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侃佐
【摘 要】目的:分析神經內科護理工作中潛在的風險,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方法:選取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86例神經內科住院患者進行分組研究,按照抽簽法分為對照組(n=43,實施常規護理)和觀察組(n=43,實施風險管理護理),對兩組護理風險發生率、護理滿意度進行觀察比較。結果: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觀察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分別為2.3%、16.2%,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滿意率結果觀察組與對照組分別為95.34%、62.8%,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神經內科護理工作中潛在著較多的護理風險,強化護理風險防范,做好風險管理,對提高護理效果,保障治療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值得在神經內科進行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神經內科;護理工作;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4-138-01
前言
護理作為臨床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當前醫院臨床中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不斷升高,這就給臨床護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定防范措施加以應對。而神經內科收治的多為病情危重、并發癥發生率高、預后差的患者,此類患者在行為處事上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日常護理工作中風險事件發生率較高,容易導致護患矛盾或護患糾紛出現,若護理管理操作不當,便可能增加不良事件的發生[1]。只有確保實際操作過程中的各項護理工作的安全性和規范性,才能促使臨床治療順利開展,因此,應將控制和減少護理風險、保證患者人身安全作為臨床護理工作的重點。本研究選取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86例住院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現作以下總結報道。
1 資料和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取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我院神經內科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患者均做常規檢查、影像學檢查確診疾病類型,需留院觀察治療;患者無認知功能障礙、無精神疾病、意識模糊以及其他影響護理配合情況;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同意。按照入院先后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3例,其中,對照組男22例、女21例,年齡57~69歲,平均(62.4±4.5)歲,腦血管疾病、偏頭痛與炎癥性疾病分別為22例、16例、5例;觀察組男20例、女23例,年齡58~68歲,平均(63.5±4.0)歲,腦血管疾病、偏頭痛與炎癥性疾病分別為23例、14例、6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基本方法 對照組采用神經內科常規護理方式,定期為患者做相關體征指標檢查、根據醫囑做用藥指導,針對患者及其家屬疑惑問題進行解答。觀察組采用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實施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1)成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小組構成主要包括護士長、優秀護理人員以及科室主任等。小組需根據科室護理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制定相關的護理管理計劃,同時通過搜尋相關數據庫,明確護理風險因素,進一步完善護理計劃。(2)護理風險問題分析。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風險問題主要體現在護理差錯、意外事件以及投訴情況等,如護理差錯方面表現為用藥錯誤,意外事件以墜床、跌傷等較為常見,而投訴情況一般為護理溝通不暢或操作錯誤所致投訴情況出現。(3)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實施。結合護理風險問題,采取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體現在:夯實護理工作基礎,如強化護理人員綜合素質,可定期通過培訓考核活動,幫助提高護理人員技能,包括專業操作技能、責任意識、溝通能力等,確保在護理操作中做到游刃有余,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環境因素控制,如對病房內易出現事故位置,包括洗手間、樓梯口或較滑的路面,可做警示標志的設置;再如保證安全基礎上,取空氣加濕器置于病房中,目的在于改善病房環境。另外可通過束帶、床欄等,降低墜床事件的發生。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護理風險發生率進行記錄,并以問卷調查方式了解患者護理滿意情況,滿意率指標包括不滿意、基本滿意與滿意等,取其中基本滿意與滿意例數納入滿意率計算中。
1.4 統計學分析 得到的相關數據均錄入至SPSS22.0統計學軟件中,采用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并給予x2檢驗,P<0.05代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護患糾紛、護理風險、護理差錯發生率對比,具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一。
3 討論
神經內科患者疾病類型多,且多與腦部疾病有關,病情變化較快,若護理操作不當,極易引起不良事件發生[2]。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患者、護理人員與醫院因素層面,如患者方面,表現為體質較差,日常活動中易受到傷害,或因記憶力較差、負性情緒較為嚴重,可能出現護理配合度較差問題。再如護理人員方面,表現為護理操作不當、技能不嫻熟等,而醫院方面,表現為缺少相關制度等。
神經內科的護理風險主要來源于患者方面、醫院環境方面和醫護人員方面,在明確已經出現的、潛在的各種風險后,醫院應該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對策,完善服務流程、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增強護理人員責任意識和業務能力,促使其在發生突發事件時可及時采取針對性解決措施,提升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危險,從而有效減少護患矛盾和醫療糾紛,增進醫患之間和諧友好的關系,提高其對護理工作質量的滿意度[3]。根據本次研究得到的結果,兩組護理效果進行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護患糾紛發生率為18.6%和2.3%,護理風險發生率分別為16.2%和2.3%,護理差錯發生率分別為11.6%,和0%,兩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62.8%和95.34%。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對神經內科病人實施風險管理護理對降低醫患糾紛,提高護理滿意率有積極作用。神經內科護理工作中潛在著較多的護理風險,強化護理風險防范,做好風險管理,對提高護理效果,保障治療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巴學青.神經內科護理工作中潛在的護理風險與防范[J].中國農村衛生,2018(02):9.
[2] 胡欽蓉.淺談神經內科臨床護理工作中的護理風險與防范[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02):38+45.
[3] 王秀英.神經內科護理工作中潛在的風險與防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6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