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洋
近幾年來,“核心素養”在教育實踐和研究領域成為非常時髦的一個熱詞。我國的教育由雙基走向三維目標再到核心素養,無疑跨出了歷史性的一大步。本文旨在從二者傳承和發展的關系角度,簡要談談核心素養較之于三維目標,傳承了什么又有哪些突破點和創新點。
2001我國啟動的新課程改革的一個基本標志就是從“雙基”走向“三維目標”,它的進步是不言而喻的。這其中既有量變也有質變,量變就是從“一維(雙基)”到“三維”,質變就是強調學生的發展是三維整合的結果。三維目標使素質教育在課堂的落實有了抓手。新課程強調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只有實現三維目標整合的教學才能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缺乏任一維度目標的教學都會使學生的發展受損。顯然,三維目標之于雙基既有繼承更有超越。如今核心素養的提出于之前的三維目標同樣既有傳承的一面更有超越的一面。
核心素養對三維目標的傳承更多地體現在內涵上。作為核心素養主要構成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實際上是三維目標的提煉和整合,把知識、技能和過程、方法提煉為能力;把情感態度價值觀提煉為品格。能力和品格的形成即是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以歷史學科為例,正如吳偉教授所言:“歷史素養是通過日常教化和自我積累而獲得的歷史知識、能力、意識以及情感價值觀的有機構成與綜合反映:其所表現出來的,是能夠從歷史和歷史學的角度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及解決問題的富有個性的心理品質?!?/p>
核心素養較之于三維目標的超越更多地體現在性質上。
首先,核心素養內涵的提出更能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
從雙基到三維目標再到核心素養,其變遷基本上體現了從學科本位到以人為本的的轉變。雙基是外在的,主要是從學科的視角來刻畫課程與教學的內容和要求;素養是內在的,是從人的視角來界定課程與教學的內容和要求;三維目標是由外在走向內在的中間環節,三維目標里面既有外在又有內在的東西,相對于雙基,三維目標的理論比較全面和深入,但三維目標依然有不足之處?!艾F有的課程標準雖然在總目標中提及類似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但沒有以學科核心素養為綱,沒有將學科核心素養一以貫之地落實到課程標準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各個學段或年級或水平的表現標準?!边@就需要由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只有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才能夠實現教育對人的真正的全面回歸。
相比于三維目標,素養更具有內在性和終極性的意義。素養是素質加教養的產物,是天性和習性的結合。素養完全屬于人,是人內在的秉性,素養使人成為人,素養決定人的發展取向。教育的終極任務就是提升人的素養(教育價值所在)。素養讓我們真正從人的角度來思考教育定位教育。素養導向的教育更能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
學科核心素養既是一門學科對人的核心素養發展的獨特貢獻和作用,又是一門學科獨特教育價值在學生身上的體現和落實。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本質觀和學科教育價值觀的反映。通過厘清學科核心素養,清晰地界定和描述本學科對人的發展的價值和意義,體現本學科對學生成長的獨特貢獻,從而使學科教育真正回到服從服務于人的發展的方向和軌道上來??傊?,只有抓住學科核心素養,才能抓住學科教育的根本。
再者,三維目標不是終極目標,三維目標是核心素養形成的要素和路徑。
核心素養源于三維目標又高于三維目標。從形成機制來講,核心素養來自三維目標,是三維目標的進一步提煉與整合,是通過系統的學科學習之后而獲得的;從表現形態來講,學科核心素養又高于三維目標,是個體在知識經濟、信息化時代,面對復雜的、不確定的情境時,綜合應用學科的知識、觀念與方法解決現實問題所表現出來的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顯然,三維目標不是教學終極的目標,教學的終極目標是能力和品格。
從雙基到三維目標再到核心素養(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知識(雙基)的地位和作用似乎被不斷地弱化,很多人為此提出質疑:知識難道就不是素養了?沒有學科知識哪來學科素養?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知識與素養的關系問題。
知識是學校教育活動得以展開的一個“阿基米德點”,教學活動離不開知識,教學活動對知識具有絕對的依賴性,沒有了知識,教學活動便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教學無法在真空中產生也無法脫離知識而單獨存在??傊?,教學的產生和維持,人的成長和發展,知識都是必不可少的養料。但是,教學決不能止于知識,人的發展更不限于掌握知識,教學的根本目的和人的發展的核心內涵是人的素養的提升,也即,教學是基于知識通過知識的學習來提升人的素養的一種教育活動。目前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是:作為工具、媒介、手段、材料的知識反倒變成了教學的目的,知識被絕對化了、神圣化了,教育成了“為了知識的教育”,而能力和素養卻被弱化、被邊緣化了,有知識沒能力缺素養就成為我們教學最突出最致命的問題。從教育思想的角度講,我們要把“為了知識的教育”轉化成為“通過知識獲得教育”,知識是教育活動中促進學生發展的一種文化資源和精神養料。
那如何才能把學科知識轉化為學科素養呢?我們認為,學科知識只是形成學科素養的載體,學科活動才是形成學科素養的渠道。學科活動意味著對學科知識的加工、消化、吸收,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內化、轉化、升華。這其中三維目標中的“過程和方法”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過程和方法”畢竟也不是素養本身,而是素養形成的橋梁。本次高中課標修訂用“學科活動”來統整三維目標中的“過程和方法”以及學習方式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目的是強化學科教學的學科性,聚焦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教師在設計和開展教學時必須以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充分體現學科的性質和特點,使學科教學過程成為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過程。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三維目標中最能體現“以人為本”的目標。從學科核心素養的角度來看,我們要強調兩點:第一,情感、態度、價值觀要體現并聚焦于學科的精神、意義、文化,反映學科之情、之趣、之美、之韻、之神,從而與“學科知識”、“學科活動”融為一體,這樣才能形成學科核心素養。第二,要在“內化”上下功夫,只有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內化為學生的品格,轉化為學生的精神世界,使學生成為一個精神豐富的人,有品位的人。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維度的目標才有終極的意義?!叭羰犯?,一切皆失。”沒有內化為品格,就沒有素養的意義。
總之,在新的國內外形勢下,核心素養是對素質教育、三維目標、全面發展、綜合素質等的聚焦強化版和升級轉型版。核心素養為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重點更突出、焦點更集中的教育目標,為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方式、政府和學校的管理方式指明了方向。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是學科教育高度、深度和內涵的提升,是學科教育對人的真正的回歸。教育最終要回歸原點,關注人的發展,教學最終要走向服務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從意義出發,推動深度學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