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俊杰
摘? 要:該文介紹了安徽省水果業發展現狀,分析了存在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主要包括: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強化信息與技術服務、創新生產與經營模式等。
關鍵詞:水果生產;現狀;問題;對策;安徽省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23-0047-02
經過近些年的快速發展,安徽省水果產業發展到了供需基本平衡的新階段,風險與機遇并存。為了促進全省水果產業健康發展,安徽省農技推廣總站通過問卷調查和實地調研等方式,對部分水果主產市、縣水果業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進行了調研,通過匯總與歸納分析,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為有關決策部門及農戶提供參考。
1 安徽省水果生產現狀
1.1 面積與產量 根據統計年報,2017年全省園林水果面積達14.21萬hm2,總產323.35萬t,分別比上年增加7.30%和5.90%。其中梨面積3.87萬hm2,產量118.07萬t;蘋果1.36萬hm2,產量37.87萬t;柑桔0.34萬hm2,產量2.64萬t;葡萄2.19萬hm2,產量50.75萬t;桃5.75萬hm2,產量110.68萬t;西甜瓜及草莓面積19.50萬hm2,總產754.59萬t。全省瓜果面積總計33.71萬hm2,總產達1077.94萬t,面積與總產均呈上升趨勢。按全省常住人口6254.8萬計算,人均瓜果172.34kg,低于全國2016年人均199.15kg的水平。總體來看,安徽省水果產生仍有一定的發展空間,但受全國大市場的影響,常規水果的供應量已接近飽和。
1.2 主要特點
1.2.1 應時鮮果發展較快 2011年以來,全省梨、蘋果、柑桔等傳統水果面積穩定略減,但應時鮮果發展較快。2017年全省應時鮮果總面積比2011年增加3.07萬hm2,年均增加5116.67hm2,主要品種有葡萄、桃、石榴、獼猴桃等。其中,六安市發展最快,2016年全市水果2.37萬hm2(其中桃1.39萬hm2),比2012年增加1.74萬hm2,增長2.77倍。應時鮮果地域優勢明顯,與休閑農業結合緊密,效益提升快,受國內及國際市場沖擊較小。
1.2.2 先進適用技術得到廣泛應用 大苗建園、設施栽培、簡化修剪、避雨栽培、病蟲害綠色綜合防控等適用技術得到了大力推廣,生態果園、水肥一體化、機械化作業等先進技術已是水果生產的主導技術,集成配套標準化生產技術模式已成為了水果生產技術的發展趨勢。技術進步,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和勞動強度,提高了果品品質,而且提高了生產效率,增加了水果業經營效益。
1.2.3 規模種植不斷擴大 自2011年以來,安徽省水果生產面積增加3.07萬hm2,其中70%以上是由水果公司、家庭農場、水果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經營,種植規模顯著增加。多地出現了生產基地面積在70hm2以上的水果經營公司;金安區面積70hm2以上的水果大戶有16戶,單個主體種植水果面積最大的超過140hm2。同時,公司、大戶、協會等新型主體快速發展,2017年全省水果類專業合作社已達1836個。
1.2.4 經濟社會效益顯著 水果產業的發展,在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合理利用了自然資源,促進了農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和優化。二是促進了農民持續增收。按水果產地平均收購價4.0元/kg估算,目前全省水果平均產值9.1萬元/hm2,產值較高的長豐草莓達到36萬~48萬元/hm2,經濟效益十分顯著。三是實現了農旅融合發展,瓜果采摘園、水果觀光園等蓬勃興起,促進了旅游生態文明建設。
2 主要問題
2.1 基礎設施不配套 全省多數山地果園道路、排灌等基礎設施陳舊、簡陋,不完善,不配套。果園灌排設施配套比例僅占15%,滴灌設施更少,預計不到3%。大多經營主體資金投入有限,果園建園質量不高,存有隱患。水果冷鏈、貯藏、加工裝備不配套,運輸、貯藏和加工能力有限。
2.2 技術應用不到位 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到位率較低,主要表現為優質果率偏低、病蟲害防治成本偏高、單位面積果園用工量偏高,獼猴桃等新樹種病害防治技術不完善等。出現這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一是農村青壯年勞力不足,留守人員技術接受能力有限;二是部分新型經營主體專業技術人員不足,新技術應用投入少;三是設施設備不配套,建園質量不高,成本和效益偏低,制約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四是從事水果技術研究、推廣人員有限,技術力量薄弱,新技術集成配套與指導服務不夠。
2.3 種苗管理有待加強 安徽省地處南北果樹交界地帶,栽培的樹種較多,同一果樹品種在南北不同地域性狀表現差異較大。由于缺乏專項經費等原因,農業推廣部門對新品種的引種、區試、配套技術研究不夠系統,多年持續跟蹤觀察工作不夠細致,導致農業推廣部門很難站在公正立場為企業或農戶提供權威的品種信息服務。另外,有關部門對種苗經營企業監管也不到位,市場上果樹種苗的品種純度、苗木質量、病蟲檢疫、企業信譽及配套技術等難以得到保障。如銅陵梧桐樹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盲目引進柑橘、油桃等品種,因不適應本地氣候,幾乎100%死亡,直接導致百萬元的經濟損失。其他因種苗而發生的零星糾紛也時有發生。
2.4 產業發展風險高 相對而言,水果業屬技術、勞動、資金密集型產業,存在一定的市場風險、自然災害風險和技術風險。2016年,安徽省部分地區曾出現了水果滯銷狀況。2017年,水果主產區碭山,水果價格也出現了較大程度下滑。在當前水果供應趨于飽和、且勞力成本不斷上升的背景下,盲目發展風險較大。據有關專家推測,企業經營水果生產的盈虧平衡點很高,在產值6萬元/hm2左右。部分企業或大戶存有快賺錢、賺大錢的念頭,缺少科學規劃,發展規模過大,品種選擇或搭配不當,導致經營風險加大。
3 對策建議
3.1 加大投入力度,深化水果示范園建設 各級政府部門應加大對水果優勢區域的投入,加強果園道路、灌溉等基礎設施建設,把冷鏈運輸、貯藏等設施設備納入財政補貼,增加對地方品牌宣傳保護、技術研發推廣的專項投入。進一步深化水果示范園創建,打造精品示范園區,創建水肥一體、設施配套的生態果園。示范園應建管結合,多年跟蹤扶持,充分發揮其示范、培訓、引領作用,持續推動水果業發展。
3.2 提高服務水平 一是信息服務。農業部門應加強市場信息、技術信息、品種信息的采集、分析、預測,為政府決策和市場經營主體提供行業發展參考信息。二是技術服務。以標準示范園創建為抓手,強化技術的組裝配套,加強技術的培訓指導,提升果業生產加工的技術水平。農業部門應列出專項經費,開展品種區試工作。由技術推廣部門負責,系統性開展品種引進、區試、技術配套與推廣工作。三是金融服務。開展優惠貸款和政策保險服務,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3.3 加強監管 一是加強果樹種苗管理。加大果樹新品種的引進篩選工作,制度化、系統化、科學化開展新品種的區域試驗,實行果樹品種登記備案制度,規范種苗市場管理。二是加強水果生產加工質量安全監管,提升企業誠信意識,確保食用安全。
3.4 加大科技創新力度
3.4.1 科研創新 科研院校要在品種引進與選育、無毒苗木生產、土壤管理與施肥設計、配套機械設備引進研發上加強創新,集成配套可復制推廣的標準化、簡易化技術模式。主攻方向是果品的安全、優質、高產、高效和果園的可持續健康發展,為安徽省水果企業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與保障。
3.4.2 企業創新 企業要在經營模式上創新,實現商品生產、休閑旅游、保健養老多功能結合,培育品牌,形成特色,增強市場競爭能力。為了降低風險,規模較大的企業,在銷售上要與大型果品銷售公司加強合作,按標準生產,以銷定產;在生產上,要按照每1個生產單位低于0.34hm2的模式,進行承包管理,提高技術到位率與生產管理水平。
3.4.3 技術推廣創新 農業部門要針對經營主體的變化,在技術推廣、信息服務上創新,增強技術指導的準確性、針對性。在體制機制上創新,鼓勵專業技術人員到公司、大戶或協會等新型經營主體兼職,開展有償技術服務。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