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
摘 要:在這個科學技術瞬息萬變的時代,教師的任務已經不全是講授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有一個完整獨立的人格,探索自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16-18歲的高職生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自我統一性問題。高職教師應用自我統一性理論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對于完成21世紀教育的基本內容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字:自我統一性;統一性拒斥;統一性分散
1 引言
在二十一世紀,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技術的變化是最容易被我們覺察到的變化。前不久,人工智能再一次戰勝了人類最頂尖的棋手;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政治等知識,搜索引擎可以在幾秒鐘呈現在電腦屏幕上;我們今天在課堂上教授的知識,當學生步入社會時很可能都過時了……面對這些快速發生又影響深遠的變化,我們作為教師也必須做出改變。北京十一學校的特級教師魏勇老師說:“凡能百度到的,一定不是教學的真正價值所在!”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牽頭的“全球教育創新計劃”提出的“面向21世紀的教育”的基本內容包括:個人內心的成長、人際能力、認知能力、價值觀、積極的參與式的賦權的教學法等。
埃里克森人格終生發展論,為不同年齡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教育內容。他把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劃分為八個階段。本文討論的高職教育的孩子一般在16-18歲之間,屬于第五個階段——青春期。埃里克森認為這個階段孩子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自我同一性問題。
因此,高職教師在做每堂課的教學設計時,如果能夠結合自我同一性理論,相信一定能幫助學生探索自我,獲得內心成長,提高人際能力和認知能力,形成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 自我同一性理論與學生現狀
自我同一性”本意是證明身份,指個體嘗試著把與自己有關的各方面結合起來,形成一個自己決定協調一致不同于他人的獨具“統一風格”的自我。是指個體在尋求自我的發展中,對自我的確認和對有關自我發展的一些重大問題,諸如理想、職業、價值觀、人生觀等的思考和選擇。而自我同一性的確立(identity achievement),就意味著個體和自身有充分的了解,能夠將自我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組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確立自己的理想與價值觀念,并對未來自我的發展作出了自己的思考。
在高職學生中普遍存在同一性的拒斥和同一性的分散。同一性的拒斥是個體過早地將自我意象固定化,沒有考慮各種選擇的可能,而停止了同一性的探求。同一性拒斥的青少年往往缺乏主見,遵從他人(父母、宗教群體)的目標、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同一性完成過早的人會顯得刻板與膚淺,不會沉思,應變能力差,但很少會憂慮。這類人傾向于與父母保持密切的關系,并采納父母的價值觀。他們喜歡有組織、有秩序的生活,尊重權威。同一性分散是指個體很少”發現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想做什么,沒有明確的發展方向。這些青少年無法成功地做出選擇,他們會逃避思考問題,缺乏興趣,孤獨,對未來不抱希望,可能很叛逆。他們寧可塞著耳塞聽音樂或睡覺,也不愿意接觸父母和老師。
3 在課堂教學設計中的應用
3.1 在教學設計中添加學生對自我進步和欣賞別人的分享表達環節
16-18歲是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時期。他們對自身的關注變得敏感,諸如“我是誰”、“我想成為什么樣的人”等問題幾乎引起每個青少年的思索。所以不論是哪一課的教學,除了教授書本知識之外,還需要有另外一個教學任務,就是幫助學生去探索“我是誰”、“我想成為什么樣的人”這些問題的答案.,從而幫助學生在自我同一性上的發展。通常在每堂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們都會有課前回顧和課后總結的部分。在這兩個部分中,我們除了讓學生分享知識的部分,還可以讓學生回顧和分享他們在課堂上發現的自己的進步或者欣賞別人的事件,或者可以當成作業的一部分,讓學生每節課都記錄在自己的作業本上。自我同一性形成的過程離不開自我肯定和榜樣的目標。看到和記錄自己的進步是自我肯定的部分;分享欣賞別人的地方是在確定自己想要成為樣子。學期末,課程設計可以讓學生畫出自己的成長樹,這樣學生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到自己一點一滴的進步,增加對自我的探知。通過對欣賞別人的事件分享,對學生想成為什么樣的人也是很有幫助的。而且在學生的分享部分,教師能更有針對性的對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行引導,從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更加自信地學習和生活。
3.2 在課堂設計中添加更多給學生們自我表達的環節
自我同一性的形成,需要讓個體感到自己是一個獨特的個體,雖然可能和別人共同完成任務,但是他是可以和別人分離的。這就是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獨特性,以及由于自己的獨特性帶給別人的價值!因此在教學時,需要經常給他們傳遞一個理念就是:你們每個人都是不同的獨特的個體,你們對同一件事情有著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每一個觀點都值得尊重,值得被分享和聽到。每一個案例引入和知識講授之后,都可以設計學生發表自己觀點的機會,多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多讓學生看到每個人對于同一件事情都應該有自己的觀點,這些觀點沒有對錯,沒有評判,只有不同。每個人都有發表自己觀點的權利和能力。讓學生嘗試著表達自己,敢于去表達自己,看到自己有能力去表達自己,同時也看到當大家都表達自己的觀點時,就可以讓各種看法和思想相互碰撞,百花齊放,大家可以互相學習,互相啟發,共同探討和進步,這就是人的獨特性帶給別人的價值!
3.3 在課堂設計中添加描述自己優點和別人優點的懲罰環節
自我同一性形成時期的個體希望自我設想的”我”和自己體察到的社會人眼中的”我”是一致的。相信自己的目標以及為達到這個目標所采取的手段是能被社會承認的。在課堂教學中,對于一些違反課堂紀律或者上課跑神的學生,老師通常都會有一些懲罰的手段。如果我們讓一個跑神的學生說一下自己的三個優點,可能對這個學生的自我認知都是有幫助的。如果懲罰一個學生,讓他說出A同學的三個優點,這對于A同學的自我認知和探索也許也是有積極意義的。當然除了說優點也可以分享一個體現優點的事件,這樣的分享更能促進學生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與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