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能斌
【摘 要】 在當前的時代環境下,普惠金融的發展是必然趨勢,是完善金融市場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在傳統金融的長期影響下,交易成本及道德風險是考量的重要標準,導致普惠金融的發展存在一定的阻力和困難。從實際上說,普惠金融的實現必須改變傳統金融理念,這意味著金融創新是必須的,同時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和發展,也為普惠金融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普惠金融發展并不是完全積極、正面的,伴隨產生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關鍵詞】 普惠金融 互聯網金融 傳統金融 互動發展
一、發展普惠金融的積極意義及存在的問題
現代經濟發展的關鍵及核心在于資本,而資本是金融行業的最大體現。金融行業通過貨幣和信用,充分減少交易成本,優化社會資金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普惠金融作為金融創新環境下的新興產物,是金融行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形式。目前,中國作為世界人口大國,經濟發展對國際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因此,必須形成、發展與實體經濟相符合、相適應的金融市場,所開發的金融產品、提供的金融服務,必須能夠形成自我滿足的融資體系。普惠金融作為當前的重要工作任務,金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普惠金融。
一方面,普惠金融改變了傳統金融模式下的金融排斥現象,將服務對象擴大到中小企業、農戶等弱勢群體,打破過去將弱勢群體拒之門外的金融服務模式,是一種金融公平的體現。在我國歷史發展過程中,人權被逐漸重視,倡導人人平等。而普惠金融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公平、平等的原則。金融服務既然是公共類服務,必須面向所有社會公眾、所有大小企業,過分的區別對待導致傳統金融行業呈現“金字塔”狀,大型企業等占有優勢競爭力的企業容易獲得金融服務,享受金融業務支持,企業能夠得到較快發展。而大多中小企業因競爭力不足,資金力量較小而常常被金融機構拒于千里之外,企業難以發展。因此,普惠金融有利于緩解這一貧富差距矛盾,能夠進一步滿足各個社會階層的金融需求,有利于社會公平的實現,推動社會共同富裕。
另一方面,普惠金融是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內容,享受金融服務是每個公民、每個企業的應有權利,尤其是弱勢群體,更應當獲得相應的金融支持。普惠金融關注中小企業、農民等弱勢群體,為此類群體提供金融服務,進一步實現資源高效配置,提高社會福利及社會保障。互聯網金融意味著金融創新成為必然,普惠金融是金融創新的代表之作,是完善金融市場體系的重要途徑。普惠金融雖然為弱勢群體提供了金融服務,開發了一定的金融產品,但是由于這類群體的抗風險能力較低,對金融市場的把握不夠準確,容易出現決策失誤,導致發展停滯,同時還要面臨無力還款的尷尬局面,導致不良債權率越來越高,金融市場秩序被擾亂。因此,普惠金融的發展并不必然都是積極效果,伴隨產生的風險問題不容小覷,必須充分重視這一問題,建立起嚴格的監管體系,設計金融產品時應充分考慮弱勢群體的實際情況,結合市場環境,提供合理的金融服務,才能更好地促進金融行業的良性發展。
除此之外,傳統金融機構由于資金實力較為雄厚,在長期發展過程中也形成了較為完善、成熟的內部管理制度,風險管控機制能夠與業務互相匹配。同時,也積累和掌握了大量客戶信息及客戶資源。該機構在與客戶建立契約關系后,向客戶提供金融服務時對信息真實度、準確度要求非常高,還應采用嚴格的風險控制制度,這必然導致大量成本及費用的產生。大型企業的企業規模、管理制度等相對成熟、規范,能夠及時獲取信息,難度較小,且其業務涉及金額往往比較大,能夠有效降低交易成本。而中小型企業獲取信息的難度較大,業務成本高,也存在著比較大的信用風險。這種信息獲取能力的差距,也是導致差異存在的重要原因,在普惠金融發展過程中也應重視這一問題。
二、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正面影響,也是實現普惠金融的重要途徑
隨著經濟與互聯網行業的迅速發展,互聯網金融成為了當今時代的重要內容,是金融行業與互聯網行業充分、有效結合的產物?;ヂ摼W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金融發展過程中凸顯的不足之處,為傳統金融的深化改革、創新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ヂ摼W因其自身的信息技術特點,擁有大量的數據信息,并且具有處理大規模信息的實力,降低了信息處理成本。同時,由于互聯網的普及,有效擴大了金融服務的范圍,減少了服務成本,為普惠金融的全面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及途徑,是開放、協作、互惠精神的重要體現。
首先,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最大的不同在于互聯網金融能夠充分突顯“長尾效應”?;ヂ摼W金融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其市場定位集中在“小微”層面,不同于過去著眼于大額交易的金融模式。互聯網金融能夠使得大量的、小額的單筆交易形成規模,并且能夠有效發揮其優勢,再加上有效的市場監管體制,長尾效應更加凸顯,使得普惠金融能夠合理、充分地發展。
其次,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使得傳統銀行面臨巨大挑戰。傳統金融機構經過較長期的發展,其業務模式、服務理念已經被固話,再加上制度約束及門檻的存在,導致傳統金融環境下,金融機構的創新意識較弱,創新動力嚴重不足。而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對傳統金融機構帶來了巨大的發展壓力,許多業務被互聯網金融機構侵占,傳統銀行的地位遭到一定的威脅。具體而言,第一,第三方支付方式的普及,使得銀行和客戶的聯系被斬斷,通過支付平臺直接進行資金交易,銀行不再是必要的參與者。第二,各種各樣的新型借貸模式的出現,使得傳統金融模式遭到沖擊,例如P2P網絡借貸、眾籌等平臺的出現,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融資難”的難題,但是所帶來的違約風險、信用風險也非常高。第三,余額寶等貨幣基金打破了傳統金融產品高門檻的歷史狀態,使得越來越多的民眾可以進行小額投資,獲得相應的利潤,但也顛覆了傳統銀行的融資業務服務。
再者,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弱化了傳統環境下形成的“馬太效應”。金融行業的最終目的在于實現經濟利益的最大化,這是無可厚非的。因此,傳統銀行的主要經營目的也在于提高經濟收益,傾向于將更多的資金投向大型企業等高端客戶,而中小型企業難以獲得融資服務?;ヂ摼W金融為弱勢群體提供了金融服務的可能性及機會,改變了客戶群結構。同時,互聯網金融以其自身的數據處理優勢,通過云計算及大數據,對大量的信息、客戶資信情況進行有效、合理地分析,能夠改善傳統金融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提高風控管理、控制的能力及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為普惠金融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最后,互聯網金融以其自身獨特的優勢,為傳統金融改革、普惠金融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動力。例如支付寶、微信等平臺退出的“搶紅包”、“領紅包”等活動,設置了虛擬場景,提高用戶參與度,但是其實質實際上在于帶動客戶綁定信用卡、借記卡賬戶。互聯網金融的便利、開放、快速等特點,降低了時間成本、交易成本等,能夠促進交流,符合普惠金融的發展。
三、互聯網金融促進普惠金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互聯網金融促進普惠金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互聯網金融產生的初始原因并不在于“普惠”,而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與傳統金融相比,互聯網金融因其自身特性及市場環境,存在多種風險問題,包括運營風險、技術風險及合規風險。
一方面,互聯網金融產生的初始原因并不在于“普惠”,而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對于普惠金融來說,傳統金融仍然是主力。雖然互聯網金融逐步倡導、推行普惠金融,但是從實際上來看,互聯網金融的覆蓋面尚未充分包含弱勢群體,主要對象是城市居民、中青年人等,弱勢群體所得獲得的互聯網金融服務仍然相對較少。因此,互聯網金融的“普惠”程度不高,有待提高、改善,才能更好地推動與普惠金融的互動發展。
另一方面,與傳統金融相比,互聯網金融因其自身特性及市場環境,存在多種風險問題,包括運營風險、技術風險及合規風險。首先,運營風險常見的有客戶信息安全問題、客戶信用風險等,并且在網貸行業中,存在網貸平臺安全問題、風控缺失問題、虛假交易信息等問題。其次,由于互聯網技術的特征,互聯網金融的技術風險不容忽視,近些年來,網站被篡改、信息系統漏洞等問題頻頻出現,導致互聯網金融行業秩序被擾亂。最后是合規風險。由于互聯網金融是一種新興產物,相應的法律法規體系尚未完整建立,法律規定的缺乏,導致互聯網金融行業嚴格缺乏監管,“非法集資”等行為不斷產生,對金融市場造成了一定的消極影響。
四、結語
在當前的時代環境下,普惠金融的發展是必然趨勢,是完善金融市場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在傳統金融的長期影響下,交易成本及道德風險是考量的重要標準,導致普惠金融的發展存在一定的阻力和困難??偠灾?,互聯網金融、傳統金融與普惠金融三者之間有促進作用,也有阻礙影響,必須合理對待三者之間的關系,加強互動,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 彭曉娟.普惠金融視角下互聯網金融發展之法律進路[J].法學論壇,2018,33(03):81-90.
[2] 錢娜,蔣微.互聯網金融、傳統金融與農村普惠金融的互動發展——基于蘇北農村普惠金融服務調研的分析[J].中國經貿導刊,2017(1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