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兵
傳統的語文學習評價過于注重結果,功利性太強,對學生的成績和能力的考核大多只有一個標準,答案的正確與否,對于學生的思考方向與思維方式卻缺乏了必要的關注。教學評價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居于重要地位。科學合理的評價有利于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為此,教師應該優化語文評價策略,采用有效的評價方式,彰顯出語文學科的特色。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首先,教師要轉變評價觀念,這是實施評價改革的根本問題。只有在科學理念的指引下,才能夠促進教師行為的有效跟進。為了建構良好的教師素質,評價者應轉變評價觀念,積極倡導多元評價,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多視角、多方向、多層面地去認識并分析問題。
學習王灣的《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時,教師可以為學生組織一場朗誦比賽活動,先為他們示范朗讀,提醒其注意停頓節奏和情感起伏,并播放名家朗誦錄音,配上多媒體豐富多彩的畫面,營造出情景交融的視聽效果。接著要求學生分組朗讀和主動上臺朗讀,讓他們學生對其的表現做出評價,體現同伴互評的理念。此外,在教師進行總評后,要求學生對自己、同伴和教師的評價進行點評,不能單方面聽取某一方的意見,而應該多元進行,才能體現出語文學習評價的多元化,一改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評價模式。
從宏觀角度上看,評價標準的多元化應當根據當地經濟與教育發展的條件而確定。從中觀角度看,應該根據學校的辦學條件、教師隊伍狀況、生源的不同而變化。從微觀上看,應該針對每位教師的特點,規劃不同的評價標準,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師教學管理的積極性。
語文學習評價主體應由學校、家庭、社會組成,學校內部由教師、學生和管理者共同組成,不同階層的學生對教師的要求是不一樣的,看待問題的視角也存在差異性。所以,應對教師進行科學而恰當的評價,多渠道的反饋信息,促進被評價者的全面發展。
以評價主體教師為例。要做到科學合理的評價,教師自身應當以身作則,不斷豐富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為科學評價做好基礎。其次,教師要認真研究學生的認知方式,采用符合他們興趣愛好的方式去教學,對他們的行為做出身體上或言語上的肯定,同時恰當的指出不足,提醒學生改正。比如寫作課上,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完成作文后,一一拿給自己檢查。對于寫作優秀的學生,教師要給予表揚,將作文張貼于學習之角上,起到示范的作用。對于寫作不佳的學生,教師可以將他們的作文收集起來,在課下對其一一指導,而不是當堂批評他們的錯誤,使學生產生不合理的自我效能感,自卑加劇。最后,教師也要在每堂課教學完成后積極進行反思,自己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做出評價,取得不斷的進步。
除此之外,對教師進行發展性評價時,應當讓教師自己去選擇評價者,以促進雙方和諧的進行評價行為,認識到自身的價值,才能夠嚴格的要求并完善自己,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為學生樹立起終身發展的理念,使其認識到自身的價值,真正落實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教師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可以有助于使學生形成必備的能力和品格。語文素養在語言實踐和活動中逐漸積累,在真實的語境中反應出來。核心素養下的語文評價應注重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具體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
1.課前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參考教案的基礎上,教師應依據具體的學情和教學內容去制定教學目標,使學生樂于接納;2.教學過程中積極詢問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讓他們主動與文本進行互動,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3.善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發展語文核心素養;4.多組織課外活動,通過實踐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此外,為了培養具有語文核心素養的人才,教師應當把握好語文課程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根據不同的教學階段,把握教學的廣度與深度,立足于教師發展的同時,關注學生的感受,真正培養出具有終身發展品質的學生,在語文核心素養的引領下,使發展性評價不僅可以引領教師的發展,也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總而言之,核心素養視閾下語文學習評價應該注重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倡導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注重評價的主體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