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娟,曹艷林,張媛媛
(徐州工程學院 管理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0)
伴隨著鐵路行業大規模發展,其在中短途客運中的優勢逐漸提高,對公路旅客運輸帶來了新的挑戰。公路客運企業應從日趨激烈的競爭中尋求企業新的發展空間。傳統的公路客運向旅游客運轉型發展的模式成為了現今公路客運轉型經營的一個突破口。徐州對外立體交通的不斷發展,也能夠吸引更多的游客,尤其是短途游客,可以依靠便利的交通,進行自助短途游。因此,以濃厚的漢文化氛圍開設漢文化旅游路線將會吸引大批游客。
(1)建立旅游集散中心。成立徐州旅游集散中心,匯集徐州旅游資源,由政府主導,搭建旅游平臺,充分發揮徐運集團站場及運游的綜合實力,合理配置旅游資源,大力規范旅游市場,惠及千萬百姓出游,并吸引周邊城市的各種資源進入徐州,營銷徐州,發展徐州,共鑄大美徐州形象。
(2)開通旅游專線。根據我市的區位和景區特點,借助汽車總站的旅游集散中心集散功能,借巢引鳳,促進游客集散中心與旅行社合作,并利用我公司的新能源大巴車,內聯外引,引進優質景點代理商,共同開發徐州及周邊的旅游班線,開辟長中短途旅游專線。
(3)加強對旅游運輸人員培訓。組織相關旅游業務管理人員到省內旅游業發展較好的蘇州、無錫、南通等兄弟公司及國內較成功的集散中心等地參觀學習,取精去糟,因地適宜,結合本地特色,量身制定可行性旅游發展舉措。
(4)完善景點交通基礎設施、政策支持。加大對通往主要景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減少目前審批程序,縮短項目審批時間,加大財政資金的支持力度,確保項目建設快速推盡。旅游集散中心在交通局、旅游局直接領導下,實行統一品牌、統一管理。
(5)服務模式的創新。開通線上線下平臺,線下與旅游景點、旅行社、旅游公司、旅游賓館、飯店、娛樂、商業等實施戰略合作,打通“吃住行游購娛”旅游生態鏈條,線上依托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立完善多渠道、多方式、交互式、體驗式的出行信息服務系統,創新服務模式,逐步設立電子站牌,讓百姓更加準確掌握車輛運行動態,優化服務流程,實時匹配運力資源與市場需求,滿足公眾出行計劃提前預定、換乘信息便利查詢。
宣傳營銷,對接“互聯網+”。線上平臺:建設中心線上平臺,推行智慧旅游,對接去哪兒網、攜程、途牛等較大的旅游平臺,與智慧徐州、巴士管家、微信公眾服務號同步連接,并持續完善移動端的推廣和應用。實時發布旅游資訊,并實在在線訂購、業務組團、車輛調度、線上接單和投訴回復處理等在線管理功能,通過大數據分析導出市場策略,實現中心精準營銷。
(1)提升徐州知名度。游客來到徐州旅游,體驗徐州新型客運公交“運游結合”新模式,能夠從中發現在徐州旅游非常便捷、客運公交發展有特色且與當地實際情況聯系密切,服務十分人性化,這會給前來徐州旅游的游客留下良好的印象,使徐州相關景點吸引更多的游客,有利于打造徐州市旅游景點品牌效應,從而促進徐州地區交通旅游業的發展,提升徐州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
(2)促進徐州經濟發展。發展徐州市新型客運公交“運游結合”模式,有利于促進徐州地區旅游業和交通業的共同發展。方便快捷的旅游專線可以拉動徐州景區游客的人數增長,提升景區門票等收益;徐州眾多景區也能夠吸引游客前來游玩以推動徐州市客運公交的發展。兩者相互協作,對促進徐州經濟發展有重大意義。
(3)社會及環保意義。徐州市新型客運公交模式的發展有利于減輕對環境的污染。因為目前許多人選擇自駕游,因為可以隨時停靠、較為便捷。新型公交客運的優勢是靈活方便,既能滿足游客的需求,又能大大減少私家車排放廢氣對環境的不良影響,具有較強的社會和環保意義。
徐州市新型客運公交新模式“運游結合”的發展要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打造城市軟實力,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和投資環境著眼,提升居民人文氣息,樹立大旅游大發展理念。“運游結合”新模式正是踐行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以建設美麗新徐州為己任,實現徐州市道路客運業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