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學情,精心創設課前導入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開始“樂學”起來;善于挖掘教材中蘊藏的“快樂因素”,維持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樂學”起來;用心教學,是讓學生達到真正“樂學”的基礎和保障。快樂課堂同時也應該是有效課堂!
關鍵詞:語文課堂;快樂因素;有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1-14
作者簡介:黃月旋(1974—),女,福建廈門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語文教學。
近幾年,本人一直在努力嘗試探究基于學情的快樂語文教學。以下談談創設快樂課堂的幾點有效做法:
1.精心創設課前導入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創設情景,為學生創設自由的意境、舒適的心境、愉快輕松的氣氛,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結合課題精心設計,通過音樂、圖畫、錄像、表演等以及繪聲繪色的教學語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未深入課文學習就能被吸引。如在教學《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時,我課前設計了這樣一個導入:播放歌曲《愛拼才會贏》,閩南人都愛唱這首歌,許多人都會唱,于是我就借機邀請了幾位平時學習成績一般卻很愛唱歌的學生起來唱。此時,整個氣氛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生們都樂了。等到該生唱完后,我表揚他:“你唱得真好!看得出你很喜歡這首歌。”學生答道:“每次唱這首歌,我就會覺得我又有信心了。”“你不僅唱得很好,說得也很好,歌詞里‘試一試就能行,拼一拼就會贏是應對一切艱難險阻的積極有為的心態。美國作家莫頓·亨特從自己童年時一次脫險的人生體驗中獲得了一生享用不盡的精神財富,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他講述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故事中,去獲取豐富的教益。”學生就在這樣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入課文的學習。
2.挖掘教材中蘊藏的“快樂因素”,維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語文本應是充滿趣味與魅力的學科,但當前語文界卻面臨諸多困惑,學生課業負擔重,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不高。如此情況,要想提高學生學語文的主動性,激發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就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蘊藏的“快樂因素”,讓學生真正“樂學”起來。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準確分析學情,在了解學情的基礎上,去發掘教材中的“快樂因素”。如善于抓住課文中妙趣橫生的詞語、句子。
如教學法布爾的《綠色蟈蟈》時,在品味妙趣橫生的語言這個環節時,有這樣一個問題:作者不厭其煩地為綠色蟈蟈尋找食物并不斷探究蟈蟈喜歡吃蟬的肚子的原因,他對綠色蟈蟈的熱愛之情不言而喻。作者的喜愛之情不僅表現于此,還在于不斷變換對綠色蟈蟈的稱呼來表現他對綠色蟈蟈的喜愛之情。此時我設計一個簡單且有趣的問題:“你們對于自己喜歡的動物會有哪些稱呼?”問題一出,稱呼五花八門 :“寶貝”“乖乖”“小白”“小胖”等等。 順著學生們的答案進行引導 ,我把“寶貝”“乖乖”兩個詞特意讀輕音,并把它拖長,聽起來真是肉麻,讓學生聽起來感到有些怪,并覺得好笑。我接著引導,聽起來真是肉麻說明“寶貝”“乖乖”這些稱呼注入了人的情感。而“小白” “小胖”還能讓我們聯想到他們的顏色和體型。 這就讓學生在笑聲中深刻地體會到作者對綠色蟈蟈的熱愛之情。語文教材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課文的內容來源于生活,我們要善于利用生活來解讀教材,把教材講活、講生動。教學不是簡單的逗笑,更不能脫離教學內容,快樂學習是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有效手段,與教學內容血肉相連,有機融合在一起,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3.用心教學,是讓學生達到真正“樂學”的基礎和保障
“用心教學”就是要有愛護學生、平等對待的愛心,還要有循循善誘的耐心。日常教育教學中,教師的技巧和策略無時不在、無處不存,然而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用心”的教育——這是教育的起點和核心。
我班有這樣一名很特別的學生,她不管在校內還是校外,經常會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此時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心去教育引導她,走近她的心靈,撫平她的傷疤,解開她的心靈枷鎖。她作文里是這樣寫的:“正是語文老師一次次無微不至的關心和鼓舞,讓我真切感受到了愛,正是這種愛支撐著我向前,獲取更好的成績,報答她的教育之恩。”她上語文課特別認真,我能真切感受到她上語文課那份本真的快樂。而這種快樂就是因為學生處于一種自由、尊重、安全的空間里,從而使學習能夠有效深入。
4.結語
總之,“創設基于學情的快樂語文課堂”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地去獲得知識,去體驗成功。所以基于學情的快樂語文課堂,也應該是有效的課堂,那就讓“樂”成為語文課堂的一味薄荷吧!
參考文獻:
[1]黃愛華.快樂語文教學的藝術[J].成才之路,2012(29).
[2]武國麗.中學生快樂語文課堂教學研究[J].語文建設,2014(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