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劍權 戴麗玲

摘? 要:在香榧生產中,由于其生長慢、始果遲的特性,普遍存在早期多年無產量,收益遲、投資期長的問題,已成為制約香榧產業發展的一大瓶頸。該文根據香榧具有樹冠擴張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產量、增加產量的特點,提出了計劃密植栽培模式,并制定了相應技術標準。
關鍵詞:香榧;計劃密植;栽培模式
中圖分類號 S79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23-0051-02
香榧是一種珍貴的果樹,分布范圍小、保有數量少、生長緩慢、壽命極長。其果實營養豐富,主要用于炒食,香酥松脆,深受消費者歡迎,銷售價格高,生產收益好。黟縣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幾個香榧主產地之一,有“千峰佳木,萬壑榧林”之譽,悠久的栽培歷史、豐富的品種資源,加上優越的生態環境,造就了黟縣香榧卓越的品質,于2017年獲得農業部地理標志認證。當前,香榧栽培已成為黟縣特色產業,是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抓手。
但在香榧生產中,因香榧生長緩慢,早期很長時間無產量,普遍存在收益遲、投資期長的問題,已成為制約香榧產業發展的一大瓶頸。為有效克服這一障礙,破解這一難題,筆者開展了香榧計劃密植栽培模式的研究,可很好解決早期產量低的問題,大幅提升香榧幼齡期單位面積產量、效益。
1 模式的提出
1.1 生長特性 香榧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生長緩慢、壽命極長,生長壽命幾百年,長者上千年。香榧結果遲,一般嫁接后10年左右才開始結果。但樹冠并未充分擴張,便已開始結果投產,隨著樹冠擴大,產量逐步增加,至少25年后樹冠才基本充分擴張、定形。
1.2 現行栽培方式的缺陷 生產實際中,大多為稀植栽培模式,是按照果樹長成的樹冠大小確定相應的栽植株行距,一次栽定,栽植密度一般株距為3~4m,行距為4~6m。通過調查安徽黟縣,浙江諸暨、嵊州大量不同樹齡香榧的生長、結果情況,以株行距4m×5m,500株/hm2為例,匯集、歸納了“2+5”的嫁接苗(砧木2年+嫁接后5年,下同),栽后樹冠擴張、產量情況如表1。由表1可知,香榧樹體生長、樹冠擴張非常緩慢,按一次栽定的模式,早期好多年香榧樹實際所占面積比例很小,果園空間嚴重浪費;造成果園前期單位面積產量極低,且持續時間長;土地利用率低,產出效率低。同時,正因為果園空間大,雜草生長多,更影響了香榧樹正常生長,加大了果園管理難度,增加了管理成本。
2 模式的技術標準與要求
2.1 模式技術標準 根據香榧生長結果特性,結合自然本地條件和栽培管理要求,本文提出了香榧計劃密植栽培模式。其技術標準如下:選用“2+5”以上的優質、良種嫁接苗,建園時按照2m×2.5m的株行距(2000株/hm2)栽植,到第1次封行、郁閉時(約栽后12~15年),進行第1次間移,間移50%留成2.5m×4m的株行距(1000株/hm2);到第2次封行、郁閉時(約栽后18~20年),進行第2次間移,間移50%留成4m×5m的株行距(500株/hm2),定案。
2.2 相關技術要求 適用香榧計劃密植栽培模式,應具備一定的條件,有相應的技術要求。一是投資能力強,要有足夠的建園資金,確保計劃密植栽培模式建園的投入;二是建園條件要好,包括氣候適宜、交通便利、地勢平坦、土層深厚、排灌方便等,以滿足香榧速生高產的栽管要求;三是建園標準要高,包括選用優良品種、優等苗木、高標準整地、深挖定植穴、施足基肥;四是做好高標準的幼園管理,確保速生早產、高產高效,尤其要做好整形修剪,合理控制樹形樹冠。
3 經濟效益分析
3.1 建園投資 計劃密植栽培模式的建園,每hm2苗木用“2+5”的優質嫁接苗(以“2+5”的嫁接苗現行價每株60元計)2000株需12萬元,整地、肥料、栽植約9萬元,建園共投資21萬元。而現行栽培方式的建園投資,每hm2苗木500株需3萬元,整地、肥料、栽植約4.5萬元,建園共投資計7.5萬元。計劃密植栽培模式建園投資,每hm2多出16.5萬元,是稀植栽培方式建園投資的2.8倍。
3.2 生產農本 香榧栽培生產每年的成本,主要包括當年的農資、管理用工以及土地租金等,2種栽培模式,總成本相差不大,尤其在幼樹期。
3.3 產量、收益 香榧計劃密植栽培的早期產量大幅提高,表現出顯著增產、增收效果見表2。
通過表2,可測算出第1次間移(栽后12a)的總產量,稀植模式、計劃密植模式分別是30000kg/hm2、120000kg/hm2;第1次間移后到第2次間移(栽后18a)的6年,稀植模式、計劃密植模式分別是88500kg/hm2、177000kg/hm2(間移后的2年,產量會因株數驟減而減少,已計減)。兩段相加,前18年稀植模式總產118500kg//hm2,計劃密植模式總產297000kg//hm2,后者是前者2.5倍,增產、增收效益顯著。
綜上分析,香榧計劃密植栽培模式,建園投資明顯增加;建園后常規栽管的成本,兩者相差不大;產量和收益,計劃密植模式大幅增加,在幼園期(栽后5~20年)更為顯著。
4 結論
由本研究可知,香榧計劃密植栽培速生早產,前期產量成倍提升,單位面積效益大幅提高,具有早收益、高收益的良好效果,同時極大地提升了土地利用率、產出率。生產同量的香榧,所占用的耕地面積大幅減少,單位面積的農資、用工及管理費用顯著節約,成本價格降低。
參考文獻
[1]韓寧林,王東輝,韋金輝,等.香榧早實豐產的栽培模式及主要技術措施[J].林業科學研究,2006,19(5):567-573.
[2]吳連海,吳黎明,倪榮新,等.香榧栽培經濟效益分析[J].浙江農林大學學報,2013,30(2):299-303.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