的設計中要選取學生關注的,需要迫切解決的,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的問題進行設計,這樣在教學中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共鳴。
(二) 讓學生親身參與體驗。體驗就是創設一定體驗情境,讓每個學生都置身于情境之中,每個學生都親自參與,學生在身臨其境,角色融入中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理解知識和人生道理。教師引導學生在分享感悟環節說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從而實現價值的澄清,最終實現德育的選擇性內化。
(三) 注重學生的交流、分享。通過體驗式活動,學生在交流分享中發生情感碰撞,行為在體驗中改變并規范,從而更加有效地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在內化的基礎上真正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實現教學統一和知情意行的統一。
四、 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應用
體驗式的教學特別強調參與者的感悟與體驗,注重學生的內在學習,做到知行統一。在體驗式教學課中通過創設情境、體驗活動、感悟分享、總結升華,這四個環節步步深入,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在生活中踐行。下面我通過一節德育課程,即中職一年級德育課程《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創業》中話題十二《求職應聘》這一課,來一步步解讀這四個步驟在課程中的運用。
環節一:創設情境
情境創設必須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給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為了增強學生的情境體驗,我模仿《非你莫屬》的場合,角色設置了boss團、應聘者、技能指導師,讓學生事先根據自己的專業,設置相關招聘問題,并通過“自我介紹、天生我有才、職場問題回答”這幾個環節,讓學生親身體驗求職的過程。
環節二:體驗活動
通過學生的親身參與其中,產生強烈的內心體驗,從而讓學生有所體驗和感悟,以下是學生活動后的體驗分享的記錄。
“自我介紹”讓學生將自身的優點,學會充分的展示給招聘方?!疤焐矣胁拧蓖ㄟ^學生展示技能,讓學生了解自己所求崗位的專業知識基礎,以及更清楚地了解自己與所求職業是否相匹配。新時期的中職德育課教學中必須與所學的專業課程的融合,讓學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專業,同時也對自己未來所從事的職業道德有著更深入的了解?!奥殘鰡栴}回答”,則通過技能老師的提問,讓學生能夠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專業知識以及存在的不足。
環節三:感悟分享
通過體驗活動后,學生就有了將自己的體驗,表達交流的沖動,在交流中學生的內心的火花在碰撞,思想得到提升。endprint
通過以上的模擬現場應聘的環節,讓學生真實地體驗到了作為未來的一個職業人,應該具備的怎樣的技能水平和職業道德,通過現場boss團以及技能老師的點評,通過為角色打分,找錯誤,提問題,全體學生一起探討,幫助學生明白職業應聘中所需要的軟硬件有哪些。以及如何能夠恰當與他人溝通,學會如何處理應對突發事件,掌握求職過程中常見的禮儀,并能夠學會識別求職陷阱,從而能真正讓學生理解課本中的所學的知識,并運用到生活中去。
環節四:總結提升
對于學生的體驗分享,有的學生由于原有的認知基礎的局限性,因此通過教師點撥、總結,讓學生可以獲得事半功倍,一舉多得的效果。通過學生的分享,可以看到這樣的體驗式教學形式,讓學生能夠雖然人在課堂,卻能夠了解到最新職場對學生知識能力,個人修養,面試技巧、求職禮儀的要求,從而讓學生意識到:作為中職學生不僅修煉技能,還要修煉個人禮儀。禮儀雖小,卻分量很重;雖然微不足道,卻不可小視。從而讓學生真正懂得如何做個德技雙馨的新時代的技術人才。
五、 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效應
(一) 體驗式教學形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筆者多年的實踐教學發現,職業學校的學生,大多數文化基礎薄弱,學習動力不足,因而都不喜歡傳統的“被動、接受式”的教學形式。他們更喜歡自主參與、體驗型的教學組織形式。而體驗式教學就是依據教學大綱,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設計一系列的體驗活動,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強調生生、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從而更有利于學生在體驗中得到成長。
(二) 體驗式教學形式提高了中職德育的實效性
體驗式教學形式符合當前中職德育工作的新要求。新課程改革,將德育中的情感、態度和體驗提高到重要地位,強調德育要回歸生活“在生活中學習,過有道德的社會生活”,強調學生道德養成中的親歷親為和體驗,學生通過親身的參與活動,獲得了情感體驗。通過親身的探究、學習,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原本他們認為的枯燥、無味的知識,改變了傳統德育中“教師講,學生學”的“被動學”,
變為“我要學、主動學”。從而使得體驗式教學的研究在中職德育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中職德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陳順玉.淺談體驗式教學法在中職德育課程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3(15).
[2]李紅艷.體驗式教學模式在中職德育課程中的應用[J].雜文選刊:學術版,2015(2).
[3]王榮華.中職德育課教學中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J].中學時代:理論版,2014(11).
[4]謝春玲.體驗式教學法在德育課教學中的應用[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報,2011(12).
[5]姚彩群.體驗式學習在中職德育中的嘗試[J].廣西教育,2016(7).
作者簡介:許巖,江蘇省宿遷市,江蘇省泗洪中等專業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