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鄒德生
(鞍山師范學院,遼寧 鞍山 114005)
硫酸軟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CS)是從動物軟骨中分離得到的一種高分子量酸性黏多糖[1],具有促進軟骨再生,抗炎、降血脂、抗凝血活性的功效,能有效預防關節炎[2],近年來發現其還具有抗癌、抗HIV等功效。目前,市場上有多種CS制品,如抗關節炎藥品、滴眼液、口服保健品以及化妝品等,在歐美國家CS被廣泛用于預防和治療關節炎、冠心病、心絞痛等。我國是CS生產第一大國,國內約有200家生產廠家,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80%,產品主要用于出口。但是我國生產企業普遍資質不高,工藝落后,產品品質也較低。國內外對企業污染排放要求和對CS原料藥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生產企業必須要改進生產工藝,提升產品質量,特別是開發低污染、低能耗,高產量、高品質的生產工藝,以適應行業發展和環保要求,獲得更大效益。
堿提醇沉法是目前企業采用的主要生產方法,常用的有豬牛羊、禽類及鯊魚的軟骨,原料不同,生產工藝略有差異,其主要生產流程為:軟骨→高溫蒸煮→烘干粉碎→5%氫氧化鈉浸提→鹽酸調pH值→離心過濾→乙醇沉淀[3]。此法操作簡易,生產成本低,但由于氫氧化鈉、鹽酸和乙醇的大量使用,導致污染嚴重,能耗較高,而且此法容易產生氫氧化鈉的過度水解以及蛋白殘留高等問題,此法得到的硫酸軟骨素純度一般在90%以下,難以達到出口要求,而且澄清度也很難合格[4]。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近年來有些廠家采用了比較先進的酶解-超濾法和酶解-樹脂法進行生產。
酶解-超濾法是采用蛋白酶水解軟骨中的特定蛋白質肽鍵,釋放出CS,再通過超濾膜過濾,去除酶解液中的蛋白質、油脂、鹽和小分子雜質,兼具純化和濃縮的雙重作用。Lignot等[4]首先采用此法從鰩魚軟骨中提取到了CS,證明此法是可行的。陸釗等[5]的進一步研究發現,超濾膜截留分子量為10 K、壓力2.3 MPa、溫度25 ℃、pH值為9時,分離效果較好,截留率可達97%。在實際生產中,如果超濾設備選擇合適,操作得當,通過一次醇沉即可得到純度90%以上的CS產品。此法的優點是減少了酸堿和乙醇的用量,環境成本相對較低,操作簡單,生產周期短,產品純度高;缺點是難以完全除去蛋白質雜質,而且在超濾過程中,由于被截留的雜質在膜表面上不斷積累,會產生濃差極化現象,當膜面溶質濃度達到某一極限時即生成凝膠層,使膜的透水量急劇下降,這使得超濾的應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同時此法由于采用了蛋白酶和超濾設備,所以成本相對于堿提醇沉法有所提高,同時對操作工人技能的要求也更高。
酶解-樹脂法是采用離子交換樹脂對酶解液中的CS進行純化的方法,在實際生產中可以采用陰離子交換樹脂或陽離子交換樹脂。如采用陽離子交換樹脂,則蛋白質雜質被吸附在樹脂上,使CS被洗脫;如采用陰離子交換樹脂,則CS被吸附,蛋白質被洗脫,同時采用陰離子交換樹脂還可以采用不同鹽濃度進行梯度洗脫,獲得不同分子量的糖氨聚糖分子[6]。一種典型的生產工藝流程是將軟骨絞碎,用蛋白酶55 ℃保溫水解20 h,再加鹽酸中和至近中性,過濾,調整濾液中氯化鈉濃度達到0.5 mol·L-1后,將溶液通過離子交換樹脂柱吸附完畢,用0.5 mol·L-1的氯化鈉溶液洗滌,再用 1.8 mol·L-1的氯化鈉溶液洗脫,流速 2 L·h-1,洗脫液乙醇沉淀,收集沉淀,干燥,即得成品[7]。相較超濾法,樹脂法的產品純度更高,澄清度更好,但成本更高,生產規模也更小。
酶解-超濾法和酶解-樹脂法都具有降低污染和能耗,提高產品質量的優點,因此,酶解-超濾法更適合大規模工業化生產。
傳統的CS生產方法原料都是動物軟骨,原料來源受到限制,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對環境造成污染,同時由于近年來禽流感等動物疾病的流行,動物來源的CS存在潛在的安全問題。研究發現,CS不僅存在于動物軟骨,還以莢膜多糖的形式存在于某些微生物的細胞壁中,自然界的一些真菌或細菌能合成低聚合度的CS,所以用微生物發酵的方法生產CS逐漸受到重視,成為研究的熱點。
微生物發酵法提取硫酸軟骨素采用的主要菌株有巴斯德桿菌、大腸桿菌和枯草芽孢桿菌3種。巴斯德桿菌具有致病性,所以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腸桿菌和枯草芽孢桿菌。Cimini D等[8]以大腸桿菌K4為出發菌種,發酵液經過離心過濾后,用蛋白酶處理,再經透析后可得到果糖軟骨素,果糖軟骨素經過硫酸化修飾后即可得到硫酸軟骨素,經工藝優化后產量由0.2 g·L-1提高到8 g·L-1。發酵法生產CS具有質量穩定、成本低、污染少、生產規模不受限制等優點,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高產菌株不斷開發,產量也會越來越高,在將來有望替代動物軟骨生產法。
隨著CS藥理研究的不斷深入,CS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市場需求越來越大。采用酶解-超濾法或酶解-樹脂法是目前生產CS的主流趨勢,生產企業應該盡快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生產方法,以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同時,發酵法生產CS具有廣闊的前景,待取得技術突破后勢必會替代目前傳統的動物軟骨生產方法,所以生產企業對此也要有所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