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端蘭 李群慧
摘? 要:該文根據安慶市油菜生產實際,闡述了油菜輕簡節本高效栽培模式,介紹了油菜輕簡節本高效栽培技術,對安慶地區穩定發展油菜生產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油菜;輕簡;節本;高效;栽培技術;安慶市
中圖分類號 S565.4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23-0039-02
油菜是安慶市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常年種植面積10萬hm2,總產量21萬t,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占全市油料總面積和總產量的95%以上,居全省第1位。但油菜傳統的人工種植,播種、移栽和收獲需要大量勞力,費工費時,成本高,效益低,嚴重制約了油菜生產的發展。近年來,安慶市著力開展了以機開溝免、少耕為主的油菜輕簡節本栽培技術研究和試驗示范,積極探索油菜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并將配方施肥、化控化除、硼肥使用、綜合防治病蟲等高產栽培技術組裝配套,農機與農藝結合,形成了油菜輕簡節本高效栽培技術模式,使油菜栽培技術由高成本低效益向輕簡節本高效型轉化。
1 油菜輕簡栽培模式
1.1 機開溝免(少)耕人工撒播或機械直播 在水稻產區,以降低生產成本為目的,改以前稻田翻耕育苗移栽和打宕直播為稻田免少耕機開溝人工撒播或機械直播,機械開溝,機械收獲。即水稻收割后,利用板田直接施肥、播種,再機開溝覆土。這種模式是安慶市油菜輕簡節本栽培的主要模式,占水稻茬口油菜80%,占油菜總面積的50%以上。如2016年,在宜秀區羅嶺鎮該模式示范面積33.3hm2,品種為灃油737,平均單產2253kg/hm2,比常規栽培節本增收1200元/hm2。如果進一步加大投入,將配方施肥、化控化除、硼肥使用、綜合防治病蟲等高產栽培技術組裝配套,這種模式可以獲得更高產量和效益。如太湖縣花園鄉歷年萬畝油菜示范片都應用這種種植模式,平均單產在3000kg/hm2以上。
1.2 棉田套直播栽培 在棉花茬口,由于棉花生長后期枝葉繁茂,群體大,套栽油菜時用工多,運輸、移栽菜苗以及施基肥等極不方便,勞動強度大。這一模式改原來全面育苗移栽為棉田免耕套直播,即在棉花吐絮拾花后期將油菜直接套播在棉田內,成熟后機械收獲。如2014年望江縣華陽鄉棉田套直播栽培面積1hm2,平均單產2688kg/hm2,比移栽增效240元/hm2,有效地解決了勞動力緊缺和季節矛盾。
1.3 全程機械化栽培 在品種比較、機械播種密度、播期、播量、施肥等大量試驗示范的基礎上,確定了油菜機械化生產的最佳播量、密度、播期和最佳的施肥配比,形成了以機開溝免、少耕為主的油菜輕簡節本高效全程機械化栽培模式。即采取秸稈機械化粉碎還田、機械淺旋耕或免耕、機械精量直播,機械開溝、排灌、收獲,以及機械化防治病蟲草害等。通過機械化生產,實現減輕勞動強度,省工、省肥、省時,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油菜種植效益。據不同栽培方式生產成本及效益比較試驗,免(少)耕機開溝、機播、機械化收獲的全程機械化生產方式純收入最高。該模式主要應用于種植大戶連片種植油菜。據統計,2016年全市就有1052個大戶種植油菜,累計面積10853.3hm2,占10.85%。其中2~6.7hm2的種植戶838戶,面積3380hm2,6.7hm2以上的種植戶214戶,面積7473.3hm2。如桐城市種植大戶王海潮連片種植油菜66.7hm2,品種為灃油737,應用全程機械化栽培,平均單產達3252元/hm2,純收入達3000元/hm2以上,共增加收入16萬元。
2 油菜輕簡節本高效栽培技術
2.1 播種育苗
2.1.1 品種選擇 選用株高適中、抗倒伏抗裂角,植株緊湊,花期集中,產量高、含油量高,便于機械收獲的雙低油菜品種,如:豐油737、同油雜2號、浙油50、天禾油10號、天禾油11號等。
2.1.2 茬口安排 水稻茬安排中秈雜交稻,在水稻收獲前7d排水晾田,如遇干旱天氣,在稻收割前7d灌跑馬水潤田造墑。玉米、芝蔴、黃豆等旱地,地表要平整,沒有明顯的作物根、莖、雜草等影響機械正常作業。
2.1.3 施基肥 基肥用量為總施肥量的60%以上。其中磷、硼以基肥為主,輔助葉面噴施,氮肥和鉀肥60%作基肥,追肥40%。一般施三元復合肥(15∶15∶15)450~600kg/hm2或緩釋三元復合肥450kg/hm2,加尿素75~120kg/hm2、硼砂11.25~15kg/hm2,播種前均勻撒入土壤中。
2.1.4 適期播種 適宜播期為9月底至10月上、中旬,最遲不超過10月底。適宜播種期內,宜早不宜遲。播量3~5.25kg/hm2,遲播適當增加播量。具體根據播期、品種特性、土壤墑情、肥力等因素適當調整。一般成苗數在22.5萬~30萬株/hm2,10月下旬播種和墑情較差的地塊,要增加播量,確保密度達45萬株/hm2左右。
2.1.5 選擇適宜的播種方式 (1)人工撒播:前茬收獲后,將一定量的種子和基肥直接撒施于土壤墑情適宜的板茬地上,然后按一定溝距用開溝機開溝,將溝土均勻拋灑覆蓋在畦面上。(2)機械直播:一次完成淺旋耕、開溝作畦、施肥、播種、蓋土等作業,機械開溝作畦寬度應等于或略小于割臺寬度,便于機械收割。一般畦寬160cm左右,溝寬20cm,溝深15cm。機械播種時要求勻速行走連續作業,盡量避免中途停機,做到不漏播不重播。機播后要疏通溝系,清除碎土和雜草,確保溝溝相連,溝系暢通。
2.2 田間管理
2.2.1 防除雜草 直播油菜苗期和雜草滋生同步,解決草害是管理的關鍵。一是滅生性除草。在水稻收獲后油菜播種前3~5d,用滅生性除草劑草胺膦水劑、敵草快或百草枯等全田噴霧,2~3d內稻田雜草基本枯萎,再施基肥播種。二是封閉除草。在播種蓋土后,出苗前,用90%禾耐斯750mL/hm2或96%異丙甲草胺1500mL/hm2或35%一鋤1050g/hm2對水噴施,進行土壤封閉。如遇干旱,施藥前要溝灌淺水,讓土壤濕潤,形成除草劑藥膜,提高封閉效果,又可種子吸足水份促進出苗。三是苗后除草。禾本科雜草,用10.8%高效蓋草能乳油900~1050mL/hm2兌水噴霧;闊葉雜草,用75%龍拳150~225g/hm2兌水噴霧;混合型雜草,將2種藥劑混配兌水噴霧。做到藥量準確、噴霧均勻,不漏噴不重噴。油菜抽苔后要謹慎用藥,防止藥害。
2.2.2 合理追肥 一是定苗后看苗追施苗肥1~2次,用人糞尿4500~7500kg/hm2澆施或雨前施尿素75~120kg/hm2。二是重施臘肥。12月下旬至1月上中旬越冬期,追施尿素82.5~97.5kg/hm2,氯化鉀45~75kg/hm2,與豬牛欄糞等土雜肥混合施于油菜根部。三是穩施薹肥。油菜抽薹5cm左右時(1月下旬至2月中旬),追施尿素90~150kg/hm2。長勢差的薹肥要早施重施。四是根外噴肥。于薹蕾期,用硼砂1500g/hm2用40℃熱水溶解或禾豐硼450g/hm2或速樂硼600g/hm2,兌水600~750kg/hm2,在晴天傍晚均勻噴施。硼肥要早施,噴后4h內遇雨應重噴,防止花而不實。在角果發育期,用磷酸二氫鉀3000g/hm2或黃腐酸葉面肥375g/hm2兌水900~1500kg/hm2噴霧,長勢差、葉片發黃的田塊,再加兌尿素7.5~15kg/hm2混合噴施。
2.2.3 防治病蟲害
2.2.3.1 蚜蟲 苗期有蚜株率達10%,蟲口密度為1~2頭/株,開花期10%的莖枝花序有蚜蟲,蟲口密度每枝3~5頭時,分別用40%樂果乳劑或2.5%溴氰菊酯或吡蟲啉10%可濕性粉劑或吡蟲啉5%乳油,兌水噴霧。結莢期,用20%滅菌酯或2.5%溴氰菊酯噴霧防治。
2.2.3.2 菌核病 用咪酰胺、腐酶利、多菌靈、克菌靈等藥劑,于油菜初花期噴第1次藥,7~10d后用第2次藥。用藥時要兌足水量噴粗霧,從花到基部莖桿都要噴到,使植株外表形成藥劑保護層。有條件的可用無人機噴藥防治。
2.3 適時機械收獲
2.3.1 收割時期 掌握好機械收割時期是提高機收質量的關鍵。偏早收割,油菜沒有完全成熟,菜籽過嫩,含油量低,脫粒困難,清選損失大。偏晚收割,菜籽成熟過度,容易裂果,損失也大。采用聯合收割,一般成熟度達90~95%,油菜莖桿和果莢顏色呈黃色或褐色,成熟度基本一致時收割。應盡量利用晴天早上8—11時或下午4時以后收割,避開中午氣溫高造成果莢開裂,浪費嚴重。一般機收期比人工割曬推遲4~5d。
2.3.2 收割方法 一是聯合收獲。收獲、脫粒、清選、桔桿粉碎等一次性完成,省工省時,效率高,1h可收2~2.7 hm2。適合于株型中等、成熟度基本一致的油菜收割。二是分段收獲。先將油菜機械或人工割倒,待油菜充分后熟5~7d后,再用機械脫粒收獲。這種方式不受成熟度差異的影響,但相對費工耗時,撿拾脫粒時碰撞損失較大。對育苗移栽、植株高大、成熟度不一致田塊,可采用分段收割。
3 結語
提高油菜生產的機械化水平,是解決油菜種植難題、保障油菜產業持續發展的一大關鍵。以機開溝免、少耕為主的油菜輕簡節本高效全程機械化栽培模式,節本增效,值得在生產中大面積推廣和應用。但在生產實踐中,必須抓住播種、田間管理、適時機械收割等關鍵技術環節,同時將選擇優良品種、配方施肥、化控化除、硼肥使用、綜合防治病蟲等高產栽培技術組裝配套,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油菜種植效益。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