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選派第一書記,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解決一些薄弱村軟、散、窮、亂等突出問題,加快農村扶貧攻堅進程的重要舉措,是改進機關作風、培養鍛煉干部的有效途徑。本文以訪談與實地調研的方式,根據成都市第五批駐村干部和都江堰市第七批駐村干部在都江堰市的實踐經歷,了解村“第一書記”工作現狀,研究“第一書記”在鄉村治理中如何發揮作用。
【關鍵詞】 鄉村治理 第一書記 扶貧
2015年4月,中組部、中農辦、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印發了《關于做好選派機關優秀干部到村任第一書記工作的通知》,向黨組織軟弱散的農村和經濟基礎薄弱的貧困村選派黨組織第一書記的工作在全國全面展開。通過訪談與實地調研成都市第五批駐村干部和都江堰市第七批駐村干部在都江堰市的實踐,了解村“第一書記”工作現狀。
一、“第一書記”在鄉村治理中的實踐
(一)以抓黨建為核心,發揮黨組織堡壘作用。一個村要想發展,就必須提高黨建工作水平,發揮好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一是抓社區黨員干部隊伍建設。通過村支兩委換屆,選齊配強社區干部,適時調整社區干部隊伍,優化新發展黨員結構;二是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開展“兩學一做”,帶頭參與社區黨組織活動,完善社區支委每周工作例會制、支部黨員每月一次工作學習例會制、每季度召開一次社員群眾壩壩會。從思想上、認識上、行動上促進社區黨員隊伍素質提高,大力提升基層自治能力;三是加強黨員教育培訓,以農民夜校、網絡平臺等載體為主,堅持開展扶貧攻堅專題培訓,進一步統一黨員干部思想,明確具體責任和考核機制。
(二)以特色產業為抓手,推動群眾脫貧致富。結合本地資源,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引領群眾共同致富。一是深化開展黨建引領扶貧。以“黨支部+黨員+貧困戶”精準方式多對一全覆蓋結對幫扶所有貧困戶,以黨員為骨干力量,大力向群眾宣傳扶貧脫貧政策、扶貧脫貧典型事例,針對貧困戶實際困難進行及時了解和反饋,動態化制定幫扶措施;二是采取“黨組織+公司+農戶”、“黨組織+合作社”等方式,整合資源,積極招引產業項目,發動群眾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壯大社區集體經濟,促進群眾增收致富。
二、“第一書記”在鄉村治理中的困難
(一)基層組織薄弱,干部干事激情較低。村干部準入門檻較低,導致部分村干部在思想、行動、執行政策上存在問題,基層黨組織建設相對滯后,不能適應當前農村發展的需求;村干部待遇和保障低,且缺乏有效激勵制度,干多干少一個樣,甚至多干多出錯還不如得過且過,干部干事熱情較低,無法安心開展紛繁復雜的農村工作,并造成目前社區干部后備力量嚴重不足的局面。
(二)黨員結構失衡,扶貧引領能力弱。黨員隊伍整體上存在“老、低、少”的現象,黨員平均年齡為50歲以上,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比80%左右,社區黨員隊伍年齡和學歷結構嚴重失衡,知識結構老化,跟不上時代發展和社會發展的要求,部分黨員思想封閉、觀念落后,既不能帶頭干,也不能做好其他村民的思想工作,部分黨員甚至連自身都是困難戶,在扶貧工作中力不從心,幫帶能力差。
(三)集體經濟薄弱,產業發展支持力度小。貧困社區要脫貧,歸根到底還是要靠發展產業來解決問題。在2016—2017兩年的扶貧中,都江堰市21個貧困社區把發展產業作為精準扶貧重要手段的社區極少,更多的是關注基礎設施建設或個體幫扶,社區集體經濟存在發展水平低、集體資產少、自主建設能力差等突出問題。扶貧項目資金籌集較困難,項目實施推進程序要求較復雜,審批手續繁瑣,實施落地較緩慢。
三、“第一書記”在鄉村治理中的對策建議
(一)帶好黨員隊伍,為“第一書記”提供治理資源。借鑒資陽市“三向遞進培養”計劃,嚴格發展黨員程序,切實把社區優秀人才、致富能手發展成黨員,不斷優化壯大黨員隊伍;建好用好“微黨校”、農民夜校,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抓好黨員量化考評和黨組織規范化建設,開展好黨員“五亮”活動和“旅游都江堰·你我同行”黨員志愿服務活動、黨員示范行動,充分發揮好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二)開展金融扶貧,為“第一書記”提供資金支持。傳統的“輸血”模式是資金支持,金融扶貧,主要通過金融政策來支農惠農,完善農村金融體系,為“造血”提供造血干細胞。一是農村小額信貸,針對有意愿回村創業的在外務工人員,探索“三戶聯保”,提供信用擔保的制度,簡化審批手續,落實貼息政策;二是發揮農村資金互助社作用,具有資金周轉快、使用效益高、扶貧效果顯著等特點,發揮該作用解決百姓借款困難的問題;三是加大扶貧專項資金的監督管理機制,做到嚴格資金使用,一心一意為村民。
(三)建立長效機制,為“第一書記”提供制度保障。選派機關優秀干部到村任第一書記,是作為干部交流掛職鍛煉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培養干部、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有效途徑。一是完善選拔機制。建議選拔熱愛農村工作、有農村工作經驗或有涉農方面專業技術特長的人,保證“第一書記”在任職期間,其在原單位的職務不得調整,防止因為擔任“第一書記”后失去了原單位的任職。二是全面培訓機制。組織任前培訓,從黨性修養和農村農業知識等方面進行系統培訓,讓“第一書記”提前進入角色。做到任職中的規范化培訓,讓“第一書記”有更高的平臺進行總結提升,組織去前幾批次“第一書記”幫扶村現場進行參觀交流。三是建立健全激勵機制,適度調整第一書記的待遇,對在扶貧工作中表現優秀的第一書記給予一定的獎勵。組織部門或原單位應該重用到基層鍛煉過的優秀“第一書記”,也是對今后的駐村任職干部的一種激勵。
【參考文獻】
[1] 周 群.人力資源開發理論視域下的“第一書記”扶貧政策分析[J].延邊黨校學報,2013(08).
[2] 薛祥偉.山東省選派“第一書記”基層扶貧的經驗與啟示——以菏澤市鄆城縣為例[J].理論與改革,2013(01).
作者簡介:唐艷(1989—),女,漢族,四川德陽,講師,社會工作碩士,單位:都江堰市委黨校,研究方向:基層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