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璞
7月10日,田家炳先生安詳辭世,享年99歲。田家炳在中國捐建了300多個教育機構,這使得他有“百校之父”的稱謂。從公開的資料中我們很難找到他諸如飲食、鍛煉之類的養生之道,但樂善好施、淡泊名利等卻能讓人看出他長壽的端倪。
幾十年來,田家炳先生在祖國各地捐資數目高達10多億元,占80%以上的財產。他說:“我雖然不是最有錢,但我一直在想盡自己的綿力。錢財都是身外物,特別是看到一棟棟教學大樓拔地而起,聽到萬千學子的讀書聲,精神上的享受也比物質上的享受好得多?!?/p>
有德行的人更有助于長壽。藥王孫思邈曾說過:“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币簿褪钦f,不講究品德修養,即便服用靈丹瓊漿,對延年益壽也無濟于事。美國一項研究成果顯示,給他人無私的幫助可以激發自身體內的“護理行為系統”,進而降低壓力激素,促進“親密激素”等有益身體的激素分泌。
田家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說:“名聲太響是負擔。我不是想用錢來換取任何名譽,只想自己開心、社會有益。我一向喜歡做實在的事情,名聲太響了,就會華而不實,覺得是個負擔;實而不華,我更容易負擔些,所以我不重視怎樣去宣揚自己。”
淡泊名利的人才能做到寧靜致遠,“靜”以養神是養生的一種高境界,“淡泊名利”用中醫經典古籍《黃帝內經》中的話說就是“恬淡虛無”。中醫常說“醫道同源”,道家的經典著作《道德經》和《莊子》中,都留下了不少談養生的至理名言。莊子認為,只有不為名利所羈絆的人,才能獲得精神上的自由和身心上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