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民慧
【摘 要】目的:探討分析永久心臟起搏器植入術患者圍手術期實施精細化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心內科實施的60例永久起搏器植入術病例,隨機分成兩組,其中實驗組30例實施精細化護理干預,而對照組30例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對比兩組患者健康知識知曉率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護理滿意度等。結果:實驗組對永久起搏器植入術相關知識知曉率、護理服務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而術后并發(fā)癥顯著少于對照組。結論:永久起搏器植入術患者在圍手術期實施精細化護理干預能顯著提高護理質量和效率,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關鍵詞】 精細化護理干預;永久起搏器;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4-121-01
永久心臟起搏器是一種植入人體內的醫(yī)用電子儀器,通過發(fā)放一定形式的電脈沖刺激心臟,使之激動和收縮,以治療某些緩慢性和快速性心律失常、晚期心衰及心肌病患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質量[1]。既往在術前、術后采用單純口頭健康指導方式,患者難以理解或掌握不牢,且術后容易出現(xiàn)過早活動或不敢活動,活動方法不正確,出院后忽視自我監(jiān)測、不按時程控等諸多問題。針對于此,我科護士開動腦筋,對圍手術期患者實施全程精細化護理干預,改善護理質量及效率,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心內科實施的60例永久起搏器植入術患者,隨機分成實驗組(精細化護理干預組)和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組),每組30人,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根照患者病情實施常規(guī)護理,給予口頭健康宣教,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規(guī)章制度及疾病相關知識、術前術后注意事項,并予出院指導,針對患者疑問及時解答。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同時結合視聽教材、圖片手冊、電話回訪等,對患者實施全程、多方式的精細化護理。
2.1 準備工作 病區(qū)護士根據(jù)心血管內科常見病種及開展的介入手術,制作相應幻燈片和自我護理手冊,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幻燈片內容包括:起搏器的簡介、構造、工作原理、放置方式,術前準備、術后注意事項等。同時制作永久起搏器植入手冊,包括起搏器介紹、 圖文式術后活動指導、日常生活指導、出院隨訪、自我監(jiān)測等,方便患者保存與攜帶,術前由責任護士發(fā)放并逐一講解。
2.2 圍手術期護理
(1)術前護理
責任護士發(fā)放永久起搏器植入手冊,召集患者及家屬觀看幻燈片,了解安裝起搏器的必要性、起搏器簡介、手術方法、術前準備等,簡單講解術后注意事項,消除患者思想顧慮及精神緊張。協(xié)助完善各項術前準備,做好皮膚護理及抗生素皮試,訓練床上大小便。
(2)術中護理
建立靜脈通道,保證術中及時用藥,備好急救藥物和器械。在手術過程中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嚴密監(jiān)測心率、心律、呼吸、血壓等變化,同時關注患者感受,了解術中疼痛情況及其他不適主訴,發(fā)現(xiàn)異常立即通知醫(yī)生。
(3)術后護理
①監(jiān)測: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密切觀察脈搏、心率、心律等變化,及時發(fā)現(xiàn)有無電極導線移位或起搏器起搏、感知障礙。
②休息與活動:參照永久起搏器植入手冊圖片逐日指導活動,講解早期進行肢體功能鍛煉的目的,有利于局部血液循環(huán)和切口愈合,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術后24h內:平臥位休息,術側肩關節(jié)及上肢自然放松,前臂及腕關節(jié)可以自由活動(握拳、旋轉腕關節(jié)、屈伸肘關節(jié)等活動),嚴禁外展和上舉,避免劇烈咳嗽、打噴嚏等。
術后24h后:握拳運動?;颊呱眢w放松,上肢伸直,雙臂自然下垂,五指伸直,再握拳,運動頻率3-4次/日,5-10分鐘/次。
術后72h后:外展、前屈運動?;颊叱收玖⑽?,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上肢逐漸往前、往兩側伸,運動頻率2-3次/日,10-15分鐘/次。
術后第五、六天:后伸、旋臂運動?;颊叱收玖⑽?,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術側上肢逐漸往后伸,以肩為軸,逐漸旋前、旋后。運動頻率為2-3次/日,10-15分鐘/次。
術后第七、八天:繞頭運動?;颊哒玖⑽唬g側上肢抬起,從同側耳部逐漸在枕后摸向對側耳后。運動頻率1-2次/日,5-10分鐘/次。
③傷口護理:植入起搏器傷口局部沙袋壓迫6小時,注意觀察體溫及切口敷料有無滲血滲液、囊袋積血,保持切口清潔干燥,嚴格無菌換藥,以防感染。
2.3 出院日護理
(1)在永久起搏器植入手冊上填寫患者姓名、年齡、住址及起搏器植入日期、型號、設定頻率、程控時間、醫(yī)院聯(lián)系電話等,外出時隨身攜帶,以便病情變化時及時就醫(yī)。
(2)日常指導:飲食以高蛋白、高維生素、粗纖維、易消化為宜,保持排便通暢。每天自測脈率兩次,低于設置頻率10%或感胸悶、頭暈、黑曚等異常癥狀及時就醫(yī)。安裝起搏器術側上肢不要做大幅度活動,以防電極導線脫位,一般情況下起搏器拆線后一周可以洗澡,不要用力按壓、搓揉起搏器,術后一個月避免大幅度轉體動作,避免劇烈咳嗽,上臂不宜用力上舉,三個月內避免劇烈活動。避免外界因素對起搏器功能的干擾,手機放置遠離起搏器至少15cm的口袋內,撥打或接聽時采用對側,禁止進入強磁場、電臺發(fā)射站、變電站、雷達地區(qū),以免干擾起搏器工作[2];同時評價患者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對未掌握的內容再次強化。
2.4 隨訪指導 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后,必須長期進行觀察隨訪,才能保證病人的健康?;颊叱鲈呵坝韶熑巫o士在起搏器植入手冊上注明病區(qū)及醫(yī)生、護士電話,方便聯(lián)系。出院后一周根據(jù)患者預留電話進行電話回訪[3],了解患者出院后情況。病區(qū)內建立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登記本,注明患者一般情況、聯(lián)系方式、診斷、手術日期、起搏器型號等資料,專人管理,按時聯(lián)系患者進行起搏器程控。
3 結果
在對照組30例患者中,有2例囊袋積血,2例有肩關節(jié)活動障礙,而實驗組30例患者中無1例發(fā)生感染、囊袋積血、電極脫位、肩關節(jié)活動障礙等并發(fā)癥,實驗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健康知識知曉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4 討論
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在臨床應用中日益廣泛,其成功與否不僅僅取決于手術技術,還取決于術后的護理,圍手術期實施精細化護理干預可明顯減輕患者的焦慮、緊張心理[4] ;根據(jù)圖文手冊循序漸進地進行康復鍛煉,形象具體、便于掌握,有效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患者盡快康復。通過發(fā)放永久起搏器植入手冊、定期電話回訪進行健康教育,主動給予專業(yè)健康指導,解決了患者日常護理中遇到的問題,延伸了優(yōu)質護理服務,豐富了護理專業(yè)的內涵,提高了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張新民.心電圖講座第12講起搏心電圖[J].中國臨床醫(yī)生雜志,2012,40(3):29-34.
[2] 江東紅, 張 巍. 植入心臟起搏器與抗心律失常設備患者的生活指導[J].中華現(xiàn)代護理學雜志, 2005.
[3] 林建美.電話回訪式健康教育在永久性起搏器植入術后出院患者中的應用[J]. 藥物與人, 2014(11):358-358.
[4] 徐明紅.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永久起搏器植入術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J].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3,34(18):2784-2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