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平
摘 要:語文情感教育是指教師在講授語文這門課程時,根據教學目標,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用自己所固有的情感素養,并且不斷努力去提升從而達到挖掘語文課本里的情感因素,使學生在學習過后能得到心靈的凈化、情操的洗滌,以便讓他們追求更美好的人生價值。
關鍵詞:情感教育;語文教學;初中語文
一、引言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在這個土壤之上。”語文教材是情感的源泉,這里不僅有溫暖的親情,誠摯的友情,堅貞不渝的愛情,更有深厚的愛國情懷,情感的河流在文字語言間不停的生長、壯大,讓人們的頭腦更清醒,情操更高尚,心靈更純美。之所以在本文中談到情感教育,并且還是語文情感教育,是因為語文教學與情感教育相統一、相聯系,不可分離。前蘇聯教育家阿扎羅夫曾指出:“在情感的世界里,任何什么東西也不會自然地產生,因為這是與學習或者其他工作一樣復雜和費力的心、腦、精神工作”。通過這句話可知,經過教育,情感會生長,會成熟,所以經過語文的教育,情感也會長大。因為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具備充分的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知識,全面了解語文教材,在教學手段的采用上有所篩選,盡自己最大努力將自己和文章的情感表達出來并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完成語文教學的目標。
初中生處于青春期,他們的心理發展還不是很成熟,看待一件事情時往往迷失自己,無法判斷好壞對錯。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在平時的授課中,利用好一切資源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讓學生在情感教育下提高自己的情感素質,不但讓自己更好地學習語文,還會把這種情感素質運用到其他科目,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從而使學生更全面地成長、發展。
二、提高語文教師的情感素養
初中語文的情感教育很大程度上受教師的影響,語文教師的素養決定著教育的質量高低。教師要不斷完善自身的專業知識,還要加強情感教育的引導能力。因此為了更好地實施情感教育,教師的情感素質一定要加強。教師的情感素養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如果一個教師的情感素養很高,那么他就能讓學生在情感教育的熏陶下取得優異的成績,獲得情感的體驗。第一,語文教師要發自肺腑地熱愛自己的事業,對語文教學要充滿熱情。教師在真正熱愛語文的基礎上,認真鉆研語文的教學方法,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讓學生體會到作品中的親情、友情等。第二,教師要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愛學生,在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心理特點后,從內心深處熱愛學生,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積極發揮情感教育的積極作用。教師要對學生對于文章有不同的理解,引導學生對語文教材產生不同情感體驗,讓他們對語文教學充滿信心,主動學習。第三,語文教師的行為舉止會被學生模仿學習,因此教師要隨時保持良好的狀態。語文教學會經歷艱巨的歷程,在這個歷程中需要教師遇到困難阻礙時不失信心,永遠保持樂觀的心態,讓學生養成不怕挫折迎難而上的習慣,時刻保持信心。第四,語文教師要提高自身能力。語文教師的理解力、表達力、概括力等都要很強,對于文章中的情感能深層次的理解和分析,對于學生的提問與質疑能應付自如,實現與學生零障礙交流。教師充分理解了文本情感因素并且能用淺顯易懂的言語表達出來,學生就能很好地學習語文知識,在課堂上與老師互動,使課堂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明確初中語文情感教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指的是教學活動實施的預期達到的結果和一個參照的標準,它在教學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初中語文的情感教育目標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就顯得十分關鍵了。大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它不但要求在學科任務和學生需求的基礎上制定教學目標,還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中制定教學目標。這就告訴人們,除了要注重課文知識的掌握,還要注重文本里所蘊含的情感,即注重初中語文情感教育的情感態度。教學目標能否正確制定對教學活動能否順利進行十分重要,因此,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注重是否具有科學性,是否具有簡潔性,是否具有實用性,是否具有具體性。初中是學生發展的一個過渡階段,正是情感教育的關鍵時期,制定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目標時要多方面顧及,不但要有知識與技能的訓練,還要有情感的目標,并且要根據學生的情感發展情況適時改變,制定具體科學的初中語文情感教育目標。要讓教師充分了解語文教材,不光對文章的字詞翻譯通透了解,更要在人物的生活經歷、所處時代背景下深入了解作品里蘊含的思想感情,然后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心理發展、個性特點的基礎上設置情感目標,這樣才能使情感目標更容易取得預期的效果。
四、立足于文本解讀中的情感體悟
實施初中語文情感教育時,教師不能受功利主義的左右,不能只偏重教材中基本知識的訓練,也要在文章情感方面多加以教育學生,這樣才會使學生情感體驗豐富,也會讓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個維度得以實現。在初中語文情感教育的活動中,教師要立足文本,細致地解讀文本,通過文章的情感熏陶學生。初中語文教材是經過多位專家篩選出來的,每一篇都蘊含著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師可以通過一些修辭手法、人物描寫方法等挖掘文章深層次的情感,并且在充分掌握情感教育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身心健康發展有重要作用的基礎上,重視情感教育的熏陶。教師在講課文之前,要做好充足的準備,細致地分析文本的內容,教學時要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如情景教學、分組討論等,讓學生能在老師的指引下受到情感的啟發,進行情感的體驗,獲得情感的發展。如被許多老師當作重點文章講解的課文《背影》,它是一篇讓許多人潸然淚下的關于親情的文章,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之所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因為在“父親”為“我”買橘子時描寫的十分詳細:“我看見他帶著黑色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清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旁,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月臺,就不容易了。他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一段話,作者運用了一系列描寫人物的方法,有肖像描寫、動作描寫、細節描寫,也用了好幾個動詞“探”“攀”“縮”“傾”等,不但寫出了父親年老體弱,而且寫出了父親即使行動不便還是堅持買橘子的內心以及對兒子的愛,也表達了“我”對父親的行為的感動,親情之感油然而生,使人淚流滿面。endprint
五、充分運用多媒體的優勢功能
時代的進步,為人們帶來了一系列高端的科技,其中音頻、視頻等早已走進語文課堂中。有了這些多媒體,人們能在感受它所帶來不一樣感受的同時,又加深對文章情感的理解。在學生朗讀之前,可以先播放一段名家朗讀的音頻,讓學生深深陶醉于聽覺盛宴之中。學生朗讀時可以配合相應的音樂伴隨他們進行,這樣做既為文章增添了樂律美,又讓學生覺得朗讀很有趣,更愿意在課堂上表現自己。如在講朱自清的《春》時,可以播放小時候耳熟能詳的歌曲《春天在哪里》,把學生帶入到一種歡快輕松的氣氛中,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對春天,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這樣也會給他們希望,為他們注入活力,促使他們生機勃勃、勤奮努力,文章的情感也能在活潑明快的氛圍中很自然地融入語文教學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學生們在飽含激情的朗讀中,徜徉在美麗的大自然里。學習《荷塘月色》時,在給朗讀配樂時,適時地為學生們展示一下荷花與月光的圖片,讓同學們能近距離看到它們的美麗,這樣就加深了對荷花、荷塘及月色的感受,也就能更有感情地朗讀全文了。如在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時,展示一下懸崖峭壁的圖片,或者播放一些艱難通過懸崖的視頻,讓學生對懸崖產生害怕的心理,朗讀時也就能把作者內心的恐懼表達出來。學習《太空移民不是夢》時,可以讓學生課前搜集相關的視頻,在課上給其他同學展示,同時教師可以播放登月圖片,讓學生對于太空的印象深刻而又具體。
六、結語
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任務與目標,是教書育人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初中語文情感教育能讓學生的學習態度得到端正,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高。目前新聞、報紙等媒介報道了很多校園暴力事件,這樣事情的頻繁發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學生情感教育的缺失。語文情感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非常重要。情感教育應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教師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要充分利用各種途徑和手段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情感培養,引導學生用正確的觀點和健康的情感去認識世界、感知世界。用情感教育來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他們的情感世界,讓他們的學習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絢麗耀眼。同時,初中語文情感教育能在感化學生的同時,促使學生傳播正能量,促進社會的穩定,為國家的健康發展起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豐昕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6.
[2]莊雪玫.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2.
[3]李敏.論中學語文情感教學及策略[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08.
[4]林庚華.試論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J].課外語文,2013(12).
[5]王春穎.實施情感教育,激活語文課堂[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6]海波.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研究[D].新鄉:河南師范大學,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