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瑜紅 徐善忠 梁景晟 鐘齊剛 徐紹益 尹睿

摘? 要:試驗研究了超低容量噴霧法不同藥液量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安全性,并與常規電動噴霧器噴霧進行比較,為大面積推廣應用超低容量噴霧法防治水稻病蟲害提供科學依據。結果表明:采用超低容量噴霧法防治水稻紋枯病切實可行,施藥效率高,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關鍵詞:超低容量噴霧法;紋枯病;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 S435.111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23-0066-02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概況 試驗設在江西省泰和縣冠朝鎮社下村,試驗田為常年種植水稻田,肥力中等,灌溉方便,已實施田園化,四周種植作物都為水稻,各示范小區的土壤、栽培管理、肥水條件等基本一致,與當地農業生產實際相符。
1.2 試驗藥劑 25%氟環唑懸浮劑,巴斯夫植物保護有限公司生產,市售。
1.3 施藥器械 XYX-801型六旋翼植保無人機,深圳市鼎天高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明輝牌3WBD-16型背負式電動噴霧器,工作壓力為0.2~0.4MPa,浙江臺州路橋明輝電動噴霧器有限公司生產。
1.4 試驗方法 試驗設計如表1所示。處理1~4均用25%氟環唑懸浮劑制劑量420g/hm2,處理1~3分別施藥液量7.5、11.25、15L/hm2,處理4施藥液量450L/hm2。處理1~3采用超低容量噴霧法,使用六旋翼植保無人機進行施藥,型號為XYX-801;處理4采用3WBD-16型背負式電動噴霧器兌水450L/hm2進行均勻噴霧。于9月5日施第1次藥,9月20日施第2次藥,共施藥2次。第1次施藥時水稻處于孕穗末期,第2次施藥時水稻處于齊穗期。
1.5 調查時間和方法 于第2次施藥后10d(9月30日)調查1次藥效,共調查1次。采用對角線5點取樣法,以株為單位,每點調查相連5叢水稻,共25叢,記錄總株數、病株數和病級數。
病情分級按以下標準進行:0級:全株無病;1級:第4葉片及其以下葉鞘、葉片發病(以頂葉為第1葉片);3級:第3葉片及其以下葉鞘、葉片發病;5級:第2葉片及其以下葉鞘、葉片發病;7級:劍葉葉片及其以下葉鞘、葉片發病;9級:全株發病,提早枯死。
1.6 氣象資料 施藥當天(9月5日)晴天多云,平均溫度27.8℃,相對濕度53%。9月20日,晴天多云,平均溫度24.1℃,相對濕度51%,施藥當天及試驗期間天氣正常,無惡劣天氣。
2 結果與分析
在施用相同藥劑及相同劑量的情況下,于水稻孕穗末期和齊穗期各施1次藥,4個處理對水稻紋枯病均有較好的防效,但不同的藥液用量對紋枯病的防效差異較大。采用超低容量噴霧法對紋枯病的防治效果隨著藥液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處理1、2、3,對紋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別為75.06%、80.42%、84.20%。處理4對紋枯病的防治效果為81.83%。以處理3防效最好,處理4防效次之,處理2防效第三,處理1防效第四。
試驗藥劑對水稻生長安全,對非靶標生物影響不明顯。藥液濃度對水稻安全,未見藥害等不良影響。
3 小結與討論
3.1 超低容量噴霧防治效果好 采用超低容量噴霧法施藥,施藥時離水稻頂部1.2~1.5m,植保無人機旋冀向下產生的巨大氣流直接將藥液壓迫施于作物葉片正反面及莖基部,霧流上下穿透力強,飄移少,霧滴細且均勻,對病蟲害的防治效果好。
3.2 超低容量噴霧減少藥液用量 根據現場觀察和飛防手反映,采用超低容量噴霧法施藥,每hm2用藥液量7.5L,由于藥液量少,不好操作,飛行速度偏快,藥液分布不均勻,對防治效果有一定的影響;每hm2用藥液量11.25L,操作起來剛好;每hm2用藥液量15L操作起來時間充裕,施藥均勻。
3.3 超低容量噴霧效率高 利用植保無人機超低容量噴霧施藥防治病蟲害,667m2田塊施藥時間為1min左右,傳統背負式電動噴霧器施藥667m2田需要35min左右。與傳統的施藥方式相比,超低容量噴霧法工作效率高、勞動強度小,既防治了病害,又解決了新形勢下勞動力轉移后農村勞動力緊缺的突出問題,有利于土地流轉后適度規模經營大面積防治病蟲的需要,有利于專業化統防統治的發展。
由試驗結果可知,使用25%氟環唑懸浮劑制劑量420g/hm2,采用超低容量噴霧法防治水稻紋枯病切實可行,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施藥效率高,勞動強度小,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推廣前景。大面積使用時,為確保防治效果,建議每hm2用藥液量11.25~15L,采用超低容量噴霧法施藥,于水稻紋枯病發病前或發病初期開始噴施,連續噴施1~2次,間隔期為7~10d。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