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茶金
摘 要:土地革命時期,中央蘇區模范區(鄉)——才溪的80%子弟踴躍參軍參戰,不僅為中國革命作出了積極貢獻與巨大犧牲,其戎馬生涯中的成長足跡更是為我們后人貢獻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特別是他們在艱難曲折中鋼鐵般信仰的樹立給予我們重要啟迪。通覽才溪“九軍十八師”回憶文章,探尋革命先輩堅定革命信仰的生成過程對我們今天的堅定共產主義信仰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紅軍;革命信仰;樹立;九軍十八師;回憶;視角
福建省上杭縣才溪鎮是著名的“將軍之鄉”。從1929年至1934年間,當地80%的青壯年男子參加紅軍或游擊隊,為紅軍輸送了3400多名紅軍戰士,成為“擴紅的模范”。歷經革命洗禮,才溪走出了“九軍十八師”(實為10位開國將軍,20位省部、地師及干部)。他們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從文盲半文盲的泥腿子、放牛娃、泥匠工人成長為黨政軍等各領域的英才。是什么促使他們有了鳳凰涅槃式的轉變呢?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他們心中牢牢樹立了共產主義信仰。黨和紅軍,為了建造一支力量龐大、信念堅定的革命隊伍,從現實需要、教育引導、紀律約束、情感認同等多個維度探索信仰生成路徑。
一、滿足現實需求是產生信仰的直接動因
信仰的樹立首先在于信仰的對象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叭藗儗μ囟ㄋ枷塍w系的理性認同與信仰,不僅在于其理論的科學性,而且更在于以這種科學理論為指導能夠滿足人們更多的需要,能為人們帶來更多的實際利益?!盵1]紅色政權建立前,才溪80%以上土地為地主豪紳占有,大多農民世代受苦受窮。中國共產黨以推翻帝國主義、封建剝削、軍閥國民黨政府為首要目標,以實現全人類自由解放的共產主義社會為遠大目標。1929年紅四軍入閩后,土地革命使才溪農民分得了盼望已久的土地,成立了區、鄉蘇維埃政府。群眾的經濟和政治地位顯著提升,黨和紅軍自然獲得廣大群眾的高度擁護。
黨和蘇維埃政府在蘇區開展了一波又一波的擴紅運動,才溪子弟紛紛響應號召走進革命陣營。參加紅軍之初,他們普遍持有“報答紅軍”、“打倒地主階級”、“保衛土地革命果實”等樸素心理。王直在回憶錄中寫道“由于鄉蘇維埃政府特別關心群眾的吃飯穿衣問題、住房婚姻問題、生老病死問題等等實際問題,確使人民群眾特別擁護紅色政權,積極參加紅軍?!眲⑹济髯窇洝叭罕姙槭裁磳χг熬€,擴大紅軍那么齊心,那么熱情?照群眾的說法那些參軍的人講,一切為了前線的勝利,一切為了消滅反動派……在平常閑談中常說:要保住分得的田地,保住建立的紅色政權,就要把反動派徹底消滅掉?!盵2]這些初衷正是才溪三千子弟想通過革命獲得現實利益的迫切愿望,可以說黨和紅軍滿足群眾的這些基本政治、經濟需求,是組織并喚醒群眾并得到群眾信仰的前提條件。
二、學習教育是培育革命信仰的重要途徑
廣泛開展學習教育是引導紅軍增進革命認知、激發革命情感、催生革命信仰的重要途徑。即黨對廣大紅軍指戰員進行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思想政治教育等的灌輸和教化,使其通過反復的了解、接受、認同革命理想、革命任務。工農紅軍主要組織成分是工人、農民以及從國民黨軍隊中吸收的士兵等,因此紅軍隊伍中充斥的單純軍事觀點、極端民主化、非組織觀點等非無產階級思想等,對紅軍隊伍凝心聚力十分不利。如才溪老紅軍王榮光回憶:“革命的到來迅速地改變了我的思想和生活。那時對共產黨和革命的認識是很模糊的,只是覺得共產黨的主張很對……但對共產黨和革命的性質、任務和目的是了解得極少的?!笨梢姡t軍戰士需要部隊對其進行有效的教育引導,以克服舊意識和落后觀念,鍛造一支具有堅定不移革命理想和信念的紅軍隊伍。
為提高紅軍的思想覺悟,部隊自上而下從政治部、政治處到宣傳科等都重視政治理論教育。紅軍教育主要有:一是日常政治文化教育,如上政治課、開設識字班、娛樂教育等;二是專門紅軍學校的教育,選送素質較好的紅軍戰士或干部進入軍事院?;蚋鞣N集訓班。1929年劉忠進入設立在龍巖大池的紅軍學校學習,切實感受到“打下了好的基礎,從一個普通的百姓變成軍人……經過三個月的訓練,政治水平有了提高,學到了些軍事常識,普通話也會講一點了?!盵3]1934年,雷欽被派去瑞金紅軍大學學習,在政治、軍事各方面有很大提高,回憶說“領導親自講課,激發了大家的學習熱情。我們的課程是根據多年辦學經驗和部隊實際需要制定的。我所在的政治科,主要課程有:“社會發展史”、“黨的建設”、“政治工作”等,除李翔悟任專職教員外,其它政治課都是由中央或總政的領導擔任……他們的教學水平很高,講的內容符合實際,通俗易懂,很受歡迎?!辈殚啞熬跑娛藥煛被貞涗?,幾乎他們都曾進入紅軍學校、衛生學校、抗日軍政大學等接受過集中學習。[4]正是開展各種學習,紅軍指戰員加強了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理解,加深了對中國革命的認同,為進一步堅定革命信念和共產主義信仰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三、法紀建設為堅定革命信仰筑牢制度保障
中國工農紅軍由弱到強、由群眾陌生到深受群眾歡迎,其中重要的一點是以嚴明的軍隊紀律在群眾中樹立了良好形象,從而密切了軍民關系。而密切的軍民關系為黨和紅軍獲得了無窮的力量,也就堅定了紅軍戰士的革命信念。朱德強調“各個指揮員戰斗員的忠實勇敢,服從紀律,匯合成為全軍的忠實勇敢,服從紀律,有了這樣自覺遵守紀律的紅軍,就是鐵的紅軍”[5]革命是曲折的,身心隨時面臨巨大考驗,需要堅持趨近理想的規范行為,摒棄與理想相悖的不合理行為。紅軍把“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編入紅軍《識字課本》和《紅軍紀律歌》,把紀律建設放在首位,使紅軍將士對各項行為準則的接受、模仿、養成直至后來內化為自覺行為規范。由此,紅軍一直以嚴明的紀律向群眾展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性質。
王直在他的回憶錄里記述了紅軍主力轉移后他的老戰友一次親身經歷:紅八團來到南靖塔下村,群眾因受國民黨反動派的欺騙宣傳影像,部隊一到,都跑光了。那天恰巧來了一場大雨,部隊看曬谷場上曬了許多稻谷,就趕忙幫助收藏起來。群眾家的豬、鴨、雞也幫忙關好。部隊在群眾家里煮的飯、吃的菜,都按價付錢,還留下說明信。部隊離開塔下村后,群眾回家看到紅軍秋毫無犯,真正是窮人自己的隊伍,都非常高興。紅八團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實際行動向群眾宣傳,揭穿了敵人的造謠誹謗。第二次紅八團再去,跑的人就很少。第三次去不但不跑,還拉著紅軍戰士到他家去住哩”[6]此外,才溪“九軍十八師”不少有關于政治紀律、群眾紀律的回憶,從中我們可窺見額當紅紅軍對紀律建設的重視。endprint
四、干部以身示范成為堅定信仰樹立標桿
為培養紅軍子弟的馬克思主義革命信仰,中共和紅軍領導干部一貫重視典型模范的帶動作用。黨和紅軍的領導干部不僅在口頭上、理論上教育子弟兵,還堅持以身示范、言傳身教感染和教育人。領導干部身先士卒,給廣大紅軍留下良好深刻印象,使人加以信服和遵從。
王直回憶,1934年5月,紅九團攻克永安城不久,敵盧興邦三個團向永安城進攻,由于我方的機槍手都是新手,看到敵人來勢洶洶,有點緊張,機槍老打不著敵人。敵人的一個班已乘隙渡過河。在這危機時刻,紅九團政委方方親自跑到機槍陣地進行政治鼓動,機槍手看到方政委站在自己身邊,馬上鎮定下來,瞄準射擊,直至把過河的敵人全部消滅。
張力雄在《痛悼皮定鈞》追憶,1943年與皮定均司令員到河南開辟太行七分區,針對當地敵情、蝗災嚴重,為了不向群眾要糧食,決定開荒種地,但一些同志思想不通,牢騷滿腹。為此,皮司令帶著自己的參謀、警衛員等在地里率先干活,使大家動容,他趁此教育大家:“誰不想挨餓,誰就拿起鋤頭來干!老百姓日子這么苦,開荒種地、減輕群眾的負擔,就是我們每個軍人的職責,誰也不例外,就從我當司令的開始。”由于皮定均同志到處模范帶頭,感動和教育了廣大指戰員,部隊很快就掀起大生產的熱潮。才溪多數紅軍子弟就是從上級干部言傳身教中不斷提高革命覺悟并內化成革命信仰。
五、紅軍信仰生成的現實啟示
堅定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精神支柱。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指出“必須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建設,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開展黨內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務?!盵7]
一是要大力宣傳社會核心價值,增強社會主義建設凝聚力。符合人們現實利益的信仰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黨的十八大概括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目標,是根植于廣大民眾的價值共識,應讓它為全社會認知認同并凝聚全民磅礴力量。
二是要加強思想理論建設,夯實理想信念的理論基礎。加強馬克主義理論學習教育,是堅定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的重要任務。革命年代,中國工農紅軍以堅定信仰鑄就鐵的紅軍。當下,堅定黨的理想信念要把新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成果作為黨員干部學習的重要內容,增強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理論基礎。
三是全面從嚴治黨,強化理想信念的制度保障。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必須遵守維護群眾利益、體現黨的先進性的各項黨紀法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紀律嚴明是全黨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步調一致前進的重要保障,是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必須嚴明黨的紀律,把紀律挺在前面,用鐵的紀律從嚴治黨。”[8]只有通過常態化制度建設,才能使黨的隊伍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
四是堅定人民立場,干部爭當表率。黨員干部言傳身教、率先垂范,在各方面作表率爭先鋒是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在共產黨是全社會的表率,領導干部是全黨的表率,帶頭示范、以身作則具有重要的影響力,要在善于學習、勤于工作、遵守紀律、廉潔奉公方面爭當行為的表率。
參考文獻:
[1]邱杰勇:《試論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內在生成機制》,《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年第9期.
[2]毛澤東才溪鄉調查紀念館:《戰斗中成長——才溪“九軍十八師”回憶錄》,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225頁.
[3]劉忠:《從閩西到京西》,中西書局,2016年版,第22頁.
[4]《戰斗中成長——才溪“九軍十八師”回憶錄》,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255頁.
[5]《怎樣創造鐵的紅軍》,《中央革命根據地歷史資料文庫》,中央文獻出版社等,2015年版,第10卷,第834頁.
[6]王直:《王直回憶錄》,海風出版社,2000年版,第46頁.
[7]張力雄:《難忘的征程》,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217-218頁.
[8]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
[8]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