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麗
摘 要: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后,為了監督各地方官吏,鞏固朱家王朝的統治,朱元璋推行分封制。把皇子皇孫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共同來“夾輔皇室”。藩王制度從超級恩惠走到特殊限制,其副作用日益凸顯,最終成為明朝滅亡的因素之一。
關鍵詞:明代;封藩;特權;恩惠;藩禁
朱元璋在建立明王朝的同時,正式確立了封藩制。所謂封藩制,即將自己的諸子和個別宗室封為藩工,讓他們率領精兵分駐全國要塞,建立起由皇權直接控制的軍事中心。一方面,用以鞏固邊防;另一方面,用以削弱諸功臣將領的軍權,監視各地的文武官吏,運用強大親藩為屏衛,確保朱氏皇統的鞏固。所以,朱元璋將封藩制度作為強化皇權的一個重要措施。清人趙翼說:“明祖以布衣起事,與漢高同,故幕下士多以漢高事陳說于前,明祖亦遂有一漢高在胸中,而行事多仿之。”朱元璋建國之初,分封在邊塞重鎮的藩王,兼有節制衛所,奉令征伐之任,其目的是“鎮固邊防、翼衛王室”。直到“靖難之役”后,藩王的軍政之權漸被剝奪,但在經濟上仍給予藩王極其豐厚的待遇,使得明王朝在封建制上只留存于形式。即所謂“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徒擁虛名,坐糜厚祿”。這些優待和特權也致使后來社會矛盾的出現。
1 獨有的軍事特權
在軍事方面,各個藩王都占守著戰略要地,并具有節制諸將、直接調遣軍隊地權力。每個藩王屬地都有鎮守之兵和護衛兵。守鎮兵由常選指揮統領;護衛兵則由王調遣。萬一屬地是險要之處,如有緊急事物,兩種兵都可“并從王調遣”親王都擁有三護衛重兵。每護衛“甲士少則三千,多則之萬千”,而邊塞諸王則多于此數。比如寧王權“帶甲八萬,革車六千”,“遣將征諸路兵,必關白親王乃發”,“凡朝廷調兵,須有御寶文書,又得王令旨,方許發兵。無王令者,不得發兵”由此可見,明代諸藩王所具有地獨特軍權。
2 豐富的政治恩惠
在政治上,建藩初期,王府不僅有相傅,而且武臣由勛臣擔任,出則為將,入則為相。王府官可兼行省參政,為地方行政首長,也可兼都指揮使,掌地方兵權。這時的藩王是列爵治民,分藩錫土。親王所居城內布政使、都指揮使及其以下職官,除每月初一、十五一定要到王府候見外,親王可以隨時召見他們。親王遣使可以直達御前,敢有阻擋者,即以奸臣論處。縱使藩王真有大罪,亦不得加刑,只能召到京師,由皇帝發落,重則降為庶人,輕則當面申飭,或遣官諭以禍福,促使改過自新。
3 優厚的經濟待遇
明王朝為了“永綏祿位,以藩屏帝室”,使自己的子孫后代享盡富貴榮華。所以在經濟上給予了諸王豐厚的經濟待遇。藩王的經濟來源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是俸祿,二是莊田地租,三是賞賜。明國初,朝廷每年歲給親王祿米五萬石,后更定為萬石。除此,郡王二千石,鎮國將軍千石,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以二百石遞減,輔國中尉、奉國中尉以百石遞減,公主及駙馬二千石,郡主及儀賓八百石,縣主、郡君及儀賓以二百石遞減,縣君、鄉君及儀賓以百石遞減。就連罪宗庶人,也月支祿米幾石不等。洪熙元年以后,諸王通過欽賜、奏討、投獻等手段,大肆掠奪官民土地,成為富甲一方的莊田地主。
此外,每逢節慶,親王壽誕,婚嫁喜事,地方官員也都要向王府送禮,即所謂贄敬。官員贄敬雖在王府收入中所占比例較小,但也是藩王的例收之利,它反映了明代“王臣”之間的尊卑關系。由此種種,至明朝中期以后,宗藩經濟問題已成為明王朝最為嚴重的問題之一。
4 逐漸增強的“藩禁”
由于藩王掌握過大的政治和軍事權力,“靖難之役”后,朱棣以及以后的幾代皇帝,一再加強對宗藩的監視、約束和限制,逐漸形成了“藩禁”制度,并且愈演愈嚴,愈演愈密,旨在從各方面加以裁抑和箝制。具體規定有:宗藩不得預兵事,也不許干預政事,所有宗室不許入仕做官,不許從事工商業;兩藩王之間不經奏準,不許敘會相見,宗室有出城之禁;藩王就封后,不經特許不得還京入朝,不得與封地的官府交往,甚至連與宗藩聯姻的人也不得被選任當高官;藩王不許自置王府的官吏,也不得拒絕由朝廷派來的王府官。甚至還規定,宗室生子,必須向朝廷請名,名義上是由皇帝賜名。請婚選配也要向朝廷湊請,不準“擅自婚配”。對王府的建筑格式、規模以及衣冠禮儀等均有繁瑣的規定,不準逾制。
為嚴格約束宗室人們遵守以上規定,明代在朱元璋的故鄉鳳陽設立了名為“高墻”的特種監獄,專門用以囚禁被認為犯禁的宗藩,在押者常有數百人之多。明代的“藩禁”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歷朝歷代中是最嚴酷最苛刻的。這些“天潢貴冑”、“龍子鳳孫”的皇族們,實際上成了一些被圈養在一城之中的未定罪囚犯。
封藩制度雖然并非始創于明朝,但其在明朝建國初對于當時新政權的鞏固起到一定作用。由于后來,宗藩實力不斷膨脹和擴大,使皇室集團內部因皇權而引發的斗爭不斷升級。而且宗藩家族地歲祿等經濟十分地優厚。歷代宗藩只是推恩于五代,但明代宗藩卻是六世下均封奉國中尉,亦“事事皆食俸祿”,“不授職任事”,以至于國家由此背上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在漢朝的經驗已經證明,這種藩王制度,只可世一時之舉,不可長久存在。但明代并沒有很好地吸取歷史,導致宗藩制度從一開始的屏藩皇室之措,最終發展成加速明王朝滅亡的推進器。
參考文獻
1、《明太宗實錄》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1962
2、《明仁宗實錄》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1962
3、(清)《明史》.中華書局.1974版
4、(清)王鴻緒:《明史稿》.臺北.文海出版社
5、(明)朱元璋:《皇明祖訓》
6、(明)李東陽:《大明會典》.廣陵書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