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摘 要】 目的:了解無錫市梁溪區居民主要死因、期望壽命及主要疾病對期望壽命的影響,為疾病的預防與控制提供決策依據。方法:利用死亡率、構成比、期望壽命、去死因期望壽命等指標,對2017年無錫市梁溪區居民人口資料和死因監測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2017年轄區戶籍居民粗死亡率763.29/10萬,標化死亡率352.56/10萬,其中男性粗死亡率875.54/10萬,女性粗死亡率654.19/10萬,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25.345,P<0.01)。居民出生時期望壽命83.36歲,其中男性80.65歲、女性86.29歲。結論:通過加強慢性病預防以及意外傷害危險因素干預等工作,進一步提高居民的健康壽命。
【關鍵詞】 死亡率;期望壽命;去死因期望壽命
【中圖分類號】R197.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4-022-01
死亡率、死因及其變化是反映衛生和居民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制定社會衛生政策、評價醫療衛生工作質量的科學依據。為進一步了解梁溪區居民死因分布特征,針對2017年本轄區居民的主要死因及其對期望壽命的影響進行統計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人口數資料來源于無錫市公安局提供的2017年戶籍人口數據,標化死亡率以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構成作為標準進行標化[1];死因資料來源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轄區網絡直報全覆蓋,每月定期與公安、民政部門進行死亡數據交換,每年開展一次死因漏報調查,死亡漏報率較低,質量好。
1.2 統計分析 死因診斷和分類采用國際疾病分類ICD-10標準,死因監測數據采用EXCEL2010和SPSS統計分析,根據蔣慶瑯法[2]編制簡略壽命表和去死因表。
2 結果
2.1 死亡率 2017年轄區戶籍居民粗死亡率763.29/10萬,標化死亡率352.56/10萬,其中男性粗死亡率875.54/10萬,女性粗死亡率654.19/10萬,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死亡率(x2=125.345,P<0.01)。
2.2 死因順位 居民前10位死因依次為循環系統疾病、腫瘤、呼吸系統疾病、損傷與中毒、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神經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其他疾病、精神和行為障礙、泌尿系統疾病,前10位死因構成達到97.90%,死亡率為747.30/10萬(見表1)。腫瘤死因前三位為肺癌、胃癌和結直腸肛門癌,除女性特有的腫瘤及膽囊癌外,其他惡性腫瘤的死亡率男性均大于女性(見表2)。
2.3 去死因期望壽命和潛在壽命損失率 前五位死因順位,去除循環系統疾病、腫瘤、呼吸系統疾病、損傷與中毒外部原因以及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的其他疾病,期望壽命分別增加2.21歲、3.43歲、0.42歲、0.57歲和0.44歲(表3),對居民壽命影響最大的是腫瘤。循環系統疾病、腫瘤和損傷與中毒外部原因是居民減壽順位前三位死因。
3 討論
2017年梁溪區居民粗死亡率763.29/10萬,標化死亡率352.56/10萬,高于無錫市居民粗死亡率722.60/10萬,男性粗死亡率(875.54/10萬)高于女性粗死亡率(654.19/10萬),與宜興市2015年一致[3],也與北京市平谷區2014年一致,男女差異可能與男性的某些不良行為方式、承擔的生活壓力及暴露在更多的危險因素環境中等相關。
本文提示,本轄區慢性病和損傷是影響居民壽命的主要原因,約占壽命損失的88.92%,這與國際上大多數國家的疾病負擔在很大比例上都歸因于慢性病的結論一致,也與國內各省市相關研究言科一致[8-9]。人群死亡以慢性病為主,人群期望壽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針對影響期望壽命的主要危險因素采取干預措施,可以顯著降低我區疾病負擔,提高人群期望壽命。
參考文獻
[1] 盛來運總, 盛來運, 國家統計局. 中國統計年鑒[M].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0.
[2] 衛生統計學[M]. 人民衛生出版社 , 方積乾, 2008
[3] 孫艷, 尹立紅, 楊亞明,等. 2015年宜興市居民主要死因及期望壽命[J]. 江蘇預防醫學, 2017, 28(2):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