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日田
【摘 要】 目前,世界金融市場改革不斷向前推進,外匯衍生品市場在我國得到了迅猛發展,不過與外國市場相比,還是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外匯衍生品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一方面有利于進出口企業在人民幣匯率波動影響下有效保值,另一方面又可以有效提高我國金融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文章指出現階段中國外匯衍生品市場發展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發展建議,意在推進我國外匯衍生品市場的發展,進而促進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
【關鍵詞】 外匯衍生品 現狀 問題 建議
近年來,外匯衍生品在金融領域越來越受到重視,國外發達國家外匯衍生品的發展相比國內外匯衍生品的發展,還是具有很大的優勢的,我國外匯衍生品的發展起步較晚,整個發展歷程只有十多年,目前我國外匯衍生品市場已經進入了快速的發展階段,匯率的市場化腳步不斷加快。在這種發展背景下,外匯衍生品有了新的發展機遇,給其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條件,同時,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外匯衍生品市場的向前發展又極大推進了人民幣國際化以及匯率市場化的進程,進一步加深了我國外匯市場的影響力,同時也促進了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
一、我國外匯衍生品市場現狀
1、國內外匯衍生品的發展變化
我國外匯市場從2005年開始就引入了衍生品,允許辦理外匯業務,在2006年的中旬則首次允許人民幣跟外幣進行掉期交易,到了2007年中旬則允許辦理人民幣外匯貨幣掉期業務,在2011年推出期權產品,直到現在外匯衍生品種類發展已經得到逐步的完善。
2、外匯衍生品種類的規模變化
衍生品市場在最近幾年發展迅猛,增速在各種業務里遙遙領先,業務占比不斷擴大,根據最近三年的我國外匯交易中心給出的數據,2014年的衍生品交易量增長比例首次超過了外匯即期交易,到了2015年衍生品交易量增速繼續保持著領先,同比增速達到了90.1%,在2016年衍生品的交易量在整個外匯市場的占比里已經達到了64.6%,國際市場衍生品與即期的基本比例格局已經是十分的接近。
3、外匯衍生品交易模式的變化
在2011年時我國推出的外匯期權交易只允許買入;到了2014年則產生了一定的改變,允許期權差額的形式交割;在2016年,則全面放開了遠期結匯差額交割模式;到了2018年初,在售匯交易上也開始允許差額交割模式。交易模式的不斷發展變化,意味著外匯衍生品市場的不斷發展,開放性逐步增加,政府在市場監管上政策的變化了保證了匯率的市場化進程。
二、我國外匯衍生品市場存在的問題
我國外匯衍生品市場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整體規模較小,發展相對落后;企業接受程度低,無法滿足客戶實際需求;市場參與主體對象單一;外匯衍生品創新性不足,市場環境亟需改善;缺乏相關專業人才;風險防范能力較弱。
1、整體規模較小,發展相對落后
現階段,外匯衍生品交易份額占全球外匯衍生品交易總額比例最高的是美國與英國,超過了全球交易總額的一半,日本緊隨其后達到百分之七,隨后是歐洲的瑞士,亞洲的新加坡、中國香港以及澳大利亞。所以,總的來看,全球外匯衍生品交易主要地區是在美國、英國、瑞士、德國、日本、新加坡、中國香港這些國家,我國的外匯衍生品市場規模占全球交易總額比例較小,僅占百分之一,而這與我國的國際地位與國際影響力不相對稱。即使與亞洲國家市場相比,也存在不小的差距,落后性明顯。
2、企業接受程度低,無法滿足客戶實際需求
從國家外匯局給出的數據來看,我國外匯市場的期權跟掉期的交易還是主要集中在銀行市場,企業客戶市場還是一片空白。現以某國有銀行2017年的即期與外匯衍生品簽約筆數為例。該年企業客戶即期簽約筆數為79821,外匯衍生品簽約筆數為832筆,兩者比例分別為99.12%與0.88%,可以看出外匯衍生品交易筆數遠遠不足。另一方面,從簽約的業務量上來看,衍生業務量簽約數也遠遠落后于即期業務量簽約數。另外,企業自身即使是有開辦衍生品,但是其對衍生品的了解程度也參差不齊。很多企業開辦外匯衍生品缺乏套保觀念,對其連貫性也是不夠重視。對客衍生品現階段主要是一些遠期的產品,掉期跟期權產品所占比例不大,同時業務種類也十分單一,遠無法滿足客戶的實際需求。
3、市場參與主體對象單一
鑒于我國外匯市場的管理較嚴,因此導致參與的主體對象相對來講較為單一,主要是符合實需套保背景的進出口大型企業,對于一些中小型企業銀行則是無法參與到外匯衍生品的市場交易之中,同時一些擁有外幣資產的國內投資機構跟擁有人民幣資產的國外投資機構也是沒辦法參與到外匯市場交易之中的。同時,市場參與主體對象單一也容易導致產品多樣化需求受限以及市場流動性不足,進而產生市場踩踏與羊群效應。
4、外匯衍生品創新性不足,市場環境亟需改善
市場參與主體對象的參與積極性跟市場流動性取決于外匯衍生品品種的多樣化程度。國內外匯衍生品的創新表現跟國際外匯衍生品相比還是有著很明顯的差距,創新能力顯著不足,同質化現象較為突出,缺乏跨品種組合創新的能力。國內外匯衍生品市場截至目前仍然未提出外匯期貨相關合約,這對市場的流動性會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另外,監管部門、行業組織以及市場參與者的風險防控體系仍不盡完善,沒辦法及時有效地做到防范各類突發性風險。
5、缺乏相關專業人才
不僅國內,放眼全世界,外匯衍生品市場交易的相關人才嚴重匱乏,我國高校對于外匯衍生品相關專業的設置也是十分缺乏,這類人才在現如今已經屬于稀有人才,尤其是在研發以及營銷推廣上,很容易由于缺乏外匯衍生品專業人才的管理而導致斷層的現象出現,讓交易處境處于尷尬境地,導致在外匯衍生品對接時常曲高和寡。
6、風險防范能力較弱
外匯衍生品交易由于其特殊性,在初期一般都是采取按照最小比例占用企業授信抑或是繳納保證金的形式當作履約的保障,因此并沒有辦法完全避免存續期內的市場風險,同時其風險也很容易往客戶信用風險方面轉化。現階段行業內缺乏一套防風險管理體系與履約跟進機制,風控措施嚴重缺失。市場套利現象層出不窮,跨境的資本流動管理力度有待加強。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外匯衍生品市場還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監管政策風險以及操作風險等多重風險,整個風險管理體系有待完善加強。
三、我國外匯衍生品市場發展建議
我國外匯衍生品市場發展建議主要包括:擴大匯率波動空間與衍生品市場主體參與范圍;設置科學合理的財務制度;增強產品研發創新能力。
1、擴大匯率波動空間與衍生品市場主體參與范圍
匯率波動對外匯衍生品的發展有著較大影響。人民幣對美元的波動區間現階段保持在2%左右,在逐漸度過適應期后,可再根據實際市場情況適當增大匯率波動空間,提升至3%,讓市場價格更加準確地反映市場的實際需求,同時要擴大衍生品市場主體參與范圍,吸引更多的投資機構進入國內的外匯市場,這對于外匯市場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另外,企業銀行機構要正確認識衍生品的本質屬性,不能將其作為營利增收的工具,因此,企業銀行機構必須要加強對政策以及市場行情的研究分析,幫助客戶樹立正確的避險觀念,通過對外匯衍生品的使用,將匯率逐步準確化,同時還應該形成一個止損的規范體系,將匯率波動對企業銀行可能會產生的影響限制在可以控制的范圍之內,以將更多的發展注意力放在主營業務上面。
2、設置科學合理的財務制度
現階段,由于推出了境內結售匯差額交割產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方便了企業銀行的財務報表核算,有利于優化財務報表,同時完整的報表數據也能給企業的順利融資帶來方便。目前很多企業對于外匯衍生品并不感冒主要是因為企業財務考核制度過于片面,當然與衍生品考核繁瑣也有一定的關系,一些企業的管理者甚至希望能夠從匯率波動上獲取收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既有企業自身制度的問題,也有我國財務法規的限制。不過,我國在2018年初剛通過了新的企業財務會計準則法規,在內容上表現為簡化衍生品的會計處理方式,在財務層面上極大方便了外匯衍生品的實際運用。所以總的來說,企業必須要及時設置科學合理的財務管理制度,以深化拓展外匯衍生品的使用。
3、增強產品研發創新能力
雖然在2018年初國家外匯局全面放開了遠期售匯交割模式,不過總的來看,我國外匯衍生品的整體發展還是不容樂觀的,亟需新產品的開發,這一點在期權業務上表現的較為明顯。現階段,從市場的反映來看,客戶需求呈現出愈來愈多樣化的現象,伴隨著我國的外匯衍生品市場的不斷發展,在人員與技術上已經能夠實現復雜期權的定價跟管理。
四、結語
綜上所述,經過對中國外匯衍生品市場的現狀以及問題的分析,可以明顯看出目前我國外匯衍生品市場的發展情況,我國外匯衍生品市場的未來發展還是任重道遠的,必須要著眼于實際,找到與國際外匯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差距,對癥下藥,提出合理性的意見建議,有針對性的解決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趙峰,黃嶸,程悅.外匯衍生品的使用與上市公司融資效率的提升[J].商業研究,2017(3).
[2] 李厚澤.基于VAR模型的我國人民幣匯率影響因素分析[J].西部經濟管理論壇,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