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普
摘要: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過程之中,供應鏈創新與應用可發揮巨大的作用。文中主要針對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供應鏈創新與應用展開論述,以期為區域協同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京津冀;協同發展;供應鏈
中國城鎮化的發展,本質上是城市建設、運行質量、服務效率、商業秩序、人口素質、經濟規模、社會效益等方面的綜合提升。城市的有效治理,應從政府的管理與服務、市場主體的資源優化配置兩方面齊驅并進,形成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在空間分布、產業結構、社會功能、環境保護等方面分工合作、協同發展。中國城市群的形成就是中國城鎮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城鎮化的進程必將推進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的深入融合與創新發展。
一、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部署
根據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提供的《國際比較視野下的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數據顯示:京津冀地域面積21.6萬平方公里,人口1.1億,占全國2.3%的國土面積,承載了全國8%的人口,貢獻了全國10%的國內生產總值。“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到的我國18個城市群中,京津冀2016年GDP為7.5萬億元、排名第二;人均GDP6.7萬元、排名第三。京津冀要建設成為世界級城市群,要從經濟總量、產業結構、經濟地位這三個核心指標與國際先進的城市群作對標,經濟總量要達到2萬億美元,在我國經濟中的比重應達到15%~20%左右。從以上數據可看出,京津冀城市群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京津冀的協同發展大有可為。
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領》明確提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在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京津冀三省市發展定位分別是:北京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天津市——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綱要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改革開放先行區;河北省——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詳見圖1:京津冀區域空間格局示意圖)
縱觀全球城市群的發展都是從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社會融合三方面入手,配以合理、有力的治理機制結合市場主體有序推進的。
二、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智慧物流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夯實基礎
疏解非首都功能應在強有力的戰略部署、統籌指揮下逐步實施,同時發揮市場主導作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近年來,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取得一定成績,正如《國際比較視野下的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所列:“打通了三地高速公路上千公里、京津城際鐵路延伸至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津保鐵路通車運營、北京新機場開工建設、正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干的城際交通網絡。”但我們也要清醒看到京津冀行政邊界難以打破,功能規劃的實現與當前民生的需求還有一定距離,京津冀交通發展仍不平衡、海陸空多式聯運輻射河北全省的內陸網絡體系還不完善、京津冀的基礎設施和網絡寬帶水平尚有差距。以上現狀,亟需政府監管及市場主體雙管齊下,硬(實力)軟(實力)兼施、夯實基礎。
智慧物流就是軟實力的體現,京津冀協同發展離不開智慧物流。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和業務發展戰略規劃,通過物流服務模式創新和新技術的推廣 ,建立智慧物流平臺,形成規模化、專業化、可視化、智能化的物流服務體系。通過資源整合和信息技術將物流通道從城市下沉到鄉鎮;降低生產環節的庫存,通過信息化和新技術手段實現流通環節的安全庫存,提升供應商庫存管理的物流反應速度;統倉統配,加強物流基礎服務,同時為上游供應商提供更多、更好增值服務,例如智慧物流的大數據服務、預測判斷、支持決策、優化流程等;完善運輸體系建設,建立共享機制;推廣智能硬件,循環使用,降低運維成本,減少社會總投入。
推進核心物流企業與各產業集群達成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構建立足京津冀、輻射全國乃至全球的智慧物流平臺,做到“規模效應+資源共享”。鼓勵培養產業集群自身的特色,加強核心競爭力,推動聯合采購、統倉統配、即需即供、精準配送,滿足不同產業的物流需求,優勢互補、共融共生;構建高效協同的京津冀智慧物流服務體系,提高經濟的運行質量和效益,形成京津冀一體化運營格局。
三、智能制造與綠色供應鏈相結合,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動能
縱觀全球城市群的發展歷程,越是發達的城市群,越具備供應鏈戰略布局與產業規劃,智能制造和綠色供應鏈結合也越完善。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和加大生態環境保護,京津冀必將加快智能制造的進程,綠色供應鏈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協同制造,非核心業務外包,共享經濟,減少重復投入,降低社會總能耗,實現高效、共贏目標,同時保護好環境。
《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 年)》及相關實施指南、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等,積極傳播綠色供應鏈的理念和企業社會責任,同時明確提出了建設綠色供應鏈的目標、任務、實施步驟,推動全社會建設綠色供應鏈體系。京津冀協同發展,實體經濟的發展是重要支撐,立足可持續發展的思路,建立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循環經濟發展的綠色供應鏈體系。
舉個智能制造與綠色供應鏈融合發展例子:TCL是全球領先的電視機、液晶面板制造商,是中國第一個在新型顯示領域建立研產銷一體、產業鏈升級、供應鏈優化的企業。通過核心技術增強了企業競爭力、加大了市場份額和品牌的全球影響力。TCL在天津靜海投資設立了廢舊家電、通信產品的拆解、回收、處理的循環產業園。TCL建設基于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綠色供應鏈,不僅是挖掘經濟價值,更是企業的社會責任。近年來,TCL依托彩電網絡銷售逆向物流和線上回收,建設廢舊家電全國回收網絡,在天津靜海子牙循環經濟產業園和廣東汕頭貴嶼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兩家廢棄電器電子回收處理工廠,年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能力達15萬噸,實現從產品制造、銷售、回收再到原材料的綠色供應鏈和循環經濟發展。endprint
智能制造與綠色供應鏈融合發展,不僅推進企業持續化發展,同時推進城鎮化健康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要在政府的統籌規劃下,推動智能制造工業體系建設,對環保產業加大投入,通過相關的鼓勵政策和宣傳引導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加大對違反環保法規的企業的懲戒力度,延伸到供應鏈上下游的監督。綠色供應鏈的推行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政府有效的監管和企業的自發行為,探索京津冀特色的綠色供應鏈模式,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同時,加強京津冀多中心多元化發展。(詳見圖2: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概念模型)
四、供應鏈+互聯網,創建新流通,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載體
供應鏈+互聯網,創建新流通,通過供應鏈的分工協作建設整合、協同、共享、創新的商業新生態。同時,新技術的發展,供應鏈的邊界也會逐漸產生模糊化、去中心化的趨勢,呈現“供應鏈+”的融合發展。
供應鏈+互聯網,賦能實體經濟,加快傳統企業的轉型升級,不僅可以促進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還有利于促進流通、生產、消費及增值服務的融合,通過預測、計劃、協同、共享推動組織優化、模式創新,打造供應鏈+互聯網的商業生態圈。疏解非首都功能后的北京,民生服務需求依然存在,而且生存質量的需求不斷提升。如何滿足京津冀人民的工作、生活幸福感的需求,迫切需要一體化的全程供應鏈服務。供應鏈既為上游品牌商、廠商提供廣度、深度的供應鏈服務,也為下游經銷商和終端門店和個人解決一站式商品采購服務、提升運營效率,減少交易環節,降低運行成本。京津冀區域要構建供應鏈+互聯網的商業生態,發揮流通促進消費功能,實現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全面協同、共享共贏。
供應鏈的創新與應用,創建新流通。隨著物流網時代的到來,新技術賦能供應鏈鏈接一切、整合一切,通過新流通的先導性功能,重塑商業元素,重構商業場景;供應鏈不僅帶動企業間協同、推動產業間整合,通過供應鏈生態建設,有利于加強從生產到消費各環節的有效對接,從而加快實體經濟的發展;通過供應鏈體系建設,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是供給側改革的延伸。
京津冀協同發展不僅要構建協同高效的供應鏈產業及服務體系,還應引進一批現代管理的供應鏈服務企業,目前在珠三角城市群,供應鏈的整合、協同、共享、創新的核心功能就得到較好的發揮。以中國第一家上市的供應鏈企業深圳市怡亞通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怡亞通)為例:怡亞通專注供應鏈服務20年,為不同類別的客戶提供從原材料采購到產品銷售的供應鏈全程服務。怡亞通從客戶需求出發,以物流為基礎,以供應鏈服務為載體,打造十二大平臺,將互聯網技術與供應鏈服務相結合,聚合了制造商、品牌商、物流商、金融機構、增值服務群體,致力打造集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融于一體的O2O供應鏈商業生態圈。怡亞通的服務平臺遍布中國300個主要城市和10多個國家,為上百家世界500強和2000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提供供應鏈服務,服務能力有效覆蓋150萬家終端門店。2016年,怡亞通的業務量753億元,年營業收入583億元,初步形成了跨國運營格局,具備了超越千億規模并沖擊更高目標——為實現供應鏈向價值鏈高端融合奠定基礎。
供應鏈服務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注入新動能,特別是對傳統制造、傳統商貿與傳統物流的變革升級,帶來供應鏈體系建設、管理模式創新、思想的變革。推進供應鏈在京津冀一體化的布局,有利于幫助企業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深入參與全國供應鏈體系建設,加快融入全球供應鏈格局,提高市場競爭力。通過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專注提升各自的核心力,共享發展成果。
京津冀協同發展不僅是國家戰略,也是市場需求。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十九大報告重點關注現代供應鏈,國家對供應鏈的重視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現代供應鏈的創新與應用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抓手,是實現京津冀一體化的重要保障措施。
責編/馬銘陽
參考文獻
[1] 冀豐淵. 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A]. 廊坊市應用經濟學
會.對接京津——解題京津冀一體化與推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
(對接京津與環首都沿渤海第13次論壇[二])論文集[C].廊坊
市應用經濟學會:,2016:10.
[2] 國務院辦公廳. 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J].
中國汽配市場,2017,(05):72-75.
[3] 楊德進,徐虹. 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景區供應鏈合作共贏模
式研究[J]. 河北學刊,2017,37(03):145-1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