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勝寶 李英 諶國鵬 王風敏 習廣清 孫曉敏 薛艷 張成兵
摘? 要:漢油7號是漢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以用自育的細胞質雄性不育系漢3A與恢復系4R雜交選育的甘藍型雜交油菜品種,具有產量高、適應性廣、植株較矮、熟期較早、抗病、抗倒、含油量高等優點。該文介紹了漢油7號的選育經過及主要特征特性,并提出了其高產栽培技術。
關鍵詞:雙低油菜;漢油7號;選育;利用
中圖分類號 S565.4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23-0041-02
選育高產、雙低(低芥酸、低硫苷)優質油菜新品種是增強油菜產業競爭力,順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重要舉措[1]。自20世紀90年代起,漢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在早期育種的基礎上,引進了多個優良種質資源進行油菜新品種選育。通過自育的細胞質雄性不育系漢3A與恢復系4R雜交配組,選育出了甘藍型雜交油菜新品種漢油7號。
1 選育路線和過程
1.1 不育系漢3A的選育 漢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于2003年用312B與中雙9號雜交后,2004年F1選優良單株自交,并進行品質分析,保留雙低單株。2005年春天選用F2代優良單株做父本與312A雜交,2006年春天在雜交后代中選不育程度較好、綜合性狀優良的不育單株與F3代中優良單株繼續回交,直至2011年連續回交6代選育而成穩定不育系定名為漢3A。相應回交父本至F8代,定名為漢3B。該不育系不育徹底、不育性穩定,植株較矮,綜合性狀優良,高抗倒伏,熟期適中,品質優良,芥酸0.00%,硫甙19.42μmol/g(餅),含油量44.57%。選育過程如圖1所示。
1.2 恢復系4R的選育 漢中市農科所2003年起從湘油雜2號經過大田自由授粉后代中連續自交7代,并經恢復性鑒定,品質、抗性、熟期綜合性狀篩選,于2010年選育出雙低細胞質雄性不育恢復系。該恢復系恢復性好,性狀穩定,植株較矮,綜合性狀優良,熟期較早,抗倒伏,配合力高,品質優,芥酸含量0.13%,硫甙含量27.36μmol/g,含油量42.87%。選育過程如圖2所示。
1.3 漢油7號的選育 漢油7號是漢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用自育的細胞質雄性不育系漢3A與恢復系4R雜交配組選育的甘藍型雜交油菜品種。2015—2017年在陜西南部冬油菜區進行多點區域試驗表現優良,產量水平高,適應性廣,植株較矮,熟期較早,抗病,抗倒,含油量高,選育過程如圖3所示。
2 漢油7號的主要特征特性
2.1 豐產性 2015—2017年在陜西省南部冬油菜區進行多年多點的區域試驗,表現出了豐產性好、穩產性好、適應性強、抗逆性好、品質優、熟期較早等諸多優點。
2.1.1 產量 2015—2017年連續2年參加陜西省陜南灌區油菜區域試驗,第1個生產周期平均單產2729.4kg/hm2,比對照秦優10號增產5.19%,居試驗第3位;第2年個生產周期平均單產3070.35kg/hm2,比對照秦優10號增產7.50%,居試驗第2位。2個生產周期平均單產2899.95kg/hm2,比對照秦優10號增產6.35%。
2.1.2 植株特性 屬甘藍型半冬性細胞質雄性不育三系雜交種。幼苗半直立,子葉腎臟形,苗期葉橢圓,有蠟粉,葉綠色,頂葉中等,有裂葉3~4對,莖綠色,花黃色,花瓣側疊。種子黑褐色,近圓形。角果斜上生,中長、中寬;籽粒黑褐色,抗倒性強。密度30萬株/hm2時株高158.6cm,一次有效分枝數6.72個,勻生分枝類型,單株有效角果數249.17個,每角粒數18.43粒,千粒重3.93g。全生育期224d,比對照秦優10號早熟2d。
2.2 品質 經陜西省雜交油菜中心品質檢測:2015—2016年度芥酸含量0.07%,硫苷含量29.43μmol/g,含油量45.35%;2016—2017年度芥酸含量0.89%,硫苷含量27.47μmol/g,含油量45.44%。2年平均:芥酸含量0.48%,硫苷含量28.45μmol/g,含油量45.40%。
2.3 抗病性 經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病圃誘發鑒定:2015—2016年度菌核病抗病鑒定為高抗;2016—2017年度菌核病抗病鑒定為低抗。2年綜合菌核病抗性為中抗。
3 栽培技術要點
3.1 播期、播量及密度 適期早播、培育壯苗、合理密植[2]。直播可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中旬播種,育苗移栽在10月底至11月初,苗齡控制在35d左右;直播4.5kg/hm2,移栽1.5kg/hm2;直播30萬~45萬株/hm2,育苗移栽9萬~12萬株/hm2。
3.2 施肥 施肥時,應按照施足基肥、早施苗肥、補施臘肥、必施硼肥的原則[3]進行科學施肥。同時,增施磷、鉀肥。一般每hm2施尿素225~270kg,過磷酸鈣50kg或磷酸二銨225~300kg,鉀肥和硼肥可根據土壤情況適量補施,一般施硼肥7.5~11.25kg/hm2。
3.3 田間管理 1~2葉期及時間苗,3葉期及時定苗,育苗移栽時苗齡35d左右及時移栽;播后開好“三溝”防止漬、澇害;苗期用草除靈等除草劑除草;5葉期以前以防治蚜蟲為主,兼治菜青蟲等蟲害,花期采用菌核凈等防治菌核病。此外,可根據情況噴施3%硼砂水溶液防止缺硼而造成“花而不實”[4]。控旺促弱,確保苗強苗壯,對旺長田塊及時用多效唑進行控苗,對弱苗田塊及時補肥促長。
3.4 適時收獲 及時收獲、打曬,避免因天氣原因引起發霉變質,造成產量損失。
參考文獻
[1]岳緒國,顧炳朝,唐澤慶,等.適合全程機械化作業油菜新品種鎮油5號的選育實踐與思考[J].江蘇農業科學,2010(3):113-115.
[2]徐勇,徐福海,劉松,等.浙雙6號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種業,2005(12):67.
[3]李莓,陳衛江,范連益,等.甘藍型雜交油菜新品種豐油730的選育[J].湖南農業科學,2008(6):19-20,29.
[4]岳緒國,顧炳朝,楊軍,等.雙低油菜新品種鎮油7號的選育與利用[J].江蘇農業科學,2015,43(1):90-91.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