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圍繞淮北市烈山區畜牧養殖業的發展現狀及問題,結合多年的工作實踐,提出針對性的發展措施,為推動當地畜牧養殖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畜牧養殖業;問題;發展措施
中圖分類號 F326.3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23-0052-02
當前,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畜牧養殖業及畜產品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畜牧養殖業正處于從傳統養殖模式向現代化、生態化、標準化、品牌化轉型的關鍵時期。特別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因為環境治理需要,傳統的粗放型、分散型、密集型的養殖模式瀕臨退市。畜牧養殖業是淮北市烈山區傳統農業的支柱產業,在烈山農業發展中占比很大,一度成為烈山農業的優勢產業,對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發揮了積極作用。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不斷追求和對畜產品消費觀念的改變,我國逐步調整了農業發展結構,對環境治理工作越來越重視,烈山區的養殖業正逐步萎縮。目前,烈山區畜牧養殖業產值在全區農業總產值中的占比已由2015年的52.5%下降到25%。受養殖環境治理、重大動物疫情等多方面影響,烈山區畜牧養殖業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從長遠發展看,保護環境推動養殖業從量到質的轉變將是正確的方向。
1 烈山區養殖業現狀
烈山區位于安徽北部,是淮北市的南大門,2008—2012年隨著農業政策調整,畜牧養殖業發展進入快車道,規模養殖比重最高時達到90%以上,年養殖總量在全市首屈一指,給當地農業經濟帶來新的發展生機,帶動了農民就業和增收。2013—2016年烈山區畜牧養殖業在穩定中前行,但因養殖成本居高不下、市場消費疲軟以及價格等因素影響,養殖總量逐漸減少。2017年以來,隨著我國環境治理工作的大力實施,養殖業面臨新的發展問題,很多養殖企業因地理位置、養殖環境不達標、污糞處理排放等問題被迫關停。
目前烈山區規模養殖呈下降態勢。政策層面導向鼓勵現有規模養殖企業,積極轉變傳統養殖方式,依靠和引進先進科學技術,在生態化、標準化、品牌化等方面增加投入,積極對接鄉村振興戰略,圍繞產業興旺發展、生態循環和環境友好型農業,提高產品質量,打造一批具有現代化生產管理水平的品牌化養殖業及其產品,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 烈山區養殖業面臨的問題
2.1 養殖環境不達標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成為了發展農業經濟的重要導向,發展環保型農業已經迫在眉睫。傳統養殖業對環境影響大,無論是個體養殖還是規模化養殖,都缺乏有效的環保措施,即使具備環保設備,也因降低養殖成本的需要而較少使用,導致養殖場(戶)周圍氣味難聞,養殖廢棄物隨意排放,不僅影響鄉村居民生活和河道、湖泊水質,也給環境治理造成嚴重后果。
2.2 養殖業標準較低 在傳統養殖模式中,養殖戶過分追求利益最大化,隨意增加養殖量,提高養殖密度,飼料營養配比不足,衛生防疫、生產管理等工作粗放,養殖環節缺乏行業生產自律性,日常監管力度不足,養殖業標準化程度低,養殖企業向市場提供的畜產品存在風險隱患。
2.3 養殖模式滯后 傳統養殖模式追求的是規模和產量,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無論是個體養殖還是規模養殖,養殖場地選擇、養殖場舍布局、消毒防疫措施、衛生環境管理等方面都不科學、不規范,導致季節性養殖風險較高。養殖模式的落后和管理隨意性是養殖成本增高的隱性因素。
2.4 養殖業品牌化缺乏 現有養殖戶一般是重生產輕品牌,忽視對自身養殖企業及其畜產品品牌的培育。銷售環節一般由固定的經紀人統銷,形成了簡單的市場產銷鏈條。缺乏品牌化的畜產品在當地和上海、浙江、江蘇等大中城市銷售時不具備競爭優勢,無法進入高端市場。
3 烈山區養殖業發展措施
3.1 加強養殖產業專題研究 圍繞新時代農業產業興旺和環境保護的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對養殖基地選址、養殖規模控制、技術力量保障、環境保護與無害化處理、動物衛生防疫、養殖廠區結構布局等方面,做好充分的調研保障,為養殖業發展提供政策指導建議。
3.2 全面提升養殖標準化 目前,我國對養殖業制定的國家標準和地方標準相對完善,不同養殖行業都有相應的生產、管理、技術等現行標準。養殖企業要嚴格按照標準開展生產管理,規范產地環境,科學使用獸藥和添加劑,提升免疫水平,嚴格控制休藥期上市,杜絕使用違禁藥物和添加劑,加快產地可追溯體系和企業自檢體系建設,推行養殖全程記錄模式,建立完善養殖標準化體系。
3.3 做大做強養殖業品牌 依托淮北市“優農”計劃,鼓勵養殖企業實施養殖業品牌行動,激發企業積極性和創造性,培育優質品牌,引領產業發展。鼓勵中小企業在生產、管理、技術、防疫、環保等方面聯合,引導養殖企業與農業高校、養殖業科研機構協作。政府、農業部門和行業協會要多層次、多渠道向市場推介優質畜產品,提升畜牧業品牌影響力。
3.4 積極發展環境可持續的養殖業 生態環境是發展養殖業的先天基礎,新時代養殖行業要緊緊圍繞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可持續發展、無害化發展以及節約發展的基本要求,促進人、畜禽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促進養殖業與環境的良性循環,最終實現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和污染物零排放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李真.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實施畜牧業標準化建設的問題與探討[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4(7-8):84-85.
[2]李真.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問題及措施探討[J].安徽農學通報,2017,23(7):146-147.
[3]佘宏,佘斌.淺談發展生態循環畜牧業的重要性[J].當代畜禽養殖業,2016(10):57-58.
[4]程定文.加快安徽省合肥市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思考與建議[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7,38(4):45-46.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