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摘? 要:古樹名木是一座城市歷史文化的見證,同時兼具經濟與景觀生態的作用。通過調查表明,阜陽市共有古樹1102 株,隸屬于 22 科 30 屬 38 種,數量多且種類豐富。但由于保護性開發利用不足,今后需要在合理開發、健全制度、科技支撐、 加大投入、加強宣傳等方面采取有針對性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 阜陽市;古樹名木;保護;開發;對策
中圖分類號 Q948.2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23-0091-04
Abstract:Ancient and rare trees have important historical,cultural,ecological,economic and landscape value.The survey showed that there are 1102 ancient trees belonging to 38 species in 30 genera of 22 families in Fuyang City,and these ancient trees are abundant in quantity and species;Over theyears,fuyang have made achievements in the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ancient and rare trees,but also has many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Need to tak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rationally develop,sound system,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increasing investment,strengthen propaganda。
Key words:Fuyang City;Sancientand rare trees;Protection;Exploitation;Countermeasures
阜陽是歷史文化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和古樹名木資源。古樹名木具有很高的科學和文化價值[1],在研究古代地理和氣候方面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2]。隨著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入,古樹保護性開發利用與研究日益受到關注[3–6]。本文通過對阜陽古樹名木的調查研究,提出了阜陽古樹名木保護建議及開發利用策略,以期為阜陽地區古樹名木得以更好的保護開發利用,促進阜陽地區旅游文化經濟發展,以及為阜陽地區園林城市建設提供參考。
1 阜陽市自然區域狀況
1.1 自然條件 阜陽市地處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區域,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地勢平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適中,無霜期較長,一般為200~220d,光水熱資源充足。年均實際日照時數2234.6h,年平均氣溫14.9℃,平均降雨量為830~950mm,常年主導風向為偏東風。阜陽市植被類型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地帶。根據全國土壤普查,以及《安徽阜陽地區農業名特優資源集錦》(1988年編?。┯涊d,阜陽全市土壤共劃分為6個土類(砂姜黑土、潮土、棕壤、水稻土、黑色石灰土與紅色石灰土)、9個亞類、25個土屬,91個土種;其中土壤類型以砂姜黑土為主,約占阜陽市土壤總面積的66%,潮土占23%%。黃潮土主要分布于潁河兩岸,潮棕土主要分布于泉河兩岸。大部分土壤質地較為黏重,重壤和黏壤土占阜陽土壤總面積的75%。土壤理化指標:土壤有機質含量1.40%,土壤孔隙度平均值為5%~19%,pH值為7.5~9.0。阜陽市土壤持水保肥性較好,土層深厚、鹽堿化面積也較少,頗為適合農作物的生長和林業種植,但土壤耕性較差,適耕期較短。
1.2 區域條件 阜陽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淮北平原的西部,北鄰齊魯,西連豫鄂,是皖西北的重要門戶,正處于我國南北交界處,交通便利。阜陽襟帶淮河,懷抱潁州西湖,淮河的重要支流沙潁河、汾泉河呈“Y”形在阜交匯,形成了城水相依的優美自然景觀。阜陽是京九鐵路樞紐,阜陽火車站更是全國5大農民工輸出源頭之一,自古以來區位優勢明顯。地處平原,河網縱橫交錯,據統計,阜陽境內大小河流有121條,溝渠7342條。淮河、潁河等河道四季通航,通航里程736km,水運十分便捷。
1.3 人文景觀資源 阜陽歷史上人杰地靈,名人輩出。這里是思想家莊子、政治家甘羅的故里,也是商末周初百家宗師姜尚與春秋時期政治家管仲、鮑叔牙的桑梓,他們創造了燦爛輝煌的古代文化。阜陽因“水”而充滿鐘靈毓秀,北宋時更是京都開封通向東南沿海及江淮產糧區的交通要道,因此自唐宋以來,吸引了眾多文人墨客駐足。當時北宋學文家歐陽修、蘇拭、范仲俺、宰相晏殊、中書郎呂公著、周邦彥、藥植物學家蘇頌等都曾在潁州任職,并留下了上百首著名詩篇。阜陽古潁州西湖位于阜陽城西北1公里新泉河兩岸,是古代潁河、清河、小汝河、白龍溝4水匯流處,是我國古代的4大西湖之一。蘇軾在此為官時,曾將潁州西湖與杭州西湖相媲美,并留下了“大千起滅一塵里,未覺杭潁誰雌雄”的佳句。近年來,阜陽市注重對歷史、人文與自然景觀的恢復和開發,并以潁州西湖作為重點,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加大了對西湖及其周邊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保護區將以生態濕地自然資源為特色,以歐陽修、蘇軾人文歷史文化為核心,規劃面積達64km2。
2 古樹名木實地調研及分析
古樹名木是樹齡超過100年以上,或是珍貴、稀有的樹木和具有歷史價值、紀念意義的樹木。城建部(2000)《城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和全國綠化委員(2001)《全國古樹名木普查建檔技術規定》,將古樹名木按照樹齡分為3個級別:樹齡等于或超過500年的為國家一級古樹,樹齡在300~499年的為國家二級古樹,樹齡在100~299的為國家三級古樹;而家級名木不受樹齡的限制,也不分級[7-8]。對阜陽市域范圍內的所有古樹名木進行現場調查,在阜陽市林業局金繼良局長等人的大力支持與幫助下,阜陽市古樹名木共計1002株,其中一級古樹名木28株,二級古樹名木47株,三級古樹名木927株。具體見表1和圖1。
表1中阜陽市古樹名木各種類所占株數的數量,由多至少排列,反映的是古樹名木的數量及分布狀況。阜陽市古樹名木總量為1002株,其中一級古樹名木28株,二級古樹名木47株,三級古樹名木927株。地域分布最廣的古樹名木是棗樹,全市各區縣均有分布,共有49株,占全市古樹名木總量的4.89%;株數最多的古樹名木為側柏,共有416株,占全市古樹名木總數的41.52%,主要分布在臨泉縣、潁州區、潁東區和太和縣;全市黃連木和圓柏資源也而較為豐富,株數為80株和76株,分別占全市古樹名木總量的7.98%和7.58%;數量大于50株的有柿樹和枸橘2種,數量21~35株的有銀杏、皂莢、黃檀、梓樹、麻櫟5種;數量6~18株的有柘、樸樹、榔榆、桑樹、楸樹、烏桕、榆、國槐8種;數量小于等于5株的有紫藤、棠梨、厚殼樹、河柳、絲棉木、木瓜、欒樹、臭椿、梨、龍柏、刺槐、廣玉蘭、石榴、五角楓、梣葉槭、小葉樸、君遷子17種。
由圖1所示,全市古樹名木分布最多的地域為臨泉縣,617株,占全市古樹名木總量的61.58%,其中數量大于50株的種類有:側柏331株,圓柏61株,黃連木54株,枸橘52株;臨泉縣瀕臨泉河,屬大陸性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濕潤,降水量適中,日照充足,為古樹名木的生長環境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界首市古樹名木數量最少為15株,僅占全市總量的1.49%。
3 古樹名木文化內涵
中國作為僅存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光輝燦爛和風格獨特的古文化。歷史遺留在皇家與古典園林、風景名勝區、壇廟寺院及居民院落中的古樹、名木,就是很好的見證,這些世界罕見的古樹被譽為“活文物”。它們不僅在我國園林中構成獨特的瑰麗景觀,而且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古樹記載著1個國家,1個民族,1個地區的文化發展歷史,是國家、民族、地區文明程度的標志,是活的歷史。它們在園林中可構成獨特的景觀,也常成為名勝古跡的最佳景點。因此,從生態、科研、地理、人文、旅游等諸多角度,調查和研究古樹名木都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古樹名木蒼勁古雅,姿態奇特,更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陜西黃陵軒轅廟的黃帝手植柏,樹高20m,干周長10m,是我國當前最大的古柏,卻至今枝葉繁茂,郁郁蔥蔥,毫無老態。此特奇景,堪稱世界無雙,是幾萬年黃帝子孫的驕傲。山西晉祠的“臥龍柏”,據說西周所植,己有3000年的歷史,樹高18m,干圍5.6m,直徑1.8m,向南傾斜45°,不僅使游人看到奇特的風姿,聽到美好的傳說,大大增加了游興。北京潭柘寺古銀杏,蔥蘢茂密。樹高39 m,樹圍9m,樹冠投影面積600m2。遼代所植,已有1000多年,傳說歷史上每當新主登基時,就長一杈新枝,乾隆黃帝封它為“帝王樹”。北海團城金代所植的括子松,已有900多年,據說乾隆黃帝走到樹下,濃蔭如蓋,清風徐來,暑氣頓消,即被乾隆黃帝封為“遮陰候”。還有黃山的迎客松、北京天壇的“九龍柏”、中山公園的“槐柏合抱”、山東莒縣浮來山3000多年的“天下銀杏第一樹”、北京孔廟的“鋤奸柏”等[9],觀賞價值極高聞名中外,背后的歷史典故及文化內涵極其豐富,讓萬千中外游客流連忘返。
4 古樹保護利用的幾點對策建議
如何在園林城市開發中有效地保護古樹名木,以達到經濟效益與文化效益之間的平衡,已成為當務之急。阜陽市歷史文化悠久,古樹名木眾多,且多為鄉土樹種,適應當地環境,對其系統研究和評價保護,不僅是發展阜陽旅游事業的有效途徑,也是發展園林綠化事業、進行樹種規劃的重要依據。
4.1 開發古樹名木旅游 江榮生等認為,古樹名木應與旅游聯系起來[10]。目前,古樹名木作為旅游資源已經嶄露頭角。而所謂古樹名木旅游的概念便是一種新的旅游形式,它依托古樹名木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使旅游者充分欣賞古樹名木所蘊含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同時,通過知識普及、環境教育宣傳,提高旅游者保護生態環境以及古樹名木的思想意識;最終實現古樹名木旅游資源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生態價值及效益。
4.2 廣泛宣傳,發動全民保護古樹名木 古樹名木作為旅游資源前景可觀,這一切都要建立在古樹名木存活、長勢良好的基礎上。而從阜陽市古樹名木的保護現狀來看,并不樂觀,一方面市民與旅游者的保護意識不高,焚香、刻字、攀爬等人為傷害行為屢禁不止,另一方面受病蟲、干早、水澇等自然環境的影響,古樹名木處境堪憂,嚴重者甚至造成死亡,使古樹景觀消失不見。古樹名木的保護性開發需要人人參與其中,使其了解保護古樹名木的不可替代性與重要性,自覺保護古樹名木旅游資源,保護我們的歷史見證者、文化瑰寶。同時,要明確落實管理部門與具體責任人與技術人員,做好古樹名木旅游資源的可持續開發。
4.3 制定保護性開發發展規劃 阜陽市古樹名木資源豐富,但是分布的區域位置差異較大,位于田間地頭、居民宅院內比比皆是,全面保護性開發較為困難。因此,要依托阜陽市城市綠地規劃建設方案,制定符合本市的保護性開發發展規劃,劃定重點保護區,科學開發利用多種旅游資源,提升保護性開發的建設水平,形成“保護——開發——增值——保護”的良性循環。
4.4 充分挖掘古樹名木的文化內涵 古樹名木見證了阜陽這座城市自然環境和人文風貌的變遷,其本身蘊含了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并具有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和科學研究價值,是非常有潛力的旅游開發資源。為了防止千城一面,阜陽古樹名木旅游資源的保護性開發,應緊密結合阜陽市文化景觀,形成特色鮮明并具有阜陽地域特色的古樹名木旅游景觀。從古樹名木與阜陽文化景觀的內在聯系出發,逐漸挖掘、融合其他景觀元素,由點及面,打造典型性帶有阜陽城市烙印的古樹名木旅游景點。在充分挖掘古樹名木與阜城相關歷史文化內涵的同時,應積極應宣傳推廣,大力建設古樹名木保護研究與學生實習基地,保障古樹名木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稱為阜城旅游景點中的亮點。
參考文獻
[1]米鋒,李吉躍,張大紅,等.北京地區林木損失額的價值計量研究:有關古樹名木科學文化價值損失額計量方法的探討[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6,28(S2):141-148.
[2]FRITTS H C.Tree Rings and Climate[M].Caldwell:The Blackburn Press,2001:132-139.
[3]汪泓涓.福州古樹名木保護與開發利用[J].東南園藝,2016,2:60-63.
[4]田廣紅,黃東,梁杰明,等.珠海市古樹名木資源及其保護策略研究[J].中山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03,42(S2):203-209.
[5]溫小榮,周春國,徐海兵,等.中山陵園古樹名木地理信息系統的研建[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0(5):139-142.
[6]劉新圣,李松志,莫申國.廬山植物旅游資源及其開發利用[J].南方園藝:2015,26(4):56-69.
[7]城建部.城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S].2000.
[8]全國綠化委員會.全國古樹名木普查建檔技術規定[Z].2001.
[9]陸安忠.上海地區古樹名木和古樹后續資源現狀及保護技術[D].杭州:浙江大學,2008.
[10]江榮生,曾啟鴻,楊曉晶,等.名木旅游資源評價體系研究[J].林業經濟問題,2008,6.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