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西海岸新區太行山路小學)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教學占據著重要地位,它能夠提升學生對語言的理解能力,促使小學生明白語言的重要性。在小學階段就開始了語文寫作教學,但是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性格等特點,導致寫作教學質量不高。
閱讀、寫作屬于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教學屬于核心內容,相比其他語文知識難度較大。通過對短文、詩歌的閱讀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知識面,促使學生學會其中的含義。通過分析短文、詩歌的寫作方法,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采取讀寫結合的方式,借助閱讀了解語言的使用技巧,進而鍛煉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
讀寫與寫作之間的關系較為密切,同時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融入寫作教學,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還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分析文章構建、語言表達,促使學生通過閱讀發現自身的不足,及時改正,全面提升自己的寫作質量。
課文屬于小學生比較熟悉的內容,在寫作教學過程,教師應該重視每篇課文的講解,完成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課題。由于教師和學生對課本很了解,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課文開展寫作,這類寫作方式較多。例如,縮寫、擴寫、仿寫等,基于小學生對課文知識的理解,能夠消除小學生的恐懼心理、抗拒心理,部分學生還能夠創作出高質量的作品。在學生仿寫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文章內的協作技巧、文章的語言表達方式等,領悟寫作重點,更好地規范自身的寫作框架。縮寫作文以小學四年級下冊的《小英雄雨來》為例,主要是講述一個少年在抗日戰爭中與日本侵略者斗爭的故事。教師通過要求學生縮寫課文,能夠總結出課文的主要內容,進而實現學生閱讀能力、鍛煉能力、總結能力的培養,促使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針對同一篇文章,不同學生閱讀完之后感想也會不同,內心的波動幅度也有著較大的差異。這些情感是學生最純粹的情感表達,讀后感寫作就是為學生情感的表達提供平臺。教師帶領學生閱讀一些文章,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先要介紹作者及其寫作背景,讓學生能夠對文章形成初步的了解。接著,讓教師帶著情感去閱讀文章,感受文章內作者的情感變化,在自己的寫作中將作者的情感表達出來。
讀后感屬于情感表達的重要表現形式,也較為符合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教師也可以讓學生以教材內的課文為閱讀目標,如《魯濱遜漂流記》,教師學生閱讀過程中,應該重點介紹故事情節——魯冰遜在荒島上的求生過程,一方面能夠讓學生感受生存的艱難,同時能夠讓學生感受到魯濱遜的偉大。接著,教師將文章主體與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讓學生明白在困難來臨時,應該積極面對而不是逃避。在生活上出現困難時,能夠敢于面對困難,冷靜思考找出解決困難的方式。由于小學生的思想觀、價值觀還不健全,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應該盡量引入一些正能量的作品,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周記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在批改周記時,能夠發現學生寫作上存在的問題,及時為學生尋找解決措施,進而不斷加強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寫作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學生并不喜歡寫作,不知道寫作類型也不能明確寫作內容,大部分學生寫作采取的是流水賬的形式,完全無法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閱讀能力。例如,《鹿與狼的故事》,教師在講解過程中,應該突出教學重點,讓學生明白每個動物都是自然界的生命,在自然中發揮著獨一無二的作用。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由于寫作與閱讀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通過采取讀寫結合的教學形式,能夠在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基礎上,實現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