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玲



摘? 要:以蘇州市對農村地表水(環境)功能區、鄉鎮及以上河流、行政村河流水質進行的多年連續監測數據為基礎,分析評價近年來蘇州農村地表水的環境質量狀況和變化趨勢。結果表明,“十二五”期間蘇州市農村地表水質量綜合達標率穩中有降,其中環境功能區、鄉鎮及以上河流斷面水質達標情況基本穩定,但行政村斷面水質達標率不容樂觀。
關鍵詞:農村地表水;監測;質量狀況;調查;蘇州市
中圖分類號 X83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23-0110-02
農村水資源是廣大農民賴以生存發展的重要資源,既是農民生活用水的重要來源,也是農業灌溉用水的主要來源,還承擔著維系農村生態平衡的重要作用[1]。因此,保護好農村水環境是保障農業生產發展的基礎。
根據《關于印發<江蘇省農村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實施方案>的通知》(蘇環然〔2007〕25號)文件要求,2007—2014年蘇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組織相關市(縣)、區對蘇州市農村地表水(環境)功能區、鄉鎮及以上河流、行政村河流水質進行監測,以準確掌握蘇州市農村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并為蘇州市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提供最基本的數據資料。本文現以2014年為例,對蘇州市農村地表水環境質量現狀的調查監測結果進行分析評價。
1 監測概況
1.1 監測范圍和項目 農村地表水(環境)功能區監測斷面指列入《江蘇省農村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實施方案》[2]附表1《全省農村地表水環境功能區水質監測斷面名單》中的蘇州市農村地表水環境功能區斷面,監測項目為pH值、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太湖地區加測總磷。鄉鎮及以上河流監測斷面指水環境功能區劃未覆蓋的鄉鎮及以上河流斷面,監測項目為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和氨氮。行政村河流監測斷面指農村行政村級河流斷面,監測項目同為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和氨氮。
1.2 考核標準
1.2.1 評價標準 針對各項污染物的測定分析,嚴格按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3]中的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基本項目標準限值計算分析。農村地表水環境功能區按水環境功能要求評價;鄉鎮及以上河流與行政村按Ⅳ類水質評價,有特殊要求(例如飲用水源地、漁業用水等)的按地表水Ⅲ類水質評價。
1.2.2 達標率計算方法 相關計算公式如下:
單項達標率(%)=達標斷面數/總斷面數。
綜合達標率按照上個單項指標6∶2∶2權重計算。
蘇州市環保局規定:若無水功能區監測點位,則綜合達標率以鄉鎮和行政村按照單項指標5∶5權重計算。
年度綜合達標率按上下半年監測結果各50%計算,每遺漏監測1個地表水功能區斷面或1條鄉鎮及以上河流或1個行政村,達標率核減2個百分點。
2 監測結果及現狀評價
2.1 水環境功能區 2014年,蘇州市農村地表水環境功能區監測斷面共38個,全市功能區水質的pH值、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氨氮和總磷監測統計結果表明:全市農村地表水環境功能區水質總體較好,斷面水質全年平均達標率為97.3%。
2.2 鄉鎮及以上河流 2014年,蘇州市鄉鎮及以上河流監測斷面共62個,部分斷面因斷面清淤、河道筑壩和河水斷流等原因停測,上半年實測斷面59個,下半年實測斷面61個。全市鄉鎮及以上河流按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監測值進行評價的水環境總體評價結果見圖1。由圖1可知,全市鄉鎮及以上河流水環境質量監測結果達到Ⅳ類水標準的比例為89.15%。
2.3 行政村 2014年,蘇州市行政村水環境質量監測斷面1067個,部分斷面因河水斷流和行政村合并等原因停測,上半年實測斷面1055個,下半年實測斷面1056個。全市行政村按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監測值評價的上、下半年水環境質量評價結果見表1和表2。由表1和表2可知,全市行政村水環境質量監測結果達到Ⅳ類水標準的比例為73.35%。
2.4 農村地表水綜合環境質量 根據綜合達標率的計算方法,2014年蘇州市農村地表水環境質量綜合達標率為90.9%,其中2014年蘇州市農村地表水環境質量綜合達標率上半年為88.9%,下半年為92.9%。
2.5 變化趨勢分析 “十二五”期間,共有4年(2011—2014年)開展了全市農村地表水質量監測。其中,2011、2012年全市農村地表水環境功能區斷面水質平均達標率均為100%,從2013年起達標率略有下降,到2014年降至97.3%,但總體水質仍然較好。全市鄉鎮及以上河流水環境質量監測結果達到Ⅳ類水標準的比例基本保持穩定,2011—2013年達標比例逐年略有升高,到2014年則略有下降。全市行政村水環境達標率逐年下降,從2011年的83.9%降至2014年的73.4%,下降幅度比較明顯。其中,劣Ⅴ類的斷面比例逐年上升。2011—2014年農村地表水質量綜合達標率穩中有降,見圖2。
2.6 與“十一五”對比分析 “十一五”期間,2007—2010年開展了農村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綜合達標率最高值出現在“十一五”末的2010年,綜合達標率為86.1%。2014年農村地表水環境質量綜合達標率為90.9%,比2010年上升了4.8個百分點,見圖3。
3 結論與討論
2014年,蘇州市農村地表水環境質量綜合達標率為90.9%。“十二五”期間,雖然蘇州市在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行政村水環境達標率依然較低并逐年下降。經分析,主要有以下2點原因:(1)農業生產產生的污染。“十二五”期間,蘇州市農業生產方式發生了較大變化,但化肥和農藥是主要的農業污染源。雖然2015年蘇州市開展了農藥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但由于基數大,且使用量集中于局部地區,所以仍對地表水造成一定污染。(2)水系和生態系統破壞較嚴重。能提高水體自凈能力的蘆葦等水生植物數量減少,缺乏滲透性的水泥駁岸等影響了生態系統的自我恢復,破壞了水生生態系統。農村河道的水流不暢、河道的淤積和斷頭浜,使得水體原有的功能衰退,生態平衡被破壞。因此,今后要重點加強對這2個方面的監控與防范。
參考文獻
[1]王海棠,劉浩,陸啟偉. 徐州市農村水環境現狀及風險評價[J]. 環保科技,2016(3):31-35.
[2]江蘇省環保廳.江蘇省農村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實施方案[R].南京:江蘇省環保廳,2007.
[3]國家環境保護總局.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S].2002.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