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玉,原新國
摘 要:近年來,中高職的銜接已成為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文章對中高職德育銜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努力尋求銜接的突破點,以實現中高職德育的有效銜接。
關鍵詞:中高職;德育銜接;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2-05
作者簡介:王曉玉(1978—),山東榮成人,山東省威海藝術學校講師,研究方向:德育;
原新國(1971—),山東榮成人,山東省威海藝術學校高級講師,研究方向:德育。
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中高職的銜接已成為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中高職兩個學段之間的有效銜接成為一個突出又現實的問題。 德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更是整個教育的工作基礎,因此德育工作開展的效果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質量,做好中高職兩個階段德育工作的有效銜接顯得非常重要。
一、中高職德育銜接存在的問題
1.德育目標缺乏層次性
中等職業教育是培養具有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初、中等應用型人才和勞動者,高等職業教育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應用型、技能型高等職業技術人才,中、高職業教育的目標都是為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只是培養的層次與規格不同。但德育目標大致相同,都是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培養目標。職業教育的德育的目標必須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公民意識和公民素養。很明顯現行德育目標不能適應職業教育的發展需要,現行目標雖然指明了德育的方向但忽視了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不能有效反映職業教育目的,無法體現德育目標的層次性 。
2.德育內容缺乏連貫性
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紀教育、心理教育五個要素,在中職和高職各個學段雖有所側重,但各個內容應均有涉及。在當前學校德育工作之中,教材中各個內容都有體現,可在具體實踐中,德育的連貫性受到一定的破壞。比較中高職德育課程內容不難發現,有課程雷同和與學生成長規律不符的現象。比如中職的德育教材《職業道德與法律》和高職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就屬于雷同課程,同樣的內容和知識點在中高職都出現,只是說法和側重點不一樣。這種內容重復多且名稱類似的課程顯然不符合中高職銜接的教學要求。因為課程內容缺乏新鮮感,學生容易產生厭倦,學習效率低下。比如,在高職階段增加了“公德”和“私德”部分內容。這正如把小學德育重點放在職業道德教育上一樣,沒有注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3.德育管理方式差異明顯
德育管理是將德育諸要素進行有機整合的主要手段,學校德育主要通過德育課程、班主任工作和咨詢等途徑來實現。在中職,學生以班級為固定單位開展各門學科的教學、各種班隊活動和德育活動。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對學生的基本情況較為了解,尤其是品德狀況與日常行為,這種固定單位的管理方式為班主任展開德育工作提供了較好的條件。而在高職,隨著學分制、選課制度的建立,學生的流動性增加了,班級的概念在大學生心中越來越淡化,班級的形式和作用相對減弱。這使得高職的德育活動缺少固定、有效的組織形式,與中職相比,高職的管理模式顯得較寬松。并且高職階段的輔導員在工作力度上遠遠不及中職階段的班主任,出現了管理上的空白區。這種轉變極大的管理方法使得許多大學新生不能立即適應,德育的連貫性大受影響。
4.德育工作者缺乏銜接意識
長期以來,德育工作者只重視對本學段德育工作的研究,忽視其整體性和系統性,很少甚至沒有去了解和挖掘相鄰學段德育的內容和特點。主要表現為:高職院校不了解中職的德育內容和規律,很少關注中職德育研究取得的優秀德育成果;中職德育工作者也極少了解高職各種前沿的德育研究成果,較少關注大學德育的成功做法,形成了一種狹隘的、孤立的德育觀,造成德育工作者對彼此的工作只知差異而不懂聯系,使得中高職德育教學之間難尋能實現有效銜接的切合點。
二、解決中高職德育面臨的問題的對策
1.做好中高職德育目標的銜接
中高職德育目標的銜接除了以培養“四有”新人為總目標,還應以《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為指導,遵循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特點和發展的規律,遵循工作崗位上對勞動者的具體要求,科學地、有規劃地實施中高職德育工作。中職階段是道德發展的“他律”階段,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學習基本的道德規范,認識道德價值的重要性,樹立良好的個人道德品質;高職階段是道德發展的“自律”階段,主要任務除了鞏固中職階段的成果,還要努力提升學生的道德境界,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自覺地把工作、學習與祖國的騰飛、社會的發展聯系起來。從“他律”到“自律”是我們進行道德教育的最終目的,也是德育功能的最終體現。
2.加強中高職德育內容的銜接
德育內容是為實現德育目標服務的、能夠在各個學段教育中為學生所接受并認可的教育內容。德育內容的設定不但要考慮德育目標能否實現,更應該考慮各個學段學生的身心特點,符合其心理和思想的發展規律,能夠滿足其成長成才的需要和社會的要求。德育內容的有效銜接,應該由中高職兩個階段共同完成。這不僅要求中高職階段自身的內容設定符合整體德育目標,最大限度地降低重復率和不切合實際的可能性,更要求其具有“瞻前顧后”的特點,使每個學段的內容都向上一個階段和下一個階段延伸一點,以使兩個階段的內容能夠很好地銜接。
3.加強中高職學校之間的德育銜接
第一,學校內部要提高對德育銜接工作的重視。在機制上搭建中高職德育交流的平臺,積極提倡和有效推動中高職院校德育工作者之間的交流互動,創設對話環境,讓有關雙方經常有機會互通信息,引導中高職教師達成德育銜接的共識,進而尋求推動德育銜接的正確路徑和方法,使銜接工作步入科學化和制度化。第二,中高職學校應鼓勵教師聯合進行課題研究,加強校際的聯系與交流,厘清中高職銜接之間存在的問題,進行聯合攻關并研究對策。第三,利用校園內的板報、宣傳欄、電子屏等,宣傳相鄰學段的基本情況,營造良好德育銜接校園文化,提升學生德育銜接認知能力。第四,推動高職新生和中職畢業生德育銜接。對于新生而言,需要進行入學教育,幫助他們盡快融入新的學習階段,更快適應生活;對畢業生而言,需要向學生介紹即將開始的學段與當前學段的相同性與差異性,幫助學生了解下一學段的基本情況,進行一定的心理疏導。這樣中高職德育銜接工作一定能打開局面,帶來切實的效果。
4.樹立正確的德育銜接意識
德育工作者在德育活動中承擔著引導、教化的作用,德育銜接的實現首先需要德育工作者樹立銜接意識。每一個教育者只能經歷學生的一個成長階段,這就要求教育自覺樹立銜接意識,不僅要關注自己教授學段內的學生成長需要,更要了解其他階段學生的基本情況,尤其是相鄰學段,更需要加深了解,自覺與其他學段德育進行銜接,從而使德育活動更具有針對性。
總之,中高職銜接是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增強職業教育、支撐產業發展能力的關鍵,也是提升職業教育的重要手段。中高職的銜接在注重形式銜接的同時更要注重內涵的銜接,這需要全社會及每個職業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才能摸索出一條符合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德育銜接之路。
參考文獻:
[1]茌良計,李俊平.中高職貫通德育課程體系一體化的必要性及其途徑[J].職教論壇,2015(14):40-43.
[2]楊 斌,程時用.論中高職德育工作的有效銜接[J].賀州學院學報,2013(2):115-1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