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佳惠
摘 要:地方歷史文化是各個地方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和寶貴的財富。加強對地方歷史文化的研究,是關系到民族精神、國家軟實力的大事。近年來,各地掀起了成立地方歷史文化研究組織的熱潮。然而,各地的研究水平參差不齊,研究成果褒貶不一。為促進當地歷史文化的研究工作,文章試從概念、認識、內容、方法等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地方歷史文化;研究方略
中華文化燦爛輝煌,地方歷史文化如同散落在各地的明珠,是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地方歷史文化獨特的精神標識,蘊含著深沉的精神追求,不斷推動著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加強對地方歷史文化的研究,對促進地方文化、經濟、教育等方面的發展,延續和發展中華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什么是地方歷史文化
1.1 地方歷史文化的概念
文化,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指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創造的物質、精神財富的總和,一般指精神財富,如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社會意識形態等。歷史泛指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包括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狹義的歷史僅指人類社會史,是對人類過去活動的如實記錄,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地方指某一個特定地區、地點、各行政區、部分等。
綜上而言,地方歷史文化就是指某一特定地區過去發生的自然發展史以及所形成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活動產品。這是一個涵蓋面很廣的綜合性概念,既包括物質層面的,也包括精神層面的。
1.2 地方歷史文化的概述
任何一個地方都有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積淀,必會形成帶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因其產生時間漫長、地域性明顯、品類繁多,需要進行認真總結、梳理、研究、歸集。在此基礎上,需要以精煉的詞語加以概括,體現當地歷史文化的特征和特色,便于宣傳、傳播和推廣,使人聽來耳熟能詳,說來朗朗上口。比如,可從當地自然風貌、名勝古跡、宗教信仰、經濟產業、革命斗爭等多個方面進行總結概述,形成水(河)文化、山川文化、教育文化、佛教文化、家族文化、紅色文化等。
1.3 地方歷史文化的特征
在歷史的長河中,不同地方的勞動人民為了生存和發展,不斷適應環境,與大自然抗爭,繁衍生息,其發展演變過程中的特殊經歷以及形成的文化不盡相同。要科學地加以分析、研究,從中找到共性特征或者獨樹一幟之處,進而歸納出地方歷史文化發展的規律,為新時代社會發展提供依據。例如,可用“兼容并蓄,四方交融;重商尊教,物阜才興;堅忍不拔,頑強抗爭;世代傳承,尤擅獨創”等來總結、歸納地方歷史文化的特征。
2 研究地方歷史文化的重要認識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深刻變革、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快速發展,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迫切需要深化對地方歷史文化重要性的認識,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迫切需要深入挖掘地方歷史文化中蘊含的文化價值內涵,增強自豪感、榮譽感和歸屬感。迫切需要挖掘、宣傳地方歷史文化的思想精華,營造風清氣正的環境,加強對青少年道德品德的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迫切需要促進地方文化的繁榮,使之更具生機與活力,增強地方經濟建設的軟實力。
研究地方歷史文化,必須把先進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激活其內在的強大生命力,為社會提供正確精神指引。研究地方歷史文化,必須使地方文化基因同當代中國文化相適應,同現代社會相協調。研究地方歷史文化,研究不是目的,關鍵是傳承。因為優秀的歷史文化延續著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只有繼承了,才不會崇洋媚外,才會有自己的民族氣節,有中國人的靈魂。例如,清明節、端午節就是由地方歷史文化演變成全民族的歷史文化,而且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歷史文化。
3 研究地方歷史文化的內容
地方歷史文化的演變過程紛繁復雜,內容包羅萬象,牽涉范圍廣泛。
3.1 從歷史文物的角度分類
研究地方歷史文化可從歷史文物的角度著手。文物可分為可移動文物和不可移動文物??梢苿游奈镏笟v史上各個時代的重要實物、藝術品、文獻、手稿、圖書資料、代表性實物等。不可移動文物指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畫、傳統聚落、古市街、考古遺址及其他歷史文化遺跡、近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筑等。這些都是研究地方歷史文化的重要內容。
3.2 從文化遺產的角度分類
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即指上文所述可移動文物和不可移動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歷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記憶的背影”,主要指人類以口頭或動作方式相傳,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如口頭傳說和表述,表演藝術,社會風俗,禮儀,節慶,傳統的手工藝技能以及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制品,民間文學、民俗活動、傳統知識和技能,歌圩、廟會、傳統節日慶典,烹調以及傳統醫藥。例如,中國的昆曲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也是研究地方歷史文化的重要內容。
3.3 從一座城市的角度分類
一座城市可粗略地分為人、物、城三個方面,研究地方歷史文化可從這三個方面著手。城市的發展離不開人,人是城市的主宰。人主要指廣大的勞動人民,其中優秀的名人是地方歷史文化研究的主要對象。這些名人既包括前哲先賢,也包括當代優秀人物;既包括從當地走出去大展鴻圖的俊才,也包括在地方做過突出貢獻的本籍或外籍人士。物就是指人在生產生活中創造出的所有東西,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文物是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有物質的和非物質的,有可移動的和不可移動的,有看得見摸得著的和看不見摸不著的。各類物從不同側面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人類的社會活動、社會關系、意識形態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狀況,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城是人創造出的物的一種,體現了人的建筑藝術,為人類提供庇護,是人賴以生存的重要場所,也是人類的精神家園和精神歸依。城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經歷了起源、形成、演變及成形,是當地勞動人民百折不撓精神的集中展現,是人類文明、科技水平不斷前進上升的展示,是一部蕩氣回腸的奮斗史,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是研究地方歷史文化繞不過去的重要內容。
4 研究地方歷史文化的方法
研究地方歷史文化不是隨心所欲,不是東一榔頭西一棒,要保持一顆敬畏之心,本著尊重歷史的態度,全面、科學、系統地研究,批判地繼承和發揚,不忘本來,面向未來,增強文化軟實力。
4.1 全面研究,角度高遠
地方歷史文化的研究對象十分豐富,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須站在一定的高度通盤考慮,全方位、完整、周密地進行研究,不能片面地、單一地研究某個領域或某個方面。必須在各個方面實現“百花齊放”,鼓勵“百家爭鳴”,推動歷史文化研究向縱深發展。
4.2 保持先進,剔除糟粕
研究地方歷史文化,要進行科學分析,始終保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不是采取全盤接受或全盤拋棄的絕對主義態度。要堅持古為今用、以古鑒今,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
4.3 系統研究,深入挖掘
研究地方歷史文化不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而要沉下心來深入系統地進行挖掘、研究,要講清楚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其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要將能夠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方案等研究深、研究透。
4.4 尊重歷史,客觀公正
研究地方歷史文化必須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既不能帶有個人的喜好,也不能帶有目的地附會夸大或歪曲,更不能為賺人眼球缺乏人文底蘊地生拉硬拽、牽強附會、隨意引申、任意渲染、混淆是非,造出許多假文物、假景觀、假文化,浪費資源,貽害千年。
4.5 重視傳承,古為今用
歷史文化傳承不是一件機械性、工具性、程序性的事情,而是繼承先進的歷史文化,推陳出新,不斷發展自己的文化。使之不僅得到繼承,還能繼續得到發展,努力實現地方歷史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實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務以文化人的時代任務。
參考文獻
[1]趙固平.泰興歷史文化的基本特征[J].泰興歷史文化,2008(1):1-3.
[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Z].2017-01-25.