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昕
李政濤先生在 《傾聽著的教育——論教師對學生的傾聽》中對傾聽作了很詳細的解說:“……傾聽受教育者的敘說是教師的道德責任……他懷著深深的謙虛和忍耐,以一顆充滿柔情的愛心,張開他的耳朵,滿懷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全部目的無非在于:為了在空中綻放花朵,凝結果實。”細細想來確實如此。以聽為契機,從學生暴露的問題中探尋、引導破解的策略,定會利于學生獲得更多豐富的感知和深刻的體驗。突出聽的策略指導和方法引導,不僅能為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溝通架起橋梁,更能為師生之間和諧互動奠定堅實的基礎。
圍繞學生的疑難問題,多給他們循循善誘的機會,利于他們從中獲得有針對性的破解方法。多融入到學生的互動交流過程,多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呼聲,定會利于他們在主動把握關鍵環節中獲得更加深入的認知。聽出困惑,能夠讓學生有更多的獨特發現,更利于激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傾聽學生的困惑,利于其主動暴露問題和不足。如在指導學習《蘇州園林》時,為了幫助學生準確理解“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不妨建議學生運用筆記圈劃的形式找出自己的問題。有的同學說,為什么蘇州園林一定講究對稱?為什么蘇州園林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有的同學說,為什么說“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等等。帶著這樣的問題,可建議學生運用反復朗讀的形式,潛心閱讀后找出其中的相應內容,幫助他們從相關的語句描述中有針對性地進行突破,篩選相應的詞匯,強化識記。結合學生的不同問題,可建議學生多嘗試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闡述,并在他們遇到困惑的時候予以追問點撥,幫助他們豐富自己的認知、思維與情感。
同時,針對學生的疑難問題,多給他們相應的互動交流機會,便于他們在主動發現問題和自由質疑的基礎上強化識記。結合學生的認知疑難不同,多給他們相應的交流與相互解答,能讓他們真正喜歡上語文,喜歡提出自己的問題。
學生享有足夠的話語權和表達權,是課堂教學不變的旋律。教師多點傾聽和耐心,多給學生更多暢所欲言的機會,定會利于他們在主動表現自我的基礎上豐富感知。聽見異議,能夠讓學生的整體理解感知更有深度和廣度,便于他們在真正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形成敏銳的語感,生成豐富的語言文化知識。
聽見異議,能讓學生發出最強的呼聲。如,在學習《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中,針對“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1000余華里的戰線上,沖破敵陣,橫渡長江”的表現內容,可建議學生思考:你如果聽到了這樣通訊報道,會有怎樣的認知感受?很多同學一下子仿佛回到了1949年,對這樣的問題有著不同的理解。有的同學說,自己會很興奮,因為解放軍即將渡過長江,為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堅實基礎,具有一定的里程碑意義。有的同學說,體味到杜甫的《聞官軍收復河南河北》,感受到了杜甫先生的“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有的同學說,里面的很多用詞造句非常嚴謹,可謂是惜字如金,值得好好研究和仔細推敲,等等。教師則可根據學生的不同意見和觀點,引導他們從通訊特征出發,注重歸納相關的寫作技巧和方法,幫助他們強化識記運用。學生表達這些觀點,能夠利于他們在深入研讀中獲得真切而豐富的感知。
關注學生的不同觀點,建議他們多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利于他們在收集整理相關的背景資料中開闊視野。圍繞不同的異議,可鼓勵學生結合課文表達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總結,引導他們在深入探知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想象。多關注學生的不同,鼓勵他們結合各自的所思所感,主動摘錄、篩選相應信息,豐富感悟體驗。
學生的心聲需要教師誠心聆聽,需要在教師的鼓勵下主動融入課堂。聽出其中的心聲,能夠讓學生在融會貫通的基礎上獲得更多的豐富感知。多給學生自由表達的機會,便于他們在大膽展露自我的基礎上,養成多層次的理解。關注學生的心聲,利于教師有的放矢,據此調整教學策略。
聽得心聲的過程,就是學生自我認知感悟不斷深化和升華的過程。如,在《紫藤蘿瀑布》閱讀指導中,針對“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和“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研讀中,可建議學生主動說出自己的感知。有的同學說,紫藤蘿花的茂密,確實讓我們感受到花兒頑強的生命力,對培養我們頑強的生活意志和堅強精神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有的同學說,見花思人,也讓我們明白了作者是在怎樣的環境背景下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世界的,讓我們有更多的遐想機會。有的同學說,作者運用托物言志的形式來呈現自己的認知思維情感,給了我們更多的深入理解的機會,便于我們從中真正把握其中不一樣的豐富內涵,等等。教師則可在學生相互表達中,圍繞“生命長河無止境”的“生生不息”來多與學生交流溝通,幫助他們豐富感知。
鼓勵學生針對自己的感知主動提出豐富的意見,能讓他們在 “肆無忌憚”地傾訴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感觸。多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主動融入文本,鼓勵他們針對各自的感知嘗試運用不同的原因進行表達。學生的不同理解,能在充分激活他們豐富思維想象力的基礎上深化語言表達。
總而言之,聽出學生的心聲,關注他們的心思,定能讓課堂教學更有濃濃的人文性和趣味性。教師多點俯下身子,多給學生更多自我表達機會,幫助他們在深入建言獻策的基礎上獲得尊重與信任,體驗成功的巔峰之感,定會利于學生獲得更多的不一樣。以聽為契機,能利于學生在主動融入課堂教學中主動釋放自己的潛能和動力,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增強其綜合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