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鄒城市第二中學體育教研室)
隨著高考升學壓力的增大,體育越來越被人們重視,同時各類體育院校也不斷擴招,吸引了較多的體育人才。學校、學生、家長對“體育”兩字都有了更深的理解,重視體育高考的考生也越來越多。以山東省2016年和2017年體育高考為例,2016年有13435人參加體育高考,2017年有15628人。體育高考生報名人數逐年遞增,因此體育高考也就成了一條普通高中學生考上本科的捷徑。不過,由于受訓練時間、考生身體素質、教練員水平、場地器材等因素的制約,學校體育高考生的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如何根據當前體育高考的形式和學校的具體情況,抓好體育生的文化學習和專業訓練,需要教練員花很大的時間和精力去探索和實踐。筆者根據自己連續多年輔導體育考生的教學管理實踐,從以下幾個方面與大家共同交流與探討。
從山東省近幾年的體育高考中不難發現,現在體育專業考生的生源,除了一部分是參加高水平落榜的學生外,絕大部分是理改體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喜歡體育運動,但單憑文化成績可能本科提檔線都過不了,想通過體育高考這條捷徑來實現自己的大學夢想。這些同學沒有經過系統的訓練,不好選擇專項。如何讓這部分體育考生順利考上大學,是我們在選材和訓練上必須注意的問題。
選材是高考訓練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是體育高考成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從某種程度上講,大多數體育考生生源都是來自于普通學生,所以說選取好材也就已經成功了一般。實質上,普體考生實際選材工作以及運動員選材工作之間存在較大差異,部分高校錄取在體育專業學生的時候,不僅要注重學生的專業課成績,還非常重視學生文化課成績,必須要求這兩項都可以達到標準的前提下才可以被錄取。
換言之,體育專業生應兩條腿走路,若缺乏一條是無論如何都不行的。從選擇注意事項上進行分析,一般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首先,體育專業生需有著非常強的身體條件,具備較高的身體素質水平,而且在體育運動方面需具備一定天賦,這種情況下,學生訓練效果會更好;其次,體育專業生在文化成績方面應該處于中等水平及以上,做好將總分控制到三百八十分以上,尤其是理科成績應較為突出。
通過多年的輔導和實踐,并認真分析山東省近幾年來的高考體育生的專業考試和文化考試情況,我在組隊選材時的做法是:在高一高二平時體育課、課外活動及學校競賽活動中物色身體素質比較好的體育苗子,并結合學生的平時表現、文化成績對學生綜合考評,并發動班主任、科任老師協助再進行思想動員和思想教育,要求學生認真學習文化,把文化基礎打牢,同時積極鍛煉,保持身體素質的穩定,為以后的專業訓練奠定堅實的基礎。
選材選得好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另一半關鍵要靠教師對學生培養過程中的訓練和管理。組隊之初就要對學生進行入門引導,同時進行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認識,明確體育訓練的目的。體考生是校園里非常獨特的小群體,他們大多學習成績不夠好而被老師、同學遺忘,家長也不理解他們訓練,學習的辛苦,認為在就業壓力那么大的環境下,通過體育訓練考取大學畢業后沒有出路。有些隊員文化素質一般,體育基礎知識較好,但對通過體育途徑考入大學在思想上認識不充分,他們參加體育訓練僅僅是為了逃避文化課學習。因此,對體育生的管理首先要端正他們的思想行為,為什么練體育?練體育是干什么的?在管理中也要始終抓住這個中心,督促其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努力訓練。
體育訓練計劃的制定和實施直接關系到專業訓練的質量和效果。訓練計劃是訓練工作的依據,嚴格、科學、系統的訓練計劃是考生獲得優異成績的保證。在制定普體考生的訓練計劃時,必須對他們競技能力的現實狀況進行準確的分析和判斷,以確立適宜的奮斗目標,從而為科學地制定訓練計劃提供重要依據。
山東省的體育高考時間一般是在高三下學期的四月初進行,因此普體生的訓練從高二下學期開始,到來年四月初結束。訓練計劃的制定要根據考試時間,合理安排好素質訓練和專項技術訓練的關系。高二開始以全面身體素質練習為主,時間大致為一小時;從高三上學期開始逐步加大訓練量,并保證冬訓的效果,保證到來年四月初基本素質和專業技術達到高峰,同時訓練時間增加到兩節課。
考試前兩周左右為訓練調整期,在提高綜合身體素質和加強專項訓練的基礎上加強技術指導,分析總結每次測驗過程、結果及相關資料,積累經驗,提高效果。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合理安排考前兩周的訓練方法和訓練量,采用運動量逐漸減少,強度適中的訓練,重點抓技術動作,使考生體能得到充分恢復和超量恢復,為取得優異的考試成績創造最有利的條件。
體育高考對于體育考生來說至關重要,俗話說考場如戰場,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狀態就無法發揮自己的水平,高考就可能失敗,所以平時訓練就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和自我調控能力。教師需要就學生的實際訓練數據或者是模擬成績實施詳細化記錄,及時了解高考動態變化,在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基礎上,提升教學效果。針對情緒上出現較大波動的體育學生,教師可以采用心理輔導的方式,強化對學生的情緒轉移,對其緊張情緒進行合理調節。
普通高中體育生的培養是長期的、相互協作的過程,只有在學校領導、班主任、任課教師、體育教師多管齊下、齊抓共管、共同管理下,關注學生的每個環節,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讓我們每一位體育工作者都竭盡自己所能,通過科學系統的訓練和管理,找到一條適合高考體考生成材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