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和平
【摘 要】目的:分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應用主動脈球囊反搏(IABP)術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對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7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觀察,隨機將患者分為參照組、治療組,分別給予常規對癥治療、主動脈球囊反搏術治療,記錄、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治療組心率、尿量、血壓等指標均明顯改善,優于參照組(P<0.05);治療組左室舒張末期容積、左室收縮末期容積均低于參照組且左室射血分數高于參照組(P<0.05)。結論: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應用主動脈球囊反搏術治療的效果明顯,能迅速控制患者癥狀進展,恢復心肌血供,減輕心臟功能損傷,值得推廣。
【關鍵詞】 急性心肌梗死;主動脈球囊反搏;療效
【中圖分類號】R36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4-064-02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系統常見且多發的急癥之一,是一組因情緒波動、過度勞累、暴飲暴食、酗酒等原因致使冠脈粥樣斑塊破裂、血栓形成堵塞動脈管腔、血管持續供血不足導致心肌細胞缺血、缺氧、壞死而引起的以持續性胸痛、急性循環障礙為主要表現的一種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中老年人群是該疾病高發人群[1-2]。該疾病發病突然,屬于冠心病中表現最為嚴重的一種類型,預后差,易引發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臟破裂等危重并發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本文就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應用主動脈球囊反搏術治療的臨床療效進行探討,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觀察對象選用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7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組36例,男21例,女15例;平均年齡(63.7±4.3)歲。參照組35例,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齡(62.8±5.2)歲。隨機將患者分為兩個組別,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
1.2 治療方法 參照組給予強心、利尿、擴容、溶栓、再灌注等常規對癥治療。
治療組同時給予主動脈球囊反搏術治療。引導患者取平臥位,常規麻醉后,采用經皮穿刺的方法選取股動脈進行穿刺,置入鞘管,根據患者身高選取合適長度的主動脈球囊反搏導管,沿鞘管將導管置于主動脈處,連接導管與反搏機,設定為心電觸發模式,根據患者血壓水平調整氣囊充氣、放氣比例與時間。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心率、尿量、血壓)、心功能指標(左室射血分數、左室舒張末期容積、左室收縮末期容積)變化。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7.00處理,x±s為計量資料,t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血流動力學指標 治療組心率、尿量、血壓等指標均明顯改善,優于參照組(P<0.05)。見表1。
2.2 心功能指標 治療組左室舒張末期容積、左室收縮末期容積均低于參照組且左室射血分數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綜上所述,在熟練掌握主動脈球囊反搏術適應癥、禁忌癥及治療時機的情況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應用主動脈球囊反搏術治療的效果明顯,能迅速改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增加心臟血流灌注,促進患者心臟功能恢復,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吳娜瓊,高展,鄭楊等.中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應用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8,46(1):26-31.
[3] 劉學路,孟永.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聯合應用主動脈球囊反搏對術后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24):6114-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