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國科學院老專家技術中心,北京 100049)
日本是功能性食品生產與研究最早的國家,其研究功能性食品的目的是轉變日本民眾健康觀念,減少醫療費用的支出,這也是現代功能性食品生產的主要原因。隨著日本功能性食品產業的良好發展,歐美等國家對功能性食品逐漸產生興趣,也開始注重功能性食品的開發與生產[1]。當前現代功能性食品的發展越來越壯大,隨著我國慢病患者和亞健康人數的增多,我國近年來也開始重視功能性食品的研發。
功能性食品的概念至今還未統一,不同國家與組織對功能性食品的解釋存在一些差異,雖然概念各有各的說法,但是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功能性食品中含有對機體組織有益的活性營養成分,能有效減少人體疾病的風險;與原有食品相比,功能性食品中具有特殊的營養功能,其對人體的心理與生理健康有益。同時,功能性食品的成分中含有抗性淀粉、n-3脂肪酸等人體所需的生理功能的宏量營養素,對保障機體的健康等具有良好作用。
功能因子指的是功能性食品中具有對機體生理作用的活性營養成分,功能因子與第三代功能性食品的開發與發展有著密切聯系,因此,研究功能因子的激勵作用、構效與量效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功能性因子成分豐富,包括活性多糖、活性肽、功能性甜味劑、活性蛋白等,且均在人體的疾病預防和慢性疾病地治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對于功能因子的量效關系來說,不同功能因子因其在不同食品中含量存在差異,因此,功能因子產生的功效也具有一定差異。對于功能因子的作用機理來說,不同功能因子的穩定性與結構不同,作用機理也存在差異。
功能食品的研究與生理學、生物化學、營養學及中醫藥等多種學科的基本理論相關。近年來,國外通過多學科的交叉,應用多學科的知識、采用現代科學儀器和實驗手段,從分子、細胞、器官等分子生物學水平上,來研究功能食品的功效及功能因子的穩定性,開發出具有知識產權的功能性食品。
根據調查可知,全球第三代功能性食品占據功能性食品50%的比重,總金額達到2 000億美元。其中歐美國家消費者平均購買功能性食品的費用支出占據25%,因此,美國、歐洲等國家的功能性食品銷售額也十分可觀。
從實際情況來看,當前國外功能性食品市場中,低熱量、低脂肪的功能性食品較多;同時國外對于保健茶、中草藥等植物性食品銷路看好;另外,高科技制作、先進技術制作的膠囊、片樣的功能性食品的發展將越來越好。
維生素和礦物質類、天然產品類、魚油類、蜂產品等類型的第三代功能性食品在美國銷量較好,其與我國第三代功能性食品相比,產品種類更豐富、價格更便宜、科技含量更高,且其功效活性成分含量更高。
日本功能性食品在飲料中使用添加劑制成特殊功能的飲料,比如原生物體、活菌、膳食纖維等添加劑,其具有的保健功效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同時,強化嬰兒配方食品等強化食品的銷量也比較可觀。
奶制品類型的功能性食品在歐洲比較流行,比如低膽固醇的人造奶油在市場上的銷量較高;對于飲料類型的功能性食品來說,添加氨基酸、高咖啡因的飲料也有較好的發展。
當前我國的功能性食品廠家也越來越多,從實際調查可知,大致統計有4 000多家,其中中小企業占據了2/3的比重。產品功能食品的類型主要有口服液、膠囊、片劑、飲料、沖劑和粉劑等,功能性食品的功能主要為抗疲勞、免疫調節、血脂調節等。
功能性食品的原料使用最多的為Ca、Fe、Zn、Se等;在功能性食品原料中,維生素C、D、E等的應用最多;功能性食品原料中大豆異黃酮、銀杏提取物、原花青素是應用植物提取物最多的。另外,功能性食品中西洋參、當歸、蟲草、枸杞、阿膠是中藥材應用最多的。
從調查結果可知,當前我國功能性食品的消費群體越來越多,其中以老年人居多,此外,部分少年兒童、中青年也在使用不同的功能性食品。
除了功能性食品基礎研究不足、低水平重復、夸大產品功效、價格較高、缺少誠信等現象外,我國功能性食品生產還存在產地不均衡、產品過度包裝等現象,且第二代產品功能因子的作用機理、構效關系、量效關系等還不夠清晰,第三代功能性食品研發與其他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此外,已經批準的功能性食品的功能比較集中,一般都是具有抗疲勞、調節免疫、調節血脂的功效,無法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市場銷售量并不樂觀。
當前我國具有較多中小型的功能性食品企業,但是由于生產規模較小,在資金方面投入不足,生產設備較為簡單,使功能性食品的質量無法得到保障。另外,市場還存在不同功能性產品“各領風騷”一兩年的現象,主要是由于產品上市前需要接受嚴格的審批程序,上市后出現的行業監管較松所導致。另外,市場上的第三代功能性食品較高的售價,超出了大多數的消費者所能接受的消費水平[2]。
2017年1月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促進食品工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產業〔2017〕19號)中提出,“開展食品健康功效評價,加快發展嬰幼兒配方食品、老年食品和滿足特定人群需求的功能性食品,支持發展養生保健食品,研究開發功能性蛋白、功能性膳食纖維、功能性糖原、功能性油脂、益生菌類、生物活性肽等保健和健康食品,并開展應用示范。”
隨著當前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的飲食越來越豐富,人們的膳食結構發生了一些變化,不合理的飲食導致富貴病的人數逐漸增多,人們開始出現亞健康,也越來越注重健康的飲食,開始注重保健。
我國在公眾營養健康上面臨著營養過剩和營養缺乏雙重問題,特別是體重超標與肥胖癥、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代謝綜合癥類問題突顯。積極推進公眾營養健康的全面改善,不斷增強健康食品精準制造技術水平與開發能力,在營養均衡靶向設計與健康干預定向調控以及功能保健型營養健康食品與特殊膳食食品開發等方面迫切需要科技引領。因此,不同類型的功能性食品開發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研發和創制適用于肥胖癥、糖尿病等代謝綜合征類、嬰幼兒以及特殊環境工作人員的營養強化食品和專用型膳食健康食品。尤其是開發一些特殊功能的食品,將會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比如,將花粉、珍珠粉、螺旋藻等作為特殊功能食品的資源,能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因此,在開發不同功能性食品的過程中,應當有針對性地進行研發,如開發面向肥胖人群的減肥功能性食品、面向宇航員的功能性食品等特殊人群所需的功能性食品,以此能滿足更多的消費者購買特殊功能食品。
在研究開發新的功能性食品中,可以從配料著手,將天然資源作為第三代功能性食品的配料,參考國外功能性食品的成分添加,比如,草藥、益生元、抗氧化劑等。因此,我國應當對食品配料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尤其可以將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基礎原材料,通過新食品原料的認證后應用到功能性食品配料當中。
在功能性食品的營養開發過程中,還可以將營養素添加到功能性食品營養開發研究中,比如,將補鈣、補鋅、補鐵、補硒與氨基酸等作為功能性食品的營養素。當前市場上的鐵強化小麥粉、鈣強化營養豆奶等營養功能性食品已經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此外,開發具有慢性病防治功能和緩解疲勞的功能性食品,在市場上的發展也會比較好。
第三代功能性食品在市場上的發展十分可觀,因此,分析功能因子的構效、量效關系及作用機理具有重要意義。由于我國功能性食品的市場相對比較滯后,因此,應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并結合國內外功能性食品的發展趨勢,將功能因子資源應用到功能性食品的開發中,開發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第三代功能性食品,為促進功能性食品的發展及“健康中國”國家戰略的實施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