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張朋輝 ●陳一 柳玉鵬 ●本報記者 倪浩 吳志偉
中國是“新帝國主義列強”!美國國務卿蒂勒森2月1日扣來的大帽子讓中國人覺得不服。在中國近現代史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打倒帝國主義”是中國人最常喊的口號之一。現在中國一沒有侵略他國,二沒有強迫別人簽下不平等條約,怎么變成了“新帝國主義列強”?蒂勒森難道是在開玩笑?顯然不是。他是在得州一所大學發表演講時這么說的。他想警告“拉美國家不要過度依賴與中國的經貿聯系”,而是選擇與美國合作。蒂勒森還把矛頭對準俄羅斯,稱俄羅斯在該地區日益增強的存在“令人感到警覺”。值得關注的是,蒂勒森的指責與美國最近出臺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等如出一轍,甚至總統特朗普的國情咨文也有所體現。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日回應稱,美方有關說法完全違背事實,是對廣大拉美國家的不尊重。
“全方位的詆毀”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國務卿蒂勒森1日展開為期6天的拉美5國之行,訪問墨西哥、阿根廷、秘魯、哥倫比亞和牙買加。就在前往墨西哥的途中,他于1日在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發表演講,稱拉美地區不需要“新帝國主義列強”。“中國現在正在拉丁美洲站穩腳跟。它正利用其經濟影響力將這一地區納入自己的勢力范圍;問題是,各國要付出什么樣的代價。”
中國現在是智利、阿根廷、巴西和秘魯的最大貿易伙伴國,蒂勒森指責中國的貿易“傷害了這些國家的制造業、引發失業問題并壓低了勞工薪資”,“拉美地區不需要只顧本國人民利益的新帝國主義列強,”他說:“中國這種以國家引領發展的模式令人回想起過去。這里不需要這樣的未來。”
蒂勒森還稱,俄羅斯持續在拉美地區加強布局,也同樣令人擔憂,他指責俄羅斯持續把武器裝備賣給“未共享或尊重民主價值的不友善政府”。他說:“我們的地區必須勤于防范那些未體現本區共同基本價值的遠方列強。”
對于蒂勒森的指責,中國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2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蒂勒森在訪問拉美之前劍指中國,和美國去年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里面的原則對應,包括說中國是“修正主義國家”,是“對手”等。在拉美的議題上,對中國所扮演的角色和身份,也應該和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所描述的一一對應、一致起來。美對華現在已經是全方位的詆毀。
得州大學是蒂勒森的母校。法新社說,他在此發表涉及范圍廣泛的演說,是為了給自己的拉美之行打好基礎。這是他首次重要的拉美之行,他提出了一個自由繁榮的美洲的愿景,試圖更好地界定美國在“自己的半球”的戰略。
攻擊中俄,是為了給美國自己做廣告。美國《國會山報》報道稱,蒂勒森的演講除了批評中俄,還大概闡述了特朗普政府對拉美及西半球其他地區的政策。他承諾美國支持日益擴大的民主治理和自由市場,發誓打擊犯罪集團和腐敗,宣布2018年是“美洲人之年”。在把美國與中國進行對比之后,他高調地說:“我們不通過不平等的回報尋求短期協議。我們尋求具有共同價值觀的伙伴。和美國在一起,你們將擁有一個多維度的伙伴。”“在今年這個美洲人之年里,美國將繼續成為西半球最堅定的、最強大的和最持久的伙伴。”
門羅主義幽靈在美洲徘徊
據俄新社2日報道,對于蒂勒森的言論,俄國家杜馬(議會下院)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斯盧茨基稱,蒂勒森的這一聲明與美國的殖民主義思想是一致的。令人遺憾的是美國繼續以世界憲兵自居,癡迷于自己的霸權主義和排他性。俄羅斯支持建立一個多極世界。俄羅斯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取決于與其他國家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的高水平雙邊合作,而不是為了私利將自己的價值觀和模式強加給他國。
俄社會學家斯維托夫稱,美一直將拉美視為自己的“后院”,要拉美國家只與美國發展關系,禁止他國涉足。近年來,俄逐步與拉美國家恢復了關系,特別是巴西成為金磚國家成員。而中國也積極發展與拉美國家的經濟關系,并向這一地區投資。這些都讓美國感到不安,美國希望獨霸這一地區。
誰是拉美地區的帝國主義列強?美國說了不算,還得看拉美國家的看法。有分析認為,美國很難說服拉美認同它的這一觀點。美國《洛杉磯時報》1日評論說,蒂勒森的拉美之行旨在改善美國同拉美的關系。整個拉美地區對特朗普政府越來越懷疑。他試圖說服這些感到焦慮的盟友,美國的外交政策比來自白宮的敵對言辭更加深厚、更加精細。然而,這可能是一場艱難的推銷。新的民調顯示,美國政府尤其是特朗普政府在拉美地區的支持率遭受了重挫。
智利一家民調機構最近的調查結果顯示,特朗普執政一年來,他在拉美地區的支持率與小布什發動伊拉克戰爭時同樣低。根據這項民調,美國領導人在拉美地區的支持率輸給了中國和歐洲。中國大幅增加對拉美的投資,廣泛參與拉美事務。
英國廣播公司的報道稱,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一年任期內給拉美這個“美國后院”帶來了更多猜忌和冷漠。拉美國家的專家說,美國漠視拉美的后果使美國在拉美的形象一落千丈,而中國在拉美地區的影響不斷增長。報道還說,19世紀美國也曾奉行孤立主義,針對歐洲殖民主義擴張實行被稱為“門羅主義”的政策,禁止歐洲列強染指被視為美國勢力范圍的拉丁美洲。批評者說,“門羅主義”本質上是主張美國對美洲國家維持霸權以及進行單邊干涉的權利。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發展中國家所所長王友明2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拉美地區一直被認為是美國的“后院”,盡管在奧巴馬時期已經宣布“門羅主義”終結,但其實是換湯不換藥,“門羅主義”的幽靈依然徘徊在美洲大地,美國對自己的戰略屏障、戰略后院是不可能放棄的。這可能是蒂勒森做這番表態的深層心態。王友明認為,說中國在拉美是“帝國主義”,是非常荒謬的事情。
危險的信號
2日下午,美國駐華大使館發布微博稱,“‘我們在世界各地面對著各種流氓政權、恐怖主義團伙和中國及俄羅斯等挑戰我國利益、我國經濟和我國價值觀的對手。在抗擊這些嚴重的危險之際,我們認識到軟弱必然走向沖突,舉世無雙的實力才是切實保障我國偉大防務的必要途徑。唐納德·特朗普總統,國情咨文講話,2018年1月30日。”
這條微博引用的話是特朗普國情咨文中明確提及中國的唯一一次,已經被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批評為“冷戰思維”。但美國駐華大使館又專門挑出這段話來重點推薦,態度耐人尋味,它所反映的美中關系更令人深思。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陶文釗告訴《環球時報》,特朗普政府在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國家防務戰略報告以及國情咨文中對中國的定位,否認了過去20多年國際社會以及歷屆美國政府的共識。“以前美國類似的報告在涉及美中關系時,首先會講到中國經濟發展給地區和世界帶來的好處,美中之間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然后才表達對中國的不滿、中美之間的分歧和競爭。但特朗普政府現在只講一面。”陶文釗認為,這對中美關系是一個危險的信號,顛覆了美對華政策的根基,特朗普政府日后對華政策的走向非常讓人擔心。
“美國近期對俄中的強硬言論是為了尋找新的敵人”,俄羅斯《國家軍火庫》雜志軍事記者列奧尼科夫認為,美國現在的軍力超過俄中,但如果俄中聯合,那么這個優勢肯定會在俄中一邊。俄羅斯《觀點報》2日稱,近日,美國不斷有人宣稱準備與俄中開戰,這表明美國的戰略思想并未從冷戰死胡同中走出來。
華春瑩2日表示,拉美國家心里是有桿秤的,在深化對華合作方面是有高度共識的。她還說,中方對拉美的政策是透明、開放的,中方愿繼續推動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關系深入發展。中拉合作是南南合作的組成部分,造福雙方人民。中拉關系的發展不針對、不排斥任何第三方,也不影響第三方在拉美的利益。我們希望有關國家摒棄零和博弈的過時觀念,以開放、包容的心態正確看待中拉合作和中拉關系發展。▲
環球時報2018-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