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丹 方鴻國 王蓉 張來振

摘? 要:以施用傳統農家肥為對照,研究了農業有機廢棄物制成的生態肥、商品有機肥、微生物肥等不同肥料配施無機肥對淮山藥生長及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商品有機肥與腐熟農家肥的處理在各方面表現差異不顯著,微生物肥在降低病情指數、穩定產品性狀方面有優勢,生態肥配施不僅極顯著地降低了病情指數,在穩定產品性狀、產量及提高品質等方面表現最優。
關鍵詞:肥料;配施;淮山藥
中圖分類號 S539 文獻標識碼 B ?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23-0074-03
淮山藥為薯蕷科(Dioscorea)植物薯蕷(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塊莖[1]。淮山藥的營養價值、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較高,糧、菜、藥和工業原料兼用[2],還是江蘇省出口創匯的特色蔬菜作物之一,可熟食,也可生吃,被譽為“蘇北人參”,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也是我國糧食的重要補充作物。近年來,我國淮山藥的種植區域和面積不斷擴大,成為農村種植結構調整、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之一。但在瘠薄的砂質土壤中,因養分供應不足,淮山藥則生長勢弱,塊莖小,產量低;在水肥充足的黏性土壤中,產量雖高,但塊莖易發生分叉等畸形現象,嚴重影響產品的商品性;適宜的老產區連作時土壤微量元素豐缺差距加大,特別是土壤微生物生態平衡被破壞,易發生連作障礙,容易感染病害,導致產量和品質下降。為此,筆者研究對比了農業有機廢棄物制成的生態肥、商品有機肥、微生物肥等分別與無機肥組合配施對淮山藥生長及品質的影響,以期為推進淮山藥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及農業有機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在灌南縣花園淮山藥種植基地,地處119.48E、34.21N,蘇北黃泛沖積平原,地勢高亢,土壤為沙壤土,土層深厚,有機質22.85g/kg,全氮1.48g/kg,堿解氮107.0mg/kg,速效磷18.6mg/kg,速效鉀269.2mg/kg,緩效鉀1084mg/kg,pH值8.2。
1.2 供試材料 供試淮山藥是由基地提供的當地傳統淮山藥品種,并經過統一消毒、曬種、藥劑浸種。供試肥料取自項目組利用農業有機廢棄物添加菌劑堆肥制成的生態肥,其余商品有機肥、尿素、過磷酸鈣、硫酸鉀、微生物肥等肥料物資由基地提供。
1.3 試驗方法 試驗設4個處理:CK(常規施肥),腐熟農家肥結合無機肥,NH(商品有機肥+無機肥),WH(生物肥+無機肥),SH(生態肥+無機肥)。每個處理重復3次,共設12個小區,隨機區組設計,小區與小區之間隔斷,防止串肥。
種子選用無病無傷的淮山藥種塊。播前25d用石炭灰沾種,然后曬種。為了保證種子出苗整齊均勻,除了種塊粗細重量盡量一致以外,曬種也要均勻。曬種時種塊下鋪草,將種塊排成一層,盡量避免互相搭壓,嚴禁直接在水泥地上曬種。播前浸種,用50%多菌靈稀釋成1000~1500倍液浸種5min,浸透取出晾干待種。
整地要求全田精細深旋耕,同時施用生物農藥對土壤消毒,開溝深度80cm以上,溝寬40cm,壟寬大于溝寬10cm以上,溝距100cm,小區面積為45m2。
試驗于3月21日播種,起壟栽培,單溝單行,順壟方向排種。株距20㎝,種植密度約為35000株/hm2。田間管理由基地按無公害食品淮山藥生產技術[3]進行,施肥量參考當地施肥水平設計,尿素含N46%,過磷酸鈣含P2O512%,硫酸鉀含K2O52%,各處理施入總養分量相同(表1),3年連作。
1.4 生長調查及測定項目 生長期采用田間調查法,調查每個小區植株生長狀況及病害,通過病情指數反映病害程度。淮山藥植株病害按發病輕重程度分為5個等級:0級:無病,全株葉片無病斑;1級:輕微,下部葉片有病斑,上部葉片無病斑;2級:較重,下部葉片病斑多,上部葉片病斑少,植株落葉率為1%~30%;3級:嚴重,葉片病斑多,植株落葉率為30%~90%;4級:死亡,植株落葉率為90%以上或植株死亡[4]。
病情指數(DI)=[∑(各級病株數-該病級值)/(調查總株數×4)]×100
每年11月20日分小區隨機抽10株調查分析其塊莖的外觀性狀,測量塊莖長度和粗度,產量估算。
第3年收獲后每小區隨機選10條新鮮塊莖為樣品。水分含量測定按照GB/T 5009.3-2003《食品中水分的測定方法》;淀粉含量測定按照GB/T 5009.9-2003《食品中淀粉的測定方法》;蛋白質測定按照GB/T 5009.5-2003《食品中蛋白質的測定方法》;可溶性總糖測定按照GB/T 5009.9-2003《食品中蔗糖的測定》;氨基酸含量測定按照GB/T 5009.124-2003《食品中氨基酸的測定》;粘度測定,去皮切塊磨成漿,用旋轉粘度計測定。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肥料配施對淮山藥病情指數的影響 表2表明,隨著淮山藥連年種植,4個處理病情指數都有升高的趨勢,WH、SH處理間差異不顯著,2個處理的病情指數都不高。第1年NH與CK差異不顯著,WH、SH與CK差異顯著;第2年NH與CK差異不顯著,WH、SH與CK差異極顯著;第3年NH與CK差異不顯著,WH、SH與CK差異極顯著,DI分別比CK下降了60.3%和61.3%。WH和SH表現出極顯著的抗病能力,極顯著地降低了病情指數。生態肥、生物肥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及其產生的次生代謝物(如激素類)能拮抗某些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減輕病蟲害發生[5-7]。
2.2 不同肥料配施對淮山藥性狀及產量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淮山藥的長度變幅SH<WH<NH<CK,莖粗變幅SH<WH<NH=CK。產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少,第2年比第1年減產,CK產量下降2.83%,NH產量下降2.97%,WH產量下降2.30%,SH產量下降2.13%;第3年比第2年減產,CK產量下降6.85%,NH產量下降7.24%,WH產量下降4.8%,SH產量下降4.05%,減產幅度逐年加大。不同處理間淮山藥性狀變異依次是SH<WH<NH<CK,淮山藥產量降低幅度依次是SH<WH<CK<NH,提高淮山藥總產量的處理依次是SH>CK>NH>WH。SH處理在性狀、產量方面表現最優,產品整齊度高,產量最高,并且優勢逐年加大,產量第1年比CK高10.67%,第2年高11.47%,連作第3年高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