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 李楠 石婷婷
【摘 要】目的:觀察米非司酮與甲氨蝶呤保守治療宮外孕的臨床療效。方法:2016年12月-2017年11月在我院以宮外孕癥狀收治入院的患者,從中隨機選擇68例患者隨機分配,34名患者作為對照組、34名患者作為對照組對象。對照組患者,僅給予甲氨蝶呤治療,觀察組患者的治療藥物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添加米非司酮。對兩組患者治療后腹痛、陰道流血消失時間及β-HCG水平恢復正常所需時間做觀察記錄,另外還需要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通過不一樣的治療方案進行治療的兩組患者進行對比,對照組患者腹部疼痛、陰道流血消失時間及β-HCG水平恢復正常所需時間較觀察組患者要長,而且發生的不良反癥狀率高于觀察組患者,兩組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的方案保守治療宮外孕患者療效確切,在臨床治療上具有高應用價值。
【關鍵詞】 米非司酮; 甲氨蝶呤; 宮外孕
【中圖分類號】R36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4-254-02
宮外孕是指異常妊娠,屬于錯位妊娠,一般受精情況下,精子和卵子在一側輸卵管內結合,然后通過輸卵管將其運輸到子宮腔內,最終在子宮內膜壁上發育[1]。如果受精卵在運輸的過程中沒有按照既定的路線進行,不小心停留在子宮腔之外的地方,這就形成了宮外孕。大多數病人可能會有停經、腹痛等現象出現,少數病人會有大出血癥狀出現,嚴重者會出現休克[2]。隨著人們生活環境與居住條件的改變,宮外孕的病發率不斷的增加并受關注。目前醫院治療異位妊娠主要應用甲氨蝶呤,并且在一定范圍內得到了醫生和患者廣泛的認可[3]。另外近幾年國外的研究報道中,有使用米非司酮治療異位妊娠的成功的案例。所以,本研究通過分析探討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療宮外孕的臨床效果和安全性,對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治療宮外孕的方法及注意事項進行詳細的闡述,將有助于對后期臨床實踐提供有力的指導和理論支持,因而具有很廣闊的應用前景和應用價值。現將結果做以下詳細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2月-2017年11月68例在我治療宮外孕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B超診斷,確診為宮外孕,體征平穩,血常規與尿常規檢測均正常,認知正常,符合本次研究的標準,并自愿參加本次研究;排除標準:心胸等器官性疾病,胸腔內出血,盆腔出血,惡性腫瘤,精神障礙患者,藥物過敏患者,不配合研究。
1.2 方法 將其隨機分為常規組與干預組,各34例。常規組實施甲氨蝶呤治療,入院后,使用甲氨蝶呤進行肌肉注射,每天一次,每次25mg,連續治療3天。干預組實施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治療,入院后,使用甲氨蝶呤進行肌肉注射,每天一次,每次25mg,連續治療3天,米非司酮,口服,每天兩次,分別為早飯后與晚飯后,每次50mg,連續治療3天。
1.3 觀察指標 ①治療效果:分為兩個等級:有效、無效,無陰道流血、腹痛等臨床表現,連續使用妊娠試紙檢測3次均為陰性,β-HCG恢復正常,即為有效;否則,即為無效。治療有效率=有效/總例數*100%。
②恢復時間:統計對比兩組患者在治療后包塊消失時間、孕酮值低于5ng/ml時間、血β-HCG恢復時間與腹痛消失的時間;
③統計對比兩組患者在治療后的不良反應;
④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心理狀態(HAMD、HAMA)。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9.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腹痛及陰道流血消失時間對比
經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通過治療后,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26.66%)顯著低于觀察組(6.66%),組間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宮外孕屬于婦產科多發的病種,也是懷孕期間,受精卵在子宮腔外發育生長的異常病變,在這些異常中要以輸卵管異位妊娠最為常見,當患者發生宮外孕時,嚴重威脅著患者的身體健康,使患者產生焦躁抑郁等負面情緒,降低生存質量。
在當下社會的開放行為的影響下,青少年同居事情的普遍發生,導致意外懷孕的情形越來越多,異位妊娠發病率也是呈上浮趨勢,然而在治療過程中,大多數病人有要求保留再孕功能,因此對此類人群的救治應尤為重視。甲氨蝶呤會很有效的抑制葉酸的轉變,致使脫氧尿苷酸存在轉變功能障礙情況[4],導致脫氧核糖核酸不能正常合成,米非司酮后會造成子宮頸軟化、擴張[5],阻礙子宮內膜中孕激素受體與孕激素結合。此項實驗表明,對兩組患者使用不一樣的兩種醫治方法,使得觀察組患者的腹部疼痛癥狀、陰道流血消失時間及β-HCG水平恢復正常所需時間要優于對照組,而且觀察組中病人的不良反應發生率(6.66%)也明顯低于對照組(26.6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針對宮外孕患者的保守臨床治療中,應用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的方案治療效果十分有效,值得臨床借鑒。
參考文獻
[1] 張佃云,褚樹枝.中藥聯合甲氨蝶呤及米非司酮治療宮外孕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8):855-857.
[2] 董云虹.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治療 87 例宮外孕的臨床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16,45(12):1667-1668
[3] 楊紅英,曾凡清,吳南順,等.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治療宮外孕54例[J].中國藥業,2013,05:91-92.
[4] 宋曉燕,陳清蓉,付紹敏.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療異位妊娠療效分析[J].中國醫師雜志,2016,18(s1):152-154.
[5] 周鵬軍,張堃,呂向坤,等.甲氨蝶呤與米非司酮聯合治療異位妊娠療效觀察[J].河北醫藥,2016,38(6):913-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