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艷
(吉林省四平市鐵東區山門鎮畜牧獸醫站,四平 136001)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豬場的規模化發展也呈現出了良好的趨勢。然而其中以規模豬場豬瘟的問題為主,影響了豬場大規模的發展,豬瘟對養豬業的影響是十分不利的,豬瘟也是比較常見的傳染病,在豬場規模化的發展過程中,對豬瘟進行科學預防與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文為豬場養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意見。
豬瘟是一種傳染病,主要是由CSFV病毒引起的,簡稱豬瘟病毒。該傳染病的主要傳播方式是接觸傳染,其主要的發病特點分為兩種,即急性發病與慢性發病。豬器官出血、豬梗死、豬壞死以及豬敗血性變化是急性病狀的主要特征;由豬壞死性腸炎衍生的巴氏桿菌病以及副傷寒,是慢性疾病的主要特征。在全世界的養豬業中,豬瘟都是極為嚴重的傳染病,并且規模豬場豬瘟的預防與控制,引起了各個國家的高度重視[1]。
一方面,對于一切的畜禽來說,營養是其生長的關鍵,因此,引起豬瘟防控疫苗失敗的因素與營養密不可分,作為規模豬場的豬群來說,良好的營養是其健康生長的關鍵,同時,豬在健康狀況下,對疫苗的吸收與形成免疫功能也是比較良好的,當豬形成了一定的抗體,就會有抵抗病原的能力。當豬群或個體豬出現營養不良的現象時,豬的健康管理水平就會下降,從而致使豬體內部產生抗原。另一方面,豬所生長的環境也是影響疫苗吸收的關鍵因素,環境的劇烈變化對豬的健康具有一定的影響,在突然變冷的天氣,氣溫極其低,且早晚存在較大的溫差,或者冬季雨雪天氣,都會對豬產生冷刺激,這不僅影響豬群的健康產生,也是引發豬瘟的主要原因。
一些農民缺乏專業的養殖技術,在豬的發病期,對其進行濫用藥物,現階段,在我國的規模豬場,對豬進行注射抗生素藥物的現象屢見不鮮,由于對藥物的濫用,使豬體內形成一定的耐藥性,抑制了豬體內淋巴細胞的增殖,阻礙了免疫系統的有效的工作。其中,霉菌毒素對豬的影響,是指苞谷或者麥麩等出現霉變現象,致使飼料原料的品質下降,常見的有玉米霉變。霉菌毒素會對豬體內的肝、腎等功能造成變性與壞死,最終致使淋巴結出血及水腫,使豬體內的免疫器官被破壞,疫苗免疫失敗。
在規模化養豬過程中,給豬打疫苗是十分必要的,并且保證疫苗的質量勢在必行。養殖戶無法確保疫苗的質量,因此,對疫苗質量的測定,是我國政府監管部門的重要職責。在疫苗的生產過程中,政府應隨時對廠家所生產的疫苗進行質量監測,針對豬的具體情況進行合理的免疫。一方面,在對疫苗進行保存的過程中,對疫苗的保存要滿足相關條件,豬疫苗的保存需要在15℃以下,并且對豬疫苗的運輸要在冷藏的條件下,避免豬疫苗在運輸過程中,性質發生改變。另一方面,在對豬進行免疫使用時,也要配備專用的豬疫苗冷藏箱,在遇到疫苗瓶口有破損,封口不夠嚴密,且有效期超時等情況時,要立即停止使用并更換疫苗[2]。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畜牧業的高度重視,越來越多的檢測設備與專業獸醫走進了基層,利用相應的科學設備,對豬的部分疾病檢測也變得比較容易,除此之外,利用抗體滴度來提高豬的免疫功能,也在豬瘟的防疫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基層獸醫部門的設立,為規模豬場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一方面,在對生豬抗體的監測過程中,定期對生豬進行檢測,以確保豬的免疫功能,應對生豬進行一年2次的檢測。正常情況下,豬瘟病毒只進行垂直傳染,母豬受公豬精液的傳染,同時也傳染了仔豬。所以,在檢測過程中,一旦發現帶毒的豬,就要做到及時處理,進而避免豬瘟病毒帶來的安全隱患。
利用科學的檢測手段與依據,在保證疫苗有效性的基礎上,應對免疫的程序進行合理制定。對于正在哺乳期的仔豬來說,也要將母源抗體中的干擾因素考慮在內。針對不同的免疫疫苗,要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嚴格配制。除此之外,在疫苗注射人員的選擇上,也應具備熟練的操作技術,并定期進行相關的技術培訓,確保操作水平的提升,熟練掌握對豬的注射部位,針對不同質量的豬,選擇適合的針頭以及注射深度。利用適合的針頭,對豬進行有效的疫苗注射,使豬能夠有效的吸收疫苗,因此,操作技術的準確性與熟練性,是防御豬瘟病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現階段,在我國的疫苗銷售市場,疫苗的品種復雜多樣,且根據豬所要預防的不同疾病,具有針對性的對疫苗進行選擇是必要的,因此,在對疫苗的選擇上,要遵循科學合理的原則,也要對疫苗先后順序進行合理安排。除此之外,在現代化的大多數養豬場中,豬的飼養環境較為緊湊,使豬容易發生應激反應,因此,在規模豬場的飼養過程中,要把握好豬的飼養密度,避免過于擁擠;注意及時通風,降低有害氣體;根據天氣變化,定期開關門窗,平衡豬舍的溫度變化;對豬舍要定期進行消毒與清理;在豬飼料中,添加適量的抗應激的微量元素提高豬群的應激能力等[3]。
豬疫苗的注射主要包括兩種,即疫苗注射與治療注射,在注射過程中,首先要對針頭進行嚴格消毒;其次,根據豬的不同質量,對針管和針頭進行合理選擇,且一頭豬一個針頭,避免出現交叉感染的現象。在對豬進行疫苗免疫時,也要注意天氣變化情況,應選擇適宜的溫度,避免過熱或過冷。在對豬進行長距離的運輸,以及飼料更換等情況下,接種疫苗要推后一段時間,待豬群穩定時,再進行疫苗免疫。
本文在對豬瘟定義及其特點的分析基礎上,展開了對規模豬場豬瘟預防與控制的研究,未來,我國應加強對豬疫苗的有效性、定期對豬進行體檢并及時消除隱患、操作技術的準確性與熟練性、利用科學手段提高飼養的管理水平、以及選擇疫苗免疫環境,進而推動我國養殖業的整體發展水平。
[1] 袁江華.規模豬場豬瘟的預防與控制策略[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6,32(3):146-177.
[2] 楊俊,譚良溪,周望平,等.湖南規模豬場的豬瘟抗體水平監測及免疫效果分析[J].養豬,2016,22(6):97-98.
[3] 白金.規模豬場豬瘟風險評估模型的建立[D].洛陽:河南科技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